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离心风机、横流风机和轴流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实验
离心风机、横流风机和轴流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实验
农业机械普遍应用离心式风机
• 风机按风压(相对压力)H的大小,可分为: • 高压离心风机P=2940—14700N/m2 ( H=300—1500毫 米水柱) • 中压离心风机 P=980—2940N/m2 (H=100—300毫米 水柱) • 低压离心风机P< 980N/m2 (H<100毫米汞柱); • 高压轴流风机P=490—4900N/m2 (H=50—500毫米水柱) • 低压轴流风机P<490N/m2
图14-3 速度分析及速度三角形
.
气流在叶道内的速度分析 b.进口气流速度三角形 c. 出口气流速度三角形
(二)基本方程——欧拉方程
• 为便于计算,作假设如下: • 1、气体为理想气体,流动中没有任何能量损失,故驱动风机 的功全部转化为气流的能量。 • 2、叶轮叶片数无限多、叶片无限薄。所以气体在叶道内的流 线与叶片形状一致,气流相对速度ω2的出口角β2与叶片出口安装 角β2A一致。 • 3、气流是稳定流,其流动不随时间而变化。 • 当风机流量为Q(m3/s)、压力为PT∞ N/m2 时(PT∞ — —叶片数无限多时的理论压力),气流则得到的能量为 • N=Q PT∞ (N〃m/s) • 如风机轴上阻力矩为 M(N〃m)、角速度为ω(1/s),) 则驱动风机的功为 • N=Mω (N〃m/s) • 根据假设1,驱动风机的功全部转换为气流的能量,则
• (图14-6)。由图可见,前向叶片在流量增大时,功耗剧增,而后向 叶片在流量增加时,功耗增长较缓。 • 在叶片数有限时,风机理论压力将减少。对一定的叶轮,可近似地认 为环流系数μ为常数,则风机的理论性能曲线 (PT∞-Q)将变为另一 条直线(PT-Q)。图14-7是后向叶片的理论性能曲线(P-Q线)的 变化示意图。
图14-8 实际性能曲线(P-Q)后向叶片,n=常数
图14-9 离心通风机的性能曲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前向叶片风机 b.后向叶片风机
五、叶片形状
• 风机叶片形状可分为直叶片和曲叶片;按叶片出口安装角可分为前 向(β2A>90°),径向(β2A=90°)及后向(β2A<90°)叶片三类,对应 的风机叶轮称为前向、径向和后向叶轮。常用的叶轮形式如图14-10所 示。
第二节 离心风机的工作原理
一 、离 心 风 机 的 工 作 过 程
离心风机主要由叶轮、进风口及 蜗壳等组成(图14-2)。叶轮 转动时,叶道(叶片构成的流 道)内的空气,受离心力作用 而向外运动,在叶轮中央产生 真空度,因而从进风口轴向吸 入空气(速度为c0)。吸入的 空气在叶轮入口处折转90°后, 进入叶道(速度为c1),在叶 片作用下获得动能和压能。从 叶道甩出的气流进入蜗壳,经 集中、导流后,从出风口排出
Ny PQ kW 1000
2、轴功率N 轴功率就是风机轴上的输入功率。若风机的全压效率为η 则: Ny N 3、电机功率Nm
Nm K N
m
Nm K
PQ kW 1000 m
K——电机容量储备系数,其值可按表14-2选取。 式中 ηm——风机传动效率
表14-2 电动机容量储备系数
C P T 2u 1 P C2u T
• μ称为环流系数或压力减少系数。可见,当叶片数有限时,因C2u<C2u∞, 故理论压力相应减少。
图14-4 轴向涡流的产生原因及其c2u的影响
三、离心风机的功耗及效率
1、有效功率Ne 有效功是指气流通过风机时从叶轮取得的能量。单位 容积流量通过风机后增加的能量为全压P(N/m2),若流量为Q,则风 机的有效功率即输出功率为
