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民俗文化的范文如何保护XX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学习民族文化,做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使者。
多接触,多了解,多进行相关的事情,对于外国文化的冲击,能够积极的认同民族文化,不要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要积极的学会捍卫民族文化的所有权,当然也不是要以为排斥外来文化,我们可以把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吸收进来,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和优秀,这也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条道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故乡。
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了解和研究这些民俗文化,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俗,去领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吧。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丢失,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民族文化(包括汉族本身)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
很明显,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只看到了 ___的快速发展,却忽视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至于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等一系列惨痛的民族文化流失现象的产生。
因此,我们在加快发展___的同时,必须重视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因为相对于汉族文化而言,少数民族文化显得更脆弱,更需要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1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传承,那它面临的将是从地球上消失的厄运。
因此,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据了解和分析,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情况 ___。
首先,年轻一代的“现代化”观念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年轻一代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肯定了年轻一代在传承民族文化上的关键作用,任何文化只有在不断地一代一代往后传承才能保持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民族现状是,民族的不断融合,逐渐形成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一方面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但另一方面也对本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现代化”上。
少数民族的孩子越来越多地进入“汉区”接受教育和工作,长期地处于外族文化的影响之中,一些所谓的先进观念的输入使得不少少数民族的年轻人逐渐丢弃了一些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外来服饰的传入,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在家里也不经常穿本民族服装了,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民族节日才穿本民族的服饰。
年轻一代观念上与本民族文化传统越走越远的状况必须引起广大民族工作者的重视,民族的未来不容轻视。
其次,外来“先进文化”的强大冲击。
有一种说法认为落后文化总会被先进文化吞噬。
我不太赞同,因为文化本无先进与落后、优秀与卑劣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用本位的和阶段性的价值观去评判文化的优劣,更无权决定某一种文化的存亡。
或许在若干年后,一些所谓的落后的文化也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积极意义。
所以,我们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每一种文化,在当今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外来的观念和技术挤占了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发展空间,如手机、电脑和一些生产器械等,已经将很多少数民族传统的东西挤进了 ___盒子里,人们只有在 ___记载中才能看到了,这是很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的。
第三,一些政策性的偏差也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国家政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这里我只用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就是普通话的全面推广。
这一举措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它有助于民族间的交流和团结,有助于各少数民族更好地学习先进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
然而,这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挤占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空间,普通话的推广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主要是年轻人)不再重视本民族语言,甚至一些少数民族同胞已经完全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了,民族语言的消亡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
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消除一些政策性的不良影响,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
目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已经不得不重视了,因为当前威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因素太多了,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将会缺失几分色彩而显得单调和无力,我们更无颜面对千秋万代的子孙。
2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正如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一样,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很多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已经或者正在消亡。
我们不应该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好,否则我们将再也找不回它们。
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最近几年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也在不懈地努力着。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1 增加资金投入。
由于少数民族分布零散,点很多,并且大多数分布在比较偏远的不发达地区,再加上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这就决定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成本必然会高,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不行的。
2.2 增加技术和人才投入。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方方面面,再加上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文化的特殊性,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便无从谈起。
另外,没有研究就更谈不上保护,研究就是最好的保护。
而目前,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因此,可以这么说,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根本。
2.3 我认为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全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本身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因为据我了解,在很多地方不是政府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投入不够,而是普通民众(包括当地人)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保护意识不强,任何人为的破坏对文化传统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从大的来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使中华文化元气大伤;从小的来说,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件民族珍品,也是民族文化的重大损失。
因此,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将在呵大程度上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成败。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件复杂的工作,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者,我们每个人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做出一点贡献,就是整个保护工作的一个巨大进步了。
3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任何一种文化都不会停滞不前,因为发展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
然而,发展是不能盲目的,发展需要有正确的方向,否则就有可能走向消亡。
因此,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把握好发展的方向,也是广大民族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广大少数民族同胞也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在看到成就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隐藏着的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民族跨越式进步的同时显得过急了,以至于把一些传统的文化和习惯留在了跨越前而没能带进新时代,这些传统的文化和习惯的好坏我们先不讨论,单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这就是一种损失,或许当人们想从以前找回一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那些东西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
我想我们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应该是“推倒重建”式的,而更应该注重可持续的发展,因为文化终归是民族的根,丢掉了传统文化,民族的发展又从何谈起?因此,我认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应该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开始。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工作的三大重任,不管我们是不是民族工作者,我认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这三大重任,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华文明失去了各少数民族文明也就无所谓中华文明了。
我们要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就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开始。
文化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是我们的道德尺度和行为举止标准。
事实是,只要睁开眼睛看一看,就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就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 ___传统文化表示特别关注。
某些政协委员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矫正现代工业文明的弊病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因此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一些代表还做出具体分析,认为“西方工业文明逐渐产生了种种社会顽症:物质丰裕和精神贫困并存,焦虑、恐惧、空虚情绪弥漫,环境破坏,能源危机……”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对解决当前全球性矛盾有着深刻启发。
”他们提出的一个论据就是“世界正在逐渐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贵之处。
中国传统演出在各国受到欢迎、国外的中国文化研究者越来越多,便是明证”。
我相信,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委员代表们一定多是从事文化工作的。
但是从上面他们的论点论据看出,他们所用的文化这个概念既宽泛,又狭窄,十分模糊。
从窄的方面看,他们运用的这个概念,好像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到国外做的中国传统演出,比如京剧杂技什么的。
从宽的方面看,又似乎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那就是传统中国的哲学、文学和历史精神资源,好像这些资源都已经进了历史博物馆,需要保护。
提倡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文化。
从根本上看,文化,并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
文化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是我们的道德尺度和行为举止标准。
事实是,只要睁开眼睛看一看,就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就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比如“孝”这个儒家文化概念,不管一个人是否对其父母实行孝道,孝,对父母表示尊敬并在他们老年的时候照顾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至今就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活在几乎每一个中 ___潜意识里。
一个人对父母不好,我们就会批评他不孝。
事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在20世纪经过种种批判,但是传统文化本身一直活在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里。
提倡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看成是与中国当代生活无关的东西,把中国传统文化看成是陈列品似的文物。
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今日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如提倡承继中国文化传统。
承继中国文化传统意味着学习和研究我们的传统,理解我们自己。
一个对自己完全不理解的人,无法理解他人。
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不理解的民族和国家,也对别的国家和文化理解得深刻不了哪去。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两会代表、委员多讨论讨论怎样从中小学起进行中国文化教育,比如怎样教中小学生识繁体字等,为下一代人理解中国文化传统提供进入的文字钥匙。
怎样在大学课堂里研习中国经典。
我反对鹦鹉学舌般地背诵经典,但积极主张从小学开始的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这是承继我们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
提倡承继中国文化传统,还需要懂得中国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个源远流长、百川归海、绵延不绝的融合过程的产物。
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哲学文化思想本身,就是多种文化交流后逐渐形成的传统。
如今在当代世界,西方的某些思想精华,如同汉朝以来的佛家思想一样,也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将成为未来人研究的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那种动不动就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对立,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对立的思维方式,严重地妨碍我们理解自己的传统,并把这种传统承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