社会性别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什么是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
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
社会性别是维持性别歧视的基本手段,应当而且也可以被改变甚至被清除。
社会性别在中国的研究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女性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处于弱势社会地位的原因包括历史的惯性、封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特别是体制的障碍等等。
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女性的生育价值即人类自身生产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补偿是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
认为“谈恋爱、生孩子会影响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女生说“不”的主要理由。
除了传统的性别歧视外,从市场自利的角度来看,经济上雇佣成本过高是更深层的原因。
也就是说,由于生理和性别分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原因,企业所需负担的女性就业成本一般比男性更高,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找女性。
社会性别所引发的问题
事例1:应届女大学生签约状况明显差于男生
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日前与腾讯网合作发布了2010届女大学毕业生签约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2010届女大学毕业生签约率(21%)明显低于男性(29.5%),已签约毕业生中,与国企签约的女性毕业生比男性约少13个百分点;民企是2010届女性大学毕业生最大签约雇主,已签约女性大学毕业生五成以上就业于民企,较男性毕业生同项比例(43%)高出9个百分点;女大学毕业生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的签约比例明显低于男性,而女性签约集中于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等行业。
女大学毕业生签约薪资明显低于男性,截至2月底,本届签约的大学毕业生中,男女生平均签约月薪最大差距为563元,女生的专业对口率低12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签约于交通、物流、仓储和邮政服务业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女性月薪比男性低523元,签约于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女性月薪比男性低420元。
事例2:女性被迫签订不公平条款
尽管在2008年1月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用人单位明目张胆地对女性进行歧视的行为已有所收敛,但调查中仍然发现不少被调查者曾经被迫签订禁婚禁孕条款。
调查显示:有4.1%和3.4%的被调查者被迫签订过“禁婚”、“禁孕”条款,私营企业存在这种情况的居多,其后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合资和外资企业;有21.5%的被调查者表示其所在单位不愿招聘育龄尚未生育的妇女,这种状况在合资和外资企业中最多。
“从用人单位对在职女性的薪酬待遇上,人们也可以看到女性不被录用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即用人单位在女性‘三期’内为节省用人成本,想方设法逃避责任。
”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女职工在怀孕、产假及哺乳期内被单位强行调岗降薪的占20.9%;被单位强行解雇的占到11.2%。
存在强行调岗降薪解雇最为严重的是合资和外资企业。
事例3:女性晋升困难
职场中的女性受歧视还表现在晋升上,人们常用“玻璃天花板”来形容女性在职场上晋升的难度。
调查显示:有36%的被调查者认为单位存在“女职工在高薪岗位或管理层数量明显偏少”现象。
被调查者中国有企业职工对此认识最为深刻,占55.4%,合资和外资企业为48.7%,行政机关为45%,私营企业为30.2%。
事例4:女性福利待遇比男性查
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有64.6%的女性认为性别会影响自己的工资待遇,66.2%的女性认为自己所在单位女职工比男职工更难获得购买单位集资建房资格。
“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是各种职场歧视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一种对女性的劳动权及相关权益侵害的行为,贯穿于整个职场的各个环节,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的生存与发展。
”
为追求两性平等所做的努力
事例1:华东交大举行“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为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3月25日下午,由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主办,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办、人文学院、校学生会协办的“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该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启动仪式上,校团委书记陈青平指出女大学生就业难涉及多方面原因,根本原因是男女不平等。
他鼓励女大学生们时刻秉承“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勇敢的迎接挑战。
活动现场,“关注女性,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主题海报展览同时展出。
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和大学生参观了由各个学院绘制的海报,听取了工作人员的讲解。
活动主办方还向同学们发放了关于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法律法规宣传单。
此次系列活动由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统一组织,校学生会负责具体承办,并成立了启动仪式及海报评比组委会。
3月20日召开了各小组负责人会议,布置各项工作任务。
校学生会派出大量学生干事参与活动,华东交大日新网、校
报派出多名学生记者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
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还将根据活动计划,进行海报评比、女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举办“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座谈会”、“大学生就业沙龙”等活动。
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希望以此次“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为契机,深入调查了解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积极帮助众多女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致力于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率。
事例2:世界妇女大会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5年9月4日-15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会议主题为: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次主题为:健康、教育和就业。
189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专门机构,政府间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150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大会制定并通过进一步加速执行《内罗毕战略》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了提高全球妇女地位的主要障碍,制定了今后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行动。
如何实现男女平等
事实上,保障女性权益不在于突出地强化自然性别的不同,而在于树立社会性别观念。
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地以夫妻关系、两性关系谈论权益保障。
也就是说,应将社会性别意识贯穿于妇女权益保障之中。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就业权、生存权、健康权的维护,而是重视保障妇女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我发展的权利,其精髓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从现代人本主义的角度考虑妇女的权益问题。
那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也应转变观念,增强社会性别意识,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保障女性权益,使妇女权益保障从重视妇女生理特点向保障妇女的平等社会地位和自我发展权利转变,如此,才能提高对妇女权益的保障水平。
奥地利一个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
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妇女在社会的舞台上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首先,妇女担负着生儿育女的重要责任,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其次,妇女还承担着家庭管理的职责。
如果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没有稳定和谐,和谐社会自然也就失去了和谐的基础。
第三,妇女还承担着社会劳动的职责。
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伟大女性的创造,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创造出了令男人也刮目相看的业绩。
女性与男性同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妇女能否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参与者和成果的享有者,能否与男性平等和谐发展,妇女自身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
因此,广大女性要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机遇面前不犹豫,困难面前不退缩,以知识求进步,以能力谋发展。
这样就要做到:一是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
女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树立不懈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
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努力学习先进技术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致富的本领;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
高法律素质,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
二是要勇于实践,艰苦创业,在各自岗位中再创佳绩。
女性一定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把热情、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
要适应时代发展,树立自主创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的新观念,大胆涉足个体、私营、民营等非公经济领域。
在竞争就业中实现自己经济的独立和人格的平等,在艰苦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是要突出特点,积极参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特殊作用。
女性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先进文化建设,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勤俭节约为本,以尊老抚幼为荣,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子女,以家庭的文明进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