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要注意地形倒置。
单斜山、猪背岭:均可能是有背斜或向斜的一翼地层 构成。
野外沿倾向上相同年代的岩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背 斜核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核部岩层新两翼岩 层老。
倾伏褶皱同一时代岩层沿走向呈弧形合围,平行褶皱 同一年代岩层沿走向平行。
褶皱形成时间:介于组成褶皱的最新岩层年代与未参 与该褶皱的上覆沉积岩层的最老岩层年代之间。
Song_baoping@
岩层产状三要素
走向:层面与水平面 的交线。表示岩层的 水平延伸方向。走向 有两个方向,相差 180°。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的直线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方向。表示岩层的倾斜方向, 只有一个方向。其它斜交于走向线并沿斜面向下所引 直线叫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叫 视倾向。 倾角:岩层倾斜线和与倾向的夹角。视倾斜线和它在 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称视倾角。真倾角只有一个,视 倾角可有无数个,任何一个视倾角都小于该层面的真 倾角。
背斜: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岩层凸向地层变新方向 向斜: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岩层凸向地层变老方向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Song_baoping@
褶皱形态分类(褶皱的几何学描述,根据褶皱要素特点) 根据轴面产状与两翼特点划分
类型 直立褶皱 倾斜褶皱
轴面产状 直立 倾斜
Song_baoping@
根据褶皱长宽的比率划分
类型 线状褶皱 短轴褶皱褶皱
穹窿和盆
长宽比
长为宽的10倍以上,常达数十倍
长为宽的3~10倍
长为宽的3倍以下。上凸者为穹 窿,下凹者为盆
备注
褶皱面自脊点向四 周作放射状倾斜 褶皱面从四周向中
心倾斜
Song_baoping@
Song_b斜aop歪ing褶@1皱
倒转褶皱
Song_baoping@
Song平_ba卧op褶ing皱@
Song_baoping@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Song_baoping@
根据横剖面的形态特点划分
类型 转折端形状 圆弧褶皱 圆滑弧形 箱形褶皱 平直 尖棱褶皱 尖顶状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断裂
断裂构造:地层和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失去完整性和 连续性的构造现象。 断裂包括断层和节理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面:岩石或岩体的发生破裂及位移的面。可 以是平面或曲面,甚至可以是破碎带。 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显著位移的岩块。其中位 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位于之下的称为下盘。 相对上升的称为上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成为下 降盘。 位移:断层两盘的相对移动。(…)
褶皱的几何要素:核、翼、弧尖、枢纽、轴面、轴线等
核:褶皱岩层的中心。
弧尖
翼:褶皱岩层的两坡。
弧尖:层面上的最大弯曲点。

枢纽:单个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直线或曲线。
轴面:褶皱两翼近似对称的面。直面或曲面。
轴线: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枢纽 轴线
Song_baoping@126核.com
轴面
褶皱基本类型(根据褶皱形态和地层组成):
反阶步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擦痕
Song_baoping@
阶步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拖曳褶皱:断层 两侧岩层受断层 错动影响所发生 的变薄和变弯曲。
岩石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空间中的方位。 岩层按产状分类: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的厚度:是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厚度 分为真厚度和视厚度。 露头宽度:地面上岩层顶底面间的长度。
Song_baoping@
直立岩层的露头宽度及厚度
在平面地质图上,直立岩层的露头界线是沿走向直线延伸 的, 不随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Song_baoping@
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断层两侧的岩石在断裂时被破碎,碎块经胶 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前者碎块为棱角状,大小 不一,常见于正断层镇南关;后者碎块圆滑,常呈拉长状、透镜状 乃至浑圆状,遭受旋转摩擦与滚动,常见于逆断层或平移断层中。
Song_baoping@
两翼地层 层位正常 层位正常
两翼倾角 相等 不等
两翼倾向 别称 不同 对称褶皱 不同 不对称褶皱
倒转褶皱 倾斜 一翼倒转 相等或不等 相同
平卧褶皱 翻卷褶皱
水平 弯曲
一翼倒转 一翼倒转
相等 一致
相同或无 横卧褶皱 一致
Song_baoping@
Son直g_b立aop褶ing皱@
地垒
特征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上盘下移、下盘上移 上盘上移、下盘下移
两盘沿断层走向发生水平位移 两盘沿断层面作旋转运移
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加持的共同下盘(上 升盘)岩块,常为山岭。
倾斜面相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下 降盘)岩块,常为谷地。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穹窿 穹窿就像一顶帽子
Song_baoping@
穹盆构造(等轴状褶皱)
构 造 盆 地
Song_baoping@
根据褶皱组合方式划分
类型 复背斜与复向斜
隔挡式褶皱与隔 槽式褶皱
长宽比
大规模的背斜两翼被次一级(或较小) 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背斜。大规模 的向斜两翼被次一级(或较小)的褶
§8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地层的接触关系 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Song_baoping@
构造运动:由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形、 变位的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的产物:岩石变形(山脉形成、海陆变 迁、大陆分离、海洋扩张)、岩石变位(地层倾 斜与弯曲、岩石块体破裂与相对错动)。
有地质图时:先分析该地区岩层顺序、岩性、厚度、各 露头产状等,再根据专业知识确定褶皱的形态类型。 无地质图时:采取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的野外地质 考察,测量岩性、厚度、产状等,再根据专业知识确定 褶皱的形态类型。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褶皱存在的一般性标志
Song_baoping@
8.1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构造运动的方向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的移动。 表现:相邻块体背向分离;相邻块体相向汇聚;相邻块体剪切 错开。常把产生大规模、强烈的岩石变形(褶皱与断裂等)并与 山系形成紧密相关的水平运动,称为造山运动。 结果:褶皱山系、大裂谷与海岭、地垒或地堑等。
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做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表现:造成地表地势高差的改变,引起海陆变迁等。传统上称 为造陆运动。 结果与证据:构造海侵或海退、冲积平原或大峡谷
Song_baoping@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虽然人为划分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但自然界中,两种 运动方式不是绝对独立发生的,并且可以互相转换。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Song_baoping@
褶皱的野外识别方法
通过野外观察和填图,并结合各种地质勘探(如物探、钻探、山地工 程等)手段和航、卫片图象解译等所取得地质资料,查明褶皱形态、 产状和组合分布特点,探讨褶皱形成机制和形成时代,为研究区域地 质构造与矿产、水文、工程地质等提供资料。
Song_baoping@
产状要素之间的关系
水平岩层的倾角为0°,没有走向与倾向: 直立岩层的倾角为90 °,有走向,但未有倾向。 倾斜岩层的倾角介于0~90 °之间,具有走向、倾向、 倾角。
Song_baoping@
褶皱Biblioteka 褶皱: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些列弯曲。反映了地
壳岩石发生的塑性变形。
第四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作用
Song_baoping@
8.2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岩石原有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称为构造变形。岩石变形和变 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
拉伸
剪切
Song_baoping@
岩石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空间中的方位。 岩层按产状分类: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的厚度:是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厚度 分为真厚度和视厚度。 露头宽度:地面上岩层顶底面间的长度。
根据枢纽产状划分
类型 枢纽产状 备注 水平褶皱 水平 倾伏褶皱 倾伏 倾伏角 倾竖褶皱 直立
水平褶皱:枢纽近于水平延伸,两翼 岩层走向平行。
倾伏褶皱: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 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对背斜来说, 合围的尖端指向枢纽的倾伏方向,对 于向斜来说,合围的开口方向指向枢 纽的倾伏方向
Song_baoping@
皱复杂化者,称为复向斜。
由一系列紧闭尖棱背斜和开阔平缓向 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挡式 褶皱。由一系列紧闭向斜和开阔平缓 背斜相间排列而成的褶皱,称为隔槽
式褶皱。
备注
Song_baoping@
这一类型的褶皱多形成于沉积岩层巨厚的地区, 后遭地壳运动强烈 水平挤压, 岩层褶皱断裂, 隆升造山, 形成一系列复式褶皱。
Song_baoping@
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 是指岩层的两个平 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 是指岩层顶面和 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 视厚度: 在与岩层走向斜交 的直立剖面上或在与岩层面 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 剖面上所测得的岩层顶面与 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