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听力对话类各大类出题点汇总
介绍
托福听力的对话conversation的难度相对较低,而且两人对谈的形式也让大家比较容易听懂对话的内容。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托福听力对话类各大类出题点汇总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托福听力对话类各大类出题点汇总介绍
托福听力对话出题点介绍:开头结尾
托福听力对话出题点中最为常见的是集中在对话开头结尾
部分的各类信息,比如开头部分提到的原因,也就是学生去询问老师问题或是去咨询学校工作人员的起因,问题中十有89都会问这个对话发生的原因。
而既然有原因自然也会有结果,这个结果一般都是对话中被询问的人给出的,比如建议解决方案等等,也是非常高频的出题点。
所以考生在听一段对话时,对于开头原因和结尾结果都需要认真听懂,因为这些基本上都是非常高频的考点。
托福听力对话出题点介绍:语法现象
除了开头结尾以外,对话的中间部分也包含了许多考点,这其中有些语法现象一旦出现大家也需要引起警惕,比如对话中出现两次以上重复的部分就比较容易成为考点,因为重复就代表着暗示和强调。
而说到强调,各种强调类的句式中包含的信息也一样要多加注意,如It is that...;This is the first time...; One thing important is that...等等。
而除了句式外,词汇方面也有不少细节会给出作为出题点的提示,比如形容词和副词,如果出现了最高级的表达,那么跟在这类表达之后的信息点是出题点的几率也会变得很高。
而一些针对上下文内容带有明显肯定或是否定的表述,特别是用到了极端化或是评价性副词的情况,后面紧跟的内容十有89都会是考点,这类副词有exactly;absolutely;definitely; It’s a good question等等。
托福听力对话出题点介绍:论点主题
接下来要说的是围绕对话主题论点的常见出题点。
首先是对于和主题论点相对的其它观点的引用,这些引用的作用多半是为了突出和对话观点存在的对比,用不同观点对比来展开论述。
这类被引用的观点大家需要多加留意。
其次为了证明观点而给出的例子也是重要出题点,围绕这些例子的细节提出问题是很常见的出题套路。
而论点除了例子以外,有时候还会进行解释说明,比如对论点中某个特定词汇或是新的概念,使用定义或是同位语表达等方式给出注解,这类解释也是ETS偏好的出题点。
托福听力对话出题点介绍:对方表现
最后要注意的一类出题点比较特殊,是专门针对对话中一方而出题的。
大家都知道对话的听力内容形式是两人对谈,这两个人的构成形式主要有学生和教授,学生和工作人员,以及两个学生。
而其中一方如果是教授或者学校工作人员,那么对于这一方也常会出现不少题目。
以最为常见的教授为例,有教授的场合对话多为office hour,也就是学生在规定的咨询时间去教授办公室问问题的场景。
在这类对话场景中,大家需要注意3类考点。
第一个是教授的对话转折,在学生和教授的对话中,通常是学生先提出一个问题教授给予解答,接下来对话主动权会转移到教授手里,这里会形成很明显的分界线,也就是教授突然转换话题反过来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后续课程安排等等。
这转换后的话题也就是本轮对话的第二部内容非常重要,会成为出题点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是教授给学生的建议或者提醒作为细节题的出题点也比较多,大家要仔细记好。
第三个出题点则是教授给出的点评,这类点评代表着教授的看法态度,而态度题也是托福听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
托福听力的背景材料:汞污染
汞是在常温下一呈液态的金属元素。
在自然界里大部分汞与硫结合成硫化汞(HgS),亦称“辰砂”或“朱砂”,广泛地分布在地壳表层。
辰砂及其多晶体偏辰砂是主要的含汞矿源。
随着自然的
演化,环境的各个因素中都可能含有汞,形成汞的天然本底。
汞的本底对判断环境中的汞污染程度很有意义。
地壳中汞的平均丰度为0.08ppm,土壤中为0.03~0.3ppm,大气中为0.1~1.0ppt。
汞在大气中呈蒸汽态,因而雨水中也有汞,平均浓度为0.2ppb。
水中汞的本底浓度,内陆地下水为0.1ppb,海水为0.03 一
2ppb,泉水可达80ppb 以上,湖水、河水一般不超过0.1ppb。
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汞污染,主要来自氯碱、塑料、电池、电子等工业排放的废水。
据估计,1970~1979 年全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直接向水体排放汞的总量约1.6 万吨;排向大气的总汞量达10 万吨左右;排
入土壤总汞约为10 万吨,而排向大气和土壤的也将随着水循环回归入水体。
由于天然本底情况下汞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均有分布,所以汞的迁移转化也在陆、水、空之间发生。
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的汞随风飘散,一部分通过湿沉降或干沉降落到地面或水体中。
土壤中的汞可挥发进入大气,也可被降水冲淋进入地面水和渗透入地下水中。
地面水中的汞一部分由于挥发而进入大气,大部分则沉淀进入底泥。
底泥中的汞,不论呈何种形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基汞或二甲基汞。
二甲基汞在酸性条件可以分解为甲基汞。
甲基汞可溶于水,因此又从底泥回到水中。
水生生物摄入的甲基汞,可以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
受汞污染水体中的鱼,体内甲基汞浓度可比水中高上万倍,危及鱼类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汞虽然
是一种累积性毒物,但人体对汞具有一定的排泄能力。
试验表明,成年人每天摄人0.025 毫克的甲基汞,由于人体排泄能力使之不会在身体内累积,若摄入量超过人体的排泄能力,会在体内累积。
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在大脑中累积了甲基汞,损害脑组织所致。
在人体其他组织中的金属汞,可能氧化成离子状态,并转移到肾中蓄积起来。
人体受汞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性症状,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肌肉震颤、运动失调等。
大量吸入汞蒸汽会出现急性汞中毒,其症候为肝炎、肾炎、蛋白尿和尿毒症等。
这类病有严重的后遗症和较高的死亡率,还可以通过母体遗传给婴儿。
在我国松花江和蓟河流域的一些渔民体内有明显的汞积累,而且已经出现了“拟似水俣病”的病人。
由于汞的毒性强,产生中毒的剂量就小,因此我国饮水、农田灌溉,都要求汞的含量不得超过0.001 毫克/升,渔业用水要求汞不得超过0.005毫克/升。
汞中毒,通常又叫“水俣病”。
首次出现是在1933 年的日本九州熊本县。
刚才所提到的5号病,实际上就是汞中毒。
汞中毒有一定的征兆性,开始是走路不稳,面容痴呆,尔后耳聋眼瞎,重者全身麻痹,后精神失常,以至死亡。
这是因为汞中毒是一种神经中毒,可以造成全身性的神经损害。
但是汞中毒又是可以预测的。
当时在日本就发现了一种猫,被称为舞蹈猫。
原本正常的猫,走路变得摇摇晃晃,就像跳舞一样。
为什么猫会先得病呢?这是因为猫去吃水俣湾里的鱼,而水俣湾的水受到污染汞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