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

第7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


ZrO2含量(vol%)
Al2O3+20mol%SiCw+ZrO2(Y2O3)
SiCw与ZrO2复合增韧Al2O3的强度与断裂韧性
23
下表则给出了莫来石及其制得的复合材料的
强度与韧性。
材料 莫来石 f (Mpa) 244 KIC (MPa.M1/2) 2.8
莫来石+ SiCw 莫来石+ ZrO2+SiCw
29
(N)
(位移 m)
7.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
7.2.1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
7.2.2 晶须与颗粒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 7.3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30
7.2.1 纤维增强
性能:基体、纤维及二者之间的结合等
基体:与气孔的尺寸及数量,裂纹的大小以及一些其它缺 陷有关; 纤维:与纤维中的杂质、纤维的氧化程度、损伤及其他固 有缺陷有关;
6
玻璃纤维
玻璃球
玻 璃 玻璃球再熔化 纤 维 生 连续纤维 上浆 产 流 程 纱线 图
绕线筒
7
硼纤维
多相的,无定形; 用化学沉积法将无定形硼沉积在钨丝或者碳纤
维上形成的;
在实际结构的硼纤维中,由于缺少大晶体结构,
使其纤维强度下降到只有晶体硼纤维一半左右;
8
晶须
晶须没有微裂纹、位错、孔洞和表面损伤等缺陷, 因此强度比大块晶体高; 研究较多的是SiC、A12O3及Si3N4晶须
36
陶瓷与金属的一个重要区别也在于它对制造工艺
中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而这些微小的变化在最终
烧成产品前是很难察觉的。
陶瓷制品一旦烧结结束,发现产品的质量有问题
时则为时已晚。 由于工艺路线很长,要查找原因十分困难。这就
使得实际经验的积累变得越发重要。
37
7.3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硬度及耐腐蚀
陶瓷,属于无机化合物
硅酸盐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包括: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
3
陶瓷中的化学键是介于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的混合键 经验公式:
xA xB 2 / 4 PAB 1 exp
晶体结构复杂
、晶须和颗粒三类。
5
碳纤维:有机母体的热氧化和石墨化。
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较好,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
加压过程中纤维取向存在各向异性;
32
3. 浸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纤维。首先把纤维编织成所需形状,然 后用陶瓷泥浆浸渍,干燥后进行焙烧。 优点:纤维取向可自由调节,如单向及多向排布等。 缺点:不能制造大尺寸制品,致密度较低。
33
7.2.2 晶须与颗粒
经一次干燥制成粉末坯料后供给成型工序;(加压:金 属模压、等静压) 把结合剂添加于料浆中、不干燥坯料,保持浆状供给成 型工序;(注射成型、注浆成型)
用压滤机将料浆状的粉脱水后成坯料供给成型工序; (挤压成型)
35
3. 烧结 从生坯中除去粘合剂组分后的陶瓷素坯烧固成致密制品 的过程叫烧结。 为了烧结,必需有专门的窑炉。窑炉的种类繁多,按其 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间歇式(生坯的硬化、烧结、冷却及制 品的取出)和连续式(预热、烧结、冷却连续)。 4.精加工 由于高精度的需求,因此烧结后还需进行精加工。 精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烧成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平滑 性,前者主要用金刚石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后者则用磨料进 行研磨加工。
f(MPa)
SiCp含量(vol%)
SiCp含量(vol%)
从中可以看出,在SiCp含量为5%时强度及 韧性达到了最高值。
19
晶须与颗粒对陶瓷材料的增韧均有一定作用,且各有利弊:
晶须的增强增韧效果好,但含量高时会使致密度下降; 颗粒可克服晶须的弱点,但增强增韧效果却不如晶须; 若将晶须与颗粒共同使用,可取长补短,达到更好效果。
晶须与颗粒的尺寸均很小,工艺基本相同。
将晶须或颗粒分散后并与基体粉末混合均匀,再用热压烧
结的方法即可制得高性能的复台材料。
步骤: 配料 成型 烧结 精加工
34
1.配料
要求均质、孔隙少的微观组织,严格挑选原料。 混料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大多采用湿法。 水溶剂和有机溶剂,球磨过程应防污染 2.成型
混好后的料浆在成型时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并迅速扩展至复合
材料的横截面,导 致平面断裂。
基体
(a)强界面结合
27
若界面结合较
弱,当基体中的裂
纹扩展至纤维时,
将导致界面脱粘,
其后裂纹发生偏转、
裂纹搭桥、纤维断 裂以致最后纤维拔 出(图 b)。
(b)弱界面结合
28
下图为SiCw/ ZrO2材料的载荷--位移曲线。
载 荷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明显的锯齿效应,这 是晶须拔出桥连机制作用的结果。
Si3N4+SiCw
452 551~580
1000
4.4 5.4~6.7
11~12
很明显,由ZrO2+SiCw与莫来石制得的复合材料要比 单独用SiCw与莫来石制得的复合材料的性能好得多。
24
7.1.4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强韧化机理
两类界面: 无反应界面(共格、半共格、非共格); 中间反应层界面(界面厚度可控);
第一阶段在空气中于200~400℃进行低温氧化; 第二阶段在惰性气体中在1000℃左右进行碳化处理; 第三阶段在惰性气体中于2000℃以上作石墨化处理。 高模量型(拉伸模量约为400 GPa,拉伸强度约为1.7 GPa ) 低模量型(拉伸模量约为240 GPa,拉伸强度约为2.5 GPa ) 主要用在把强度、刚度、重量和抗化学性作为设计参数的构件 但需防止氧化。
断 裂 韧 性
Al2O3+ SiCw 复 合 材 料 的 力 学 性 能
KIC(MPa.m1/2)
f(MPa) SiCw含量(vol%) 维 氏 硬 度 HV(GPa)
SiCw含量(vol%)
弹 性 模 量
E(GPa) SiCw含量(vol%)
16
采用颗粒来代替晶须,在原料的混合均匀化 及烧结致密化方面比晶须要容易。 当所用的颗粒为SiC,TiC时,基体材料采用 最多的是Al2O3,Si3N4。 目前,这些复合材料已广泛用来制造刀具。
14
断 裂 韧 性
弯 曲 强 度
ZrO2(Y2O3)+ SiCw 复 合 材 料 的 力 学 性 能
KIC(MPa.m1/2)
f(MPa) SiCw含量(vol%)
不能致密烧结
SiCw含量(vol%)
维 氏 硬 度
弹 性 模 量
HV(GPa)
E(GPa) SiCw含量(vol%)
15
弯 曲 强 度
21
弯 曲 强 度
断 裂 韧 性
KIC(MPa.m1/2)
f(MPa)
SiCw含量(vol%)
SiCw含量(vol%)
SiCw与ZrO2复合增韧Al2O3的强度与断裂韧性 Al2O3+20vol%ZrO2+SiCw
22
弯 曲 强 度
断 裂 韧 性
KIC(MPa.m1/2)
f(MPa)
ZrO2含量(vol%)
9
颗粒
一般为几个微米。 常用得的颗粒也是SiC、Si3N4等。
10
7.1.2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1、单向排布长纤维复合材料
各向异性
裂纹垂直于纤维方向扩展示意图 陶瓷为什么脆?
11
2.多向排布纤维增韧复合材料
需要各向同性或近似各向同性场合
纤维层 纤维层
基体
基体
纤维布层压复合材料示意图
多层纤维按不同角度方向层压示意图
第七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
7.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基本性能 7.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 7.3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1
7.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基本性能
优点: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及重量轻; 缺点:脆性
韧化陶瓷
加入起增韧作用的第二相
2
7.1.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体
1.基体:
目前,已有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使用SiCw与ZrO2来共 同增韧,用SiCw与SiCp来共同增韧等。
20
维 氏 硬 度
弹 性 模 量
维 氏 硬 度
弹 性 模 量
HV(GPa)
E(GPa)
HV(GPa)
E(GPa)
SiCw含量(vol%) (a)
ZrO2含量(vol%) (b)
SiCw与ZrO2复合增韧Al2O3的硬度与弹性模量
性好等特点,但其脆性大的弱点限制了它的广泛应
用。
实用化或即将实用化的领域包括:刀具、滑动构 件、航空航天构件、发动机制件、能源构件等
38
SiCw/ Al2O3复合材料钻头
陶瓷刀
39
界面:与界面及结合效果、纤维在基体中的取向,以及载
体与纤维的热膨胀系数差有关;
31
1.泥浆烧铸法
在陶瓷泥浆中分散纤维。然后浇铸在石膏模型中。 古老,不受形状的限制,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于短 纤维增强。但对提高产品性能的效果不显著, 2.热压烧结法 将长纤维切短(<3mm),然后分散并与基体粉末混合, 再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即可制得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12
Z
由于每束纤维呈
直线伸展,不存
在相互交缠和绕 曲,因而使纤维 可以充分发挥最 大的结构强度。 X
Y 三向C/C编织结构示意图
13
7.1.3 晶须和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长纤维性能优越,但工艺复杂,且在基体中不 易分布均匀; 将晶须分散后与基体粉末混合均匀,然后对混 好的粉末进行热压烧结; 晶须:SiC,Si3N4,Al2O3; 基体:Al2O3,ZrO2,SiO2,Si3N4及莫来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