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学案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学案

2、写作背景(细心揣摩,对你后面的学习有用哦!)
1936年11月23日,南京政府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在上海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逮捕入狱。史称“七君子事件”。消息传出,全国哗然。各界对此提出抗议。1937年6月10日,国民党政府悍然开庭,公然审理此案。那天,法院门口挤满了人群,前来瞻仰七君子的风采,对他们表示敬意。不久,爆发了“七七事变”,国民政府于1937年7月31日释放了这七位爱国领袖。
⑵、《牛虻就义》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周二周三两天之内发生的哪些事情?读完本篇文章,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品质。(重点)
2.把握演讲稿的语言特点以及小说中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眼睑()尴尬()忏悔()瞳孔()
牛虻()打蔫()铁锹()罪孽()
②.解释词语:
心安理得:
光明磊落:
忏悔:
虔诚:
2、你认为还有哪些字词也很重要,请积累在下面,与大家交流。
3、字词过关:(任意抽查三个字两个词,你敢迎接挑战吗?)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自信!我参与!)
⑴、《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中,作者演讲的意图是什么?试对演说者邹韬奋作一评价,并从文章中找出根据。
⑴准确性。①思想要明确。②具备丰富的词汇量。③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⑵简洁性。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内容。要做到语言的简洁,必须对于自己要讲的思想内容经过认真地思考,弄清道理,抓住要点,明确中心。
⑶、通俗性。①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②演讲的语言要个性化。
4.学法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很重要哟!)
(1)编写提纲法
1897年,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在伦敦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意大利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斗争。主人公“牛虻”是出身于富裕家庭的青年,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识破了天主教会的虚伪,愤然出走,经历无数磨难,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被捕后英勇不屈,从容就义。《牛虻》在中国和前苏联拥有广大的读者,但在英国和西方世界却受到冷落。
4.“感谢上帝”上校重复着说,“事情到底了结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选做题:(恭喜你!已经完成当堂任务!你是最棒的!加油!)
1.中国自古就不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请你从我国古代爱国人物中选取两个,并写出他们就义前留下的诗句。
2.将题后句子序号填入题上横线处。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
⑵《牛虻就义》一文中,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融合多种人物描写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例句加以分析,体会运用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二)合作研讨:(方法: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的疑难问题。)
(三)展示讲解:(方法:对近共性、有歧义的核心问题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请将你探究过程中的感悟或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章的主要意思拟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专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
(2)写心得体会法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掩卷深思,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对文章中的教育意义加以分析,谈谈自己的感受、启发或由此产生的联想,抒发自己的情感。
⑶批注法。当自己读到感受最深处就写上自己的评语或者旁注,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中也可以看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收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尴尬”、“踉跄”等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解决。
重点掌握下列字词(下面是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和重点的词语,你一定要掌握哦!)
①.给加点字注音:
《牛虻》一书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而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的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
3、知识链接
演讲稿
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非口头语言为辅助形式,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也叫演说或讲演。演讲的语言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自主学习:(方法:独立完成以下各题,在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的序号上做标记!)
1.比较感悟:
⑴《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中哪些话与《绞刑架写的报告》所表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⑵分别说说伏契克和牛虻面对死亡的表现,你感到最震撼、最动人的是什么?
2.写法探究:
⑴《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是一篇演讲稿,语言朴素、简洁凝练、含义深刻。试从文中找出例句,细细品味,并体会语气,有感情的朗读。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牛虻就义》2012-3-4
主备:刘治科审阅:班级:姓名:
课前热身:(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画出来。)
1、走进作者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19年由南洋大学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是中国新闻出版界是最优秀、最有影响力者之一。他被称为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主要著作收入《韬奋文集》中。
1要活出简单不容易。②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
③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④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三、巩固提升(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做得好又快!)
必做题:(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过关!)
基础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èng重其事光máng四射不kān设想感人肺fǔ
光明lěi落乱七八zāocán缺不全局cù不安
2.给加点字注音
踉跄()()沮()丧眼睑()
尴尬()()膝()盖挑衅()
素养篇
3.有人认为在牛虻就义时,行刑者与就义者的心理显得不合常情,你的看法呢?
伏尼契(1864-1960),生于爱尔兰科克市。父亲是数学家,在她不满周岁时去世,全家后来迁居英国伦敦。她于1885年毕业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1887年在伦敦结识了不少流亡的革命者,其中以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夫钦斯基对她的思想和创作影响最深。她曾侨居俄国两年,回到伦敦后参加了流亡者创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工作。1892年与波兰流亡者米哈伊·伏尼契结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