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十二讲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内容(X2)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务授课顺序11.12章节标题第二章:细分知识产权第三节: 著作权本章学时20本讲标题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内容本讲学时 4 授课对象2014级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课时累计24教学目的厘清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系,详细介绍著作权、邻接权的内容具体有哪些项目,具体来说有哪些权利、义务,为以后著作权侵权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一、著作权内容二、著作权与邻接权关系三、邻接权内容重点难点重点:1、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系;2、著作权的具体内容3、邻接权的具体内容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详细进行介绍,对比法比较易混淆权利小项,引导法引导学生探求著作权、邻接权的内在关系,外在权利小项之间的相互联系。
课后作业仔细复习著作权、邻接权的具体内容,做到清楚明白,小项之间不混淆。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章:细分知识产权第三节: 著作权一、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系联系与区别二、著作权的内容(一)著作人身权1.发表权:公开方式、发表权效力扩张与限制2.署名权:内容、特征、归属3.修改权:内容、限制、特殊规则4.保护作品完整权2与4人身属性强,不受限制(二)著作财产权1.复制作品的权利2.传播作品的权利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汇编权3.演绎作品的权利改编权、翻译权△每则权利具体含义,发行权VS发表权VS展览权,表演权VS表演者权,演绎VS汇编三、邻接权的内容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电视组织者权△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法定许可四、著作权与邻接权的期限教学内容设计:内容及步骤设计思路课程导入:(5分钟)组织教学:包括师生问候、考勤检查等上课前的准备。
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作权的主体、客体,着重介绍了特殊主体的归属和利用规则,以及不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具体权利内容。
一、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系(P61)著作权与邻接权同属广义的著作权范畴,本书采狭义著作权概念,将其认定为不同的权利。
著作权是权利人对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邻接权是传播者在传播作品过程中获得的,对其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
(注意,对演绎、汇编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属著作权范畴,不是邻接权)引入著作权、邻接权内容著作权、邻接权实质,具体不同联系:邻接权是从著作权中获取、衍伸出来的权利。
不同之处:(1)主体不同。
著作权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主要是自然人;邻接权的主体是出版者、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除表演者以外,几乎都是法人。
(2)保护对象不同。
著作权保护对象是原始作品;邻接权保护对象是加工后的作品。
前者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后者主要体现了传播行为中的创造性劳动。
(3)内容不同。
著作权各种人身权、财产权;邻接权的内容主要是出版者权、表演者权、音像制作者权、广播电视组织者权。
(4)受保护的前提不同。
著作权自动取得;邻接权必须经过著作权人授权、对作品进行再利用二、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内容即著作权的效力,和物权一样,著作权是绝对权,具有占有(占有抽象权利、表彰权利)、使用(发行、展览、放映)、收益(许可使用费)、处分(转让)四项积极权能,以及排除妨碍的消极权能。
什么是权能?简单来说,权能是构成权利的最。
使用权能,使用权,著作权内容基本要素,处于权利构成的第三个层级,是抽象出来的概念。
如果权利是树干,子权利是枝叶,权能就是肉眼看不见摸不到的细胞,把权利共同的作用方式、实现方式抽取出来就是权能。
(权利→权利内容或称具体子项权利→权能)。
复杂来说,权能是构成权利的基本要素,是权利的作用或实现的方式,是权利人为实现其权利所体现的目的利益依法所能采取的手段,是体现权利人的意思支配力的方式。
谈权能对于著作权内容有什么意义著作权的内容类似于专利权、商标权的内容,含独占实施权(专有、禁止两方面)、转让权、许可权等。
但是复杂之处就在于基于著作权的使用权能这种细胞十分发达,它衍生出众多的使用权十分复杂。
本章介绍的著作权内容主要是使用权能基础上衍生出的各种使用权。
(学习过程中感受“多种使用方式”“多种使用权”)其他的专有使用权、转让权、许可权则主要体现在保护著作权及使用著作权章节里面。
本章不出现不等于没有。
著作权内容主要包括人身权、财产权两方面。
(一)著作人身权著作人身权又称作者人格权或精神权,是一种与人身相联系的非财产性权利。
特点:第一,法人、非法人团体某些情况下也可享有,比如说职务作品。
第二,专属性,不得转让、继承、放弃。
第三,人身权无期限。
一般民法上的人身权依赖人的生命存活,死亡则权利消灭。
著作权则依赖作品,无限存在。
需要注意著作权有期限一般指的是财产权,生前死后50年。
具体来说,著作人身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发表权什么是发表权:对不特定主体公开,从个人控制的私密状态进入社会公众场合,使其能够接触、了解、利用。
不要求实际被看到、被听到,只要求存在公众获作品的可能性即可。
公开方式:比如出版发行、公开陈列、现场表演、媒体传送、网路传输。
每一个公众都实际看到了么?没有,有获得可能吗?有。
公开他人肖像要征得同意,否则侵犯隐私权、肖像权(民法中的人格权)。
一件作品一项发表权,可以逐次、部分的分开行使,全部公开后,公开权耗尽。
公发表权效力的扩张:原著作权人公开权对演绎作品的间接影响—原作者不同意,演绎作品不得著作人身权特点及分类发表权,公开方式,扩张与限制发表,发表了也不享有著作权。
△著作权人发表权受到限制的情形:第一,著作财产权的事先转让或许可。
作品未发表前作者已将著作财产权许可或让与他人使用,行使著作财产权公开的作品,推定作者同意发表。
第二,原件所有权转移。
一般来说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以及著作财产权,不随作品原件所有权转移而转移,但是人身权中的发表权随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
原件未发表时原件所有权已经转移的,所有权人享有发表权。
第三,匿名作品。
主体身份不明,原件合法持有人享有发表权。
第四,作者死后50年内。
作者生前未明确表示拒绝发表,死亡开始50年内,继承人(受遗赠人)、远见所有人享有发表权。
死后50年以后,著作权失效。
2.署名权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内容:第一,决定自己是否署名、如何署名(艺名、笔名、真名、假名);第二,禁止未参加创作的人署名。
署名权,内容,特征,归属特征:排他性、永久性、不可转让性、可与著作财产权分离存在,如电影著作权归制片人,但是编剧、作词、作曲作者可以享有署名权。
归属:不因作者死亡、或财产权、所有权转移而转移。
生前作者自己享有,死后继承人、国家机关保护。
(人身性最强、最顽固的著作人身权)3.修改权修改权,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内容:自己修改、授权他人修改、承认他人修改、禁止他人修改修改权受限制:著作权许可、转让,原件所有权转移,此时修改权受到限制,若修改必须征得被许可人、受让人、原件所有人的同意。
(如被许可人出版著作牟利,修改后一定会影响销量)。
特殊规则:(1)委托作品,著作权及修改权一般属于受托人,但是受托人行使修改权不能影响委托人正常使用。
(如影响受托人利益)(2)合作作品修改需要全部作者协商一致。
(3)匿名作品由原件合法持有人行使修改权。
死者作品修改权由继承人、国家保护。
(4)某些情况无需作者同意他人即可行使修改修改权,内容,限制,特殊规则权:第一,报社的文字性修改;第二,作者许可摄制电影的,可以进行必要修改,但不能歪曲篡改;第三,合法取得软件复制品,为电脑兼容或改进功能而做出的必要修改。
4.保护作品完整权(人身性强,顽固)保护作品完整权,及保护作品不受外区、篡改的权利。
内容、清洁、主题思想都不得篡改。
著作人身权总结:除却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人身性强,顽固),发表权、修改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著作财产权著作财产权、著作经济权,指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授权他人使用作品,获得物质利益的权利。
特征:可以转让、继承、放弃。
分类:复制权、传播权、演绎权1.复制作品的权利复制权就是著作权人自己复制,许可或禁止他人复制的权利。
复制,指任何方式复制一件或多件。
一份/多份,复制原件/复制复制件,当场即时复制/异地事后复制(记忆复现),完全复制/改动复制,不管是何种方式: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拍,以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传播、演绎权上种种都叫复制。
2.传播作品的权利传播作品的权利,指著作权人(他人传播原作是传播者权、邻接权)通过一定方式,将作品传播的权利。
传播有各种方式,于是传播作品全又细分为以下几项:(1)发行权,出售、赠与方式促使公众获得复制件以牟利。
发行权与复制权常联合行使,如授权出版社出版就是一并行使。
△首次销售耗尽原则:首次售出后,权利人失去对原件、复制件的支配权,发行权用尽。
他人再次销售不构成侵权。
(2)出租权,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
对象仅限于以上三者,如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出租书就不构成侵权。
(3)展览权,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原件、复制件的权利。
实质上,作为财产权的展览权行使的同时,人身权中的发表权也一并行使了。
(4)表演权,公开表演或公开播送表演的权利。
包括公开表演和机械表演。
公开表演就是现场表演,机械表演就是借助机械非真人的表演,比如说KTV里点唱机的表演。
(5)放映权,放映机、幻灯机公开再现美术、电影作品的权利。
我国对象仅限于上述两种,不含广播。
(6)广播权,以无线电方式公开广播(音)、传播(像)作品的权利,或者通过有线广播、有线电台转播无线传播的作品。
直接有线传播,比如公众场所饭店、体育馆、公共娱乐场所内部有线广播系统的广播,不是该权利对象。
但是学理上,实践中,有线广播有逐渐被限制的趋势。
(7)信息网络传播权,简单说就是定点定时交互式点播,比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传播。
该权利著作权人有,邻接权里的表演者、印象制作者也享有。
(8)摄制权,即自行摄制或许可他人摄制电影的权利。
摄制仅只制作电影时的首次摄制,后续翻拍、翻录侵犯复制权,而不是摄制权。
(9)汇编权将作品、作品片段进行选择、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自己汇编/允许他人汇编。
典型汇编作品:作品集、报纸、期刊。
易混概念辨析——辨别发行权(赢利、著作财产权)vs发表权(著作人身权)vs展览权(仅限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展览的同时首次发表/首次发表后再次展览表演权(著作财产权,允许他人表演)vs表演者权(邻接权,经授权表演后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未经允许他人不得随意使用)汇编(大杂烩)vs演绎(改编、翻译)3.演绎作品的权利(1)改编权,改变作品得出新作品,形式:改变类型、扩写、缩写、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