图14-7 有限叶片数对理论性能曲线(P-Q线)的影响
n=常数;β<90°
(一) 图 14-8 实 际 性 能 曲 线 (P-Q) 后 向 叶 片 , n= 常 数 实际性能曲线 实际上风机有能量损失,如果只考虑流动损失,则在给 定转速下的实际性能曲线(P-Q)如图14-8所示。由于未考虑泄漏损 失 及 轮 阻 损 失 , 它 与 实 际 情 况 有 一 定 出 入 。 图 14-9 离 心 通 风 机 的 性 能 曲 线 a. 前 向 叶 片 风 机 b. 后 向 叶 片 风 机 目前还不能用计算的方法绘制实际性能曲线。所以离心风机的性能 曲线者是根据试验数据绘制的。由风机试验可测出各工况点的流量Q、 全压P及轴功率N并算得效率 。以流量Q为横坐标所得 P-Q、N-Q、η -Q等关系曲线即为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图14-9)。
C 、风机用途为排尘(一般可省略不写)
4 、风机在最高效率点时的全压系数乘10后的化整数 -72 、风机在最高效率点时的比转数(ns) -1 、 进口为单吸入 1 、设计顺序,1表示第一次 No.8 、风机机号,即叶轮直径D2=800mm C 、风机传动方式(共有A-F六种) 右、 旋转方向(从原动机侧看) 90 、出风口位臵与水平线夹角
Q PT u2 1 ctg 2 D b u 2 2 2
2
式中 D2——叶轮外径 b2——叶轮外径处叶片宽度 在叶片无限多时,气流出口角β2 等于叶片安装角β2A 。一台风机 若转速不变,则u2、D2、b2、β2A均为常数,则有: PT∞=A-BQ 图14-5 风机的理论性能 曲线(PT∞-Q) 图14-6 风机的理论性能 曲线(N-Q)
图14-10 常用叶轮形式
a.前向叶片 b.多叶式前向叶片 c.径向曲叶片 d.径向直叶片 e.后向曲叶片 f.后向直叶片
(一)叶片形状对风机性能的影响 叶片形状影响出口安装角β2A的大小, 因而也影响在叶轮出口处气流绝对速度C2 的大小(图14-11)。C2不同, 则风机性能也有较大差异。
• 图14-11 叶片出口角β2A对 叶轮出口速度C2的影响 • (D2、 n、u2相等) • a.前向叶片(β2A>90°) b.径 向叶片(β2A=90°) c.后向叶 片(β2A<90°) • 1 、由式 PT∞=ρu2C2u 可 知, C2u 愈大,则风机的压 力愈高。由图14-11可见, 在叶轮直径相同、转速相同、 流量相等时,前向叶轮风机 压力最高,径向次之,而后 向最低。
风机轴功率N(kW) <0.5 0.5―1 K 1.5 1.4 1-2 1.3 2-5 1.2 >5 1.15
四、离心风机的性能曲线
• 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为流量 Q 、风压P 、轴功率 N 及效率 η 。这些 性能参数均受风机转速的影响。当风机转速一定时,风压、功率 及效率与流量之关系曲线,称为离心通风机的性能曲线。 • (一) 理论性能曲线 在绘制理论性能曲线时,不考虑能量损失。 • 当叶片无限多时,风机的理论压力为PT∞。由图14-3c可知: • C2u=u2-C2rctgβ2 • C2 r 2 代入 PT∞=ρu2C2u式得: PT u2 1 u ctg 2 2 因为 • Q=πD2b2C2r • 所以
P T N N / m2 Q
根据动量矩定律,单位时间内,叶轮中气流对风机的动量 矩的变化,等于外力对此轴线的力矩和。 • 由图14—3a可知,叶道内气体abcd经时间Δt后,移动到efgh。 根据假设3,气流为稳定流,截面abgh内气体动量矩不变。 因而在Δt时间内,气体动量矩的变化为面积abfe与dcgh动量 矩之差,而面积abfe与dcgh内体质量相等,并等于每秒钟流 过叶轮气体质量乘以时间Δt,即 • m=QