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政策
1、中小企业投资建设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其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和配套件、备件,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可以按现行政策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个人或小企业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维持等费用予以减免或给予资助。
鼓励具有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
对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
4、鼓励中小企业加大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按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执行。
5、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机制,激励员工发明创造。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可采取新产品销售提成、科技成果或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形式,予以奖励
6、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
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在政府采购活
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中小企业产品应
当优先采购。
7、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大安排用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资金规模,重点
支持小型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安全生产与经营条件等
8、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向小型微型企业转移扩散技术创新成果。
支持在
小型微型企业集聚的区域建立健全技术服务平台,集中优势科技资源,为小型微
型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
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向小型微型企
业开放研发试验设施。
如:实施“百校千人万企”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引导创
新资源向民营企业聚集。
9、提高小型微型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创新积极性。
10、允许企业按照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 抵扣当年
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 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 5% 以内的, 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 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 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 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 但不提取折旧; 单位价值30万元以上的, 可采取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企业建立的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 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品, 可按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1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 可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两年后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 按国家规定, 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 实行即征即退。
属于国家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纳税确有困难的, 按规定程序审批后, 可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12、商业银行对纳入国家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技术创新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计划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积极提供信贷支持。
各地可通过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补助,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予以一定的风险补偿。
13、对中小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所需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信贷原则的核心技术软件的进口及运用新技术所生产设备的出口,相关金融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积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14、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对资信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可核定相应的授信额度予以重点扶持。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各类征信机构发展,为金融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提供配套服务。
15、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通过税收优惠、风险补偿和奖励等政策,引导各类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或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16、对一些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易于实现市场化的优质创新项目给予保费优惠。
17、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政策支持和风险补偿,激励其拓展投资业务,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18、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
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中小企业上市进程。
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创业板市场。
19、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行业贡献大的中小企业,获得国内外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免检产品称号以及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中小企业,其技术创新和技
术改造项目优先纳入省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鼓励其所在市、县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予以配套扶持。
20、对优秀中小型技术创新企业予以通报表彰。
每年公布一次新认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名单和新获得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的中小企业名单。
21、(到2012年)在全省50个重点行业中建立100个开放式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每个地级以上市不少于3家,每个行业不少于1家。
在全省50个重点行业中培育100家技术服务中介组织,其中每个地级以上市不少于3家,每个行业不少于1家。
各地级以上市至少建立2个市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各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县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
省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每年不少于150个,原则上每个县(市、区)不少于1个;技术改造项目中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占技术改造项目总数的比例不少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