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应激教学优秀课件
病理生理学应激教学优秀课件
案例 1
患者,男性,32岁,厨师,因接触高温油引发烧 伤急诊入院。体格检查:意识不清,T 36.3℃,P 143 次/分,R 36次/分,血压82/68mmHg。口唇发绀,四 肢冰冷。全身烧伤面积达70%,多数为Ⅱ度烧伤。诊 断:①特重度烧伤总面积55%,其中浅Ⅱ度18%,深 Ⅱ度20%,Ⅲ度17%;②休克。
LCU 29 29 28 26 26 25 24
23 20 20 20 19 19 18 17 16 15 15 13 12 11
三、应激的分类
对机体的影响程度 生理性应激(良性应激) 病理性应激(劣性应激)
应激原的性质
躯体应激(理化、生物因素) 心理应激(心理、社会因素)
•生理性/良性应激(eustress)
4天后患者面色转红润,创面较干燥。查血常规: 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均接近正常。粪便 OB(+)。伤后7天腹胀消失。患者否认有任何胃部 疾病的病史。
问 题:
1.患者属于何种应激状态? 2.为何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 3.出现柏油样便的原因是什么?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为何升高?
案例 2
患者,男性,36岁,外科医生,因向妻子乱发火, 很想打人而入院。自诉作为医疗救援志愿者在四川汶 川大地震灾区工作近两周后回广州,随后出现精神紧 张,失眠,做恶梦,易惊醒,心慌,出汗,不敢看电 视电影,不与周围人接触等。尤其严重的是易怒,向 妻子乱发火,想打人、骂人,并出现了抑郁、焦虑、 烦躁等反常行为。同时机体逐渐消瘦。
指应激原不十分强烈,且作 用时间较短的应激(如短暂运 动、体育竞赛、适度娱乐、中 奖、提升、考试等),是机体 对轻度的内外环境变化及社会 心理刺激的一种重要防御适应
反应,它有利于调动机体潜能 又不致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
•病理性/劣性应激(distress)
应激原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 过长的应激(如休克、大面积 烧伤、长期情绪紧张、竞争的 失败、丧失亲人等),机体适 应机制失效,可直接引起机体 自稳态失衡,导致代谢障碍和 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清创、补液等急诊处理后,转入烧伤科。
4h后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2天后患者
出现水样腹泻,柏油样便3次,伴有腹胀。血常规:
RBC 2.81×1012/L,Hb 71g/L,WBC 11.8×109/L,
N 90%。粪便潜血实验(OB):(++++)。电子内
窥镜检查:在胃底前后壁、十二指肠球部有多发性 溃疡出血灶,呈斑点状,大小不等,表面有活动性 出血。即予止血、输血等治疗。
变化事件
LCUΒιβλιοθήκη 变化事件1.配偶死亡100
23.子女离家
2.离婚
73
24.姻亲纠纷
3.夫妇分居
65
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
4.坐牢
63
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
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3
27.入学或毕业
6.个人受伤或患病
53
28.生活条件变化
7.结婚
50
29.个人习惯的改变(如衣着、习俗
8.被解雇
47
交际等)
案例 1
患者,男性,32岁,厨师,因接触高温油引发烧 伤急诊入院。体格检查:意识不清,T 36.3℃,P 143 次/分,R 36次/分,血压82/68mmHg。口唇发绀,四 肢冰冷。全身烧伤面积达70%,多数为Ⅱ度烧伤。诊 断:①特重度烧伤总面积55%,其中浅Ⅱ度18%,深 Ⅱ度20%,Ⅲ度17%;②休克。
体检:无明显异常。查空腹血糖 8.8mmol/L,心电图:
窦性心律过速,ST-T改变。心理医生和他耐心沟通后, 调整了患者的工作目标,并且合理地调配工作、休息、 娱乐时间,经一段时间心理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患 者否认有任何心脏病的病史。
问题:
1.患者属于何种应激状态? 2.为何会出现上述异常临床表现? 3.空腹血糖为何升高? 4.为何出现窦性心律过速,ST-T改变?
9.复婚
45
30.与上级矛盾
10.退休
45
31.工作时间或条件的变化
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44
32.迁居
12.妊娠
40
33.转学
13.性功能障碍
39
34.消遣娱乐的变化
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如出生、过继、 老人迁入)
39
35.宗教活动的变化(远多于或少于正常)
15.业务上的再调整
39
36.社会活动的变化
二、应激原(stressor)
强度足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任何刺激的总称。
外环境因素
高温、寒冷、射线、噪声、强光、 电击、低压、低氧及化学毒物等。
包 内环境因素 心律失常、感染、心功能的低下、
括
休克、酸碱平衡紊乱等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
工作的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 复杂的人际关系、拥挤的环境、
孤独、以及突发的生活事件等。
16.经济状态的变化
38
37.少量负债
17.好友丧亡
37
38.睡眠习惯变异
18.改行
36
39.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数变化
19.夫妻多次吵架
35
40.饮食习惯变异
20.中等负债
31
41.休假
21.取消赎回抵押品
30
42.圣诞节
22.所担负工作责任方面的变化
29
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
生活变化单位(LCU)量化表( Holms,1967)
第九章 应 激
1 概述 2 应激的发生机制 3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4 应激与疾病 5 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生基础
第一节 概 述
一、应激(stress)的概念
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 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 非特异性适应反应,也称应激反应 (stress response)。
• 应激的发现
奠基人—加拿大生理学家 Hans Selye(被 称为压力理论之父,其代表作《压力》,又译 为《应激》)于1936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应 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 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他将这些与刺激原关系 不大的非特异性变化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GAS),后来改称为应激(stress)。
第一节 概 述
烧伤 手术 感染 缺氧 强光 噪音
一定强度
特 组织坏死
异
性 变
化脓
化 酸中毒
非特异性反应 Stress
紧焦
恐
血 糖
心 率
张虑 惧 升 增 高加
与刺激因素 性质无直接 关系
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心跳、呼吸加快、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 BP↑ 全身肌肉紧张、胃肠松弛 代谢旺盛、分解加速、负氮平衡 血糖↑、 血浆急性期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