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doc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doc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传统教育只强调聚合思维(也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正向思维),而不讲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这是有其深刻的教育思想根源的。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但不善于创造新理论、新知识)的应用型人材。

若仅从知识传授角度考虑,传统教育并非没有优势(从学科考试情况看,我们学生的成绩普遍高于西方国家同类学生的水平),我们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病在于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材,因为这种教育的目标就不是要培养创新能力,而是要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而是把学生看成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是知识灌输的对象。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理解、消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就成为教学的最高要求、最高目标。

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对一切问题的认识理解都必须集中、统一到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概念上来;学生的全部言行都必须符合教师的要求和传统的规范。

这正是聚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正向思维)所要达到的目标。

聚合思维由于要求思维内容、思维成果都要集中、统一到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上来,所以其优点是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对前人知识与经验的掌握;其弊端则是容易造成学生对书本、对教师、对权威的迷信,以为书本上的都是经典,教师讲的都是真理,不敢提出半点怀疑。

所以只讲聚合思维,只能使我们的认识永远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思想。

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

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且不说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类鸿篇巨著从其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多方面体现出独树一帜,敢于超越前人的发散思维;就是像陋室铭、爱莲说这类百十来字的短文,乃至李白、杜甫的只有几行的小诗,都无一不是充满发散思维的不朽之作。

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通篇只有81个字,不仅文采被千古传诵,就是文中所体现的发散思维也堪称代表作。

古往今来。

多少文人墨客都在歌颂名山大川,而且名山总是以高大雄奇著称,川江湖海总是以深邃辽阔而闻名。

但刘禹锡却从逆向思维出发,开宗明义地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强调要重内涵、重实质,而不能只看形式和外表,从而既为引出本文的主题做好铺垫,又为赞颂其陋室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接着,作者从陋室的环境、陋室中活动的人、陋室中所做的事等三个方面对陋室做了生动的描绘。

陋室铭之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固然与其绝佳的文采分不开;而作者运用发散思维为它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是功不可没的。

毕竟缺乏思想内涵的文采是浅薄的,只有与深刻内涵结合的文采才能有永恒的魅力。

又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文学作品中较好体现发散思维的上乘佳作。

在宋代之前,歌颂花卉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但多是以菊花(颂其灵隐飘逸)、牡丹(颂其雍容华贵)或梅花(颂其严冬傲雪)为对象,以莲与荷为歌颂对象的比较少见。

周敦颐以莲为主题,这应该是体现了他不随波逐流的求异思维。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同样是写莲,他与同时代人的写法、立意也完全不同。

与周敦颐差不多同时代的诗人杨万里曾写过两首非常有名的颂莲与荷的诗,一首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应日荷花别样红。

另一首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前一首是从宏观的角度描写,后一首则是从微观的角度描写。

宏观描写要求大视野、大手笔,浓墨重彩,要达到一种壮阔的美,浩瀚的美,撼人心魄的美;微观描写要求很细腻、很准确,见微知著,要达到一种精巧的美,清丽的美,韵味无穷的美。

应该说,从对莲与荷的外部形态描写来看,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杨万里这两首诗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很难超越。

为此周敦颐独辟蹊径,不从外部形态,而是从内涵、气质去写莲与荷。

他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众生相的深刻观察,从中感悟出一种最美好、最纯真、最高尚也最难能可贵的品格,然后用拟人化手法,借助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通过莲与荷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表面上在写莲的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荷花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以及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际上是在歌颂一种胸怀坦荡,没有私心杂念;朴实无华,不哗众取宠;优秀品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刚正不阿,任凭狂风暴雨宁折不弯的崇高思想境界。

这正是爱莲说的强大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它能流传万世,永远净化人们心灵的精神力量所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像这一类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只要语文老师认真去挖掘,就可在教学中获得无限丰富的、可用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不竭源泉。

5个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1. 发挥想象力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砖都有哪些用处? ,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远一些。

马上有的同学想到了砖可以造房子、垒鸡舍、修长城。

有的同学想到古代人们把砖刻成建筑上的工艺品。

有一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砖可以用来打坏人。

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位同学的回答应该得高分,因为他把砖和武器联系在一起了。

一位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条活鱼,女儿走过来看妈妈杀鱼,妈妈看似无意地问女儿:你想怎么吃? 煎着吃! 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

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 油炸! 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 女儿想了想:烧鱼汤。

妈妈穷追不舍: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 女儿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鱼片。

妈妈还要女儿继续想,这回,女儿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咸鱼、晒鱼干吃。

妈妈首先夸奖女儿聪明,然后又提醒女儿:一条鱼还可以有两种吃法,比如,鱼头烧汤、鱼身煎,或者一鱼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欢怎么吃,咱们就怎么做。

女儿点点头:妈,我想用鱼头烧豆腐,鱼身子煎着吃。

妈妈和女儿的这一番对话,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

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

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2. 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

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

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

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

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

有一篇题为《一切为了考试》的中学生作文,记述了一个奇怪的梦:记不清是哪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真是莫名惊诧。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什么?茅盾原名? 教科书上写着:沈雁冰老师说是沈德鸿,无所适从。

烈日当空。

氢氧化铝分子式。

蚊子叮在脖子上,啪!电视节目是《血的锁链》,父亲不让看电视。

春眠不觉晓,多困啊!又是可恶的二元二次方程式,监考老师严峻的脸。

一张53分的数学试卷,我吓得大哭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我只有一个脑子,怎么塞得下这么多的化学方程式。

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 一切为了考试。

文章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一个中学生的梦境。

这是一个中学生在殚精竭虑的拼挣和无奈时的呐喊。

作者将强烈的创新意识,大胆的思维方式引进作文,思想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内容腾挪闪错,时空交替变换,意境奇幻诡谲,传神地表现了一个中学生临考前不胜重负的心理,读后发人深思。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 3. 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 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

这就超出人们的想象了。

而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

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

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

因此,思维定势与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

创与造两方面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

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把创扼杀在摇篮里,何谈还有造呢?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4. 大胆质疑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

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处,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书本,引导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这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

质疑能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让学生尝到学习、创造的乐趣。

反省思维是一种冷静的自我反省,是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给予完善的过程。

这实际上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学生学会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5. 学会反向思维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

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

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

其次,反向思维不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恋于传统看法。

但是反向思维并不违背生活实际。

我国生产抽油烟机的厂家都在如何能不粘油上下功夫,但绝对不粘油是做不到的,用户每隔半年左右还得清洗一次抽油烟机。

美国有一位发明家却从相反方向去考虑问题,他发明了一种专门能吸附油污的纸,贴在抽油烟机的内壁上,油污就被纸吸收,用户只需定期更换吸油纸,就能保证抽油烟机干净如初。

这就是反向思维的典型实例。

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

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将锗提炼得非常纯。

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的著名的半导体专家江崎和助手在长期试验中,无论怎样仔细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严重影响了晶体管参数的一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