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写作优秀课件
符合语言规范
广播、电视语言是口头语言,但不是日常的口 头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语言规范 的语言。
快:时间间隔最短。
新:包括时间和内容。次序:广播、报纸、 电视(晚上)。
真实、及时、具有一定信息量和新闻价值─一 切大众传播媒介新闻的共同要求。
电视新闻主要不在深,而在于精练,在于节 目的容量大。每条新闻稿件不超过300字。
电视写作原则与技巧
"为听而写"和"为看而写"──要听众一 听就懂,观众一看便知,牢牢吸引听众 和观众。
要求:多用现成话,避文绉绉的"字儿话";多用异音 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简单句、少复合句;多
主动语态,少被语态。最佳句式是主、谓、宾构成 的句子。
三、响亮(的字,播出去清晰、精神)
四、节奏(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汉语音特征就是声调变化,即语音高低、升降、长短 的变化。造成音韵美、节奏感。押韵对比叠韵可增强
同期声(音响) 在访谈中采访者与受访人的交谈,有明显的双向性, 有问有答,互相衔接;这是双方处于共同语言环境,互相应对、互相 交流的语言。如果从单方面看,这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逻辑系统方面 都不太完整、不太严谨;但双方结合起来(在电视中,还靠双方神态、 表情、姿势、动作等的补充),还是合乎逻辑和语法要求的。
解说词是在解说中所使用的语言,语法和逻辑都较为严密。播报新闻、 演讲、报告和授课等都使用这种语言,但又有所不同。面对面的演讲、 报告、授课等语言活动,既有身势语的辅助,又有与受众当场交流的 机会,说者能获得即时反馈,听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说者的说话 内容、速度和情绪。而广播、电视不直接面对受众,不能获得即时反 馈,进行当场交流。
无论单纯诉诸声音的新闻报道,还是配合音响、画面的解说词,写作 时都要考虑“说”——琅琅上口的需要,播报时务必“心中有人”, 有强烈的对象感,才能收到更好的播出效果。
“听”
人们听广播、看电视,往往同时做别的事情,常常 处于“一心二用”的漫不经心状态。但是,广播、 电视的信息传送却是转瞬即逝的,要求听众和观众 仔细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和语义。叶圣陶先生 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也有一些经验。有时候 听得完全明白,好象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 里一愣,不明白听到的话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 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 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明白。可见 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因为电子 媒介中的话容易“滑过去”,说话的人“不等”听 话的人,所以听广播、看电视是“不便仔细揣摩” 的。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语言应该不仅能让人听得 见,而且能让人一听就懂。听得见而听不懂的语言, 不符合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因此也不是名副其 实的广播、电视语言。所以,“上口”和“入耳” 就是:说起来流畅,听起来顺耳;说得明明白白, 听得清清楚楚。这是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特点之
广播、电视语言的特点
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 便于口说耳听 符合语言规范
口说耳听
广播、电视语言是由人说的,“说”是 广播、电视语言特点的一个制约因素。
广播、电视语言又是给人听的,“听” 是广播、电视语言特点的另一个制约因 素。
“说”
广播、电视中的语言,包括传播主体的语言和来自客体的语言,也就 是解说词和同期声(音响)语言两种。
电视语言──规范口语
规范口语(介乎书面与口头语言之间。 按语法规范组织句子,又要适合口头表 达──"规范的口语")
一、
通用(要各地人都听明白)
要求:用现代汉语标准语,少用方言;用听众熟知的 字眼,少用冷僻生词、典故;用社会通用名词,少用
行业术语;用大家明白的称呼,避用简称。
二、顺口(朗朗上口,悦耳易懂)
语言的节奏美。
通用和顺口,是避声音传播之短──听众听不懂、听 不清。
响亮和节奏,是扬声音传播之长──发挥声音感染力 强的优势。
电视的语言
电视的语言,指有声语言,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言语,不包括图象、音响等表意 符号。
在电视的声音符号中,有声语言(言语)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广播固然离不开 言语,就是电视,如果重图象、轻言语, 也难以准确、充分地传达新闻信息,收 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写作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对于新闻采访写作来说,采访是了解事实,写作是 反映事实,两者都是第二性的。然而在具体过程中, 采访决定写作。这是因为:第一,新闻采访先于新 闻写作。只有通过新闻采访才能获得新闻材料,也 只有掌握了新闻村料才会有新闻写作。第二,新闻 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新闻写作,不能凭 主观意志去“合理想象”,把没有采访到的东西写 进新闻作品之中,而应如实地将采访到的事实充分 而准确地反映出来。第三,从采访到写作,是记者 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记者 采访时要考虑到写作,这不仅可以使采访更有目的 地深入进行,而具也能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写作是 采访中调查研究的继续,是采访的深化和最后完成 阶段。所以,任何“重写不重采”或“重采不重写” 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不对的。只有正确地看待采访和 写作的关系,记者才有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 本质。
当前电视语言存在的问题
“不够口语化、通俗化,不合乎语法, 不讲究修辞,半文言半白话,照搬照抄 一些不容易听懂的书面语言和套话、八 股调,以及不适当地使用方言、土语和 简略语,甚至生造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词 等等,可以说是当前的‘常见病’、 ‘多发病’。”鉴于语言本身的重要性 以及存在的问题,所以把语言问题单独 提出来作些必要的阐述。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 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 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传播 声音和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 通过电视记者采访、录音、拍摄、 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 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 道事物发展的过程。
电视新闻的基本优势
短、快、新
短:除实况,一般消息不超过1分钟,通讯5 分钟。这由声音特点决定(过耳不留),长 了记不住。3W(what什么、why原因、how 经过)。故信息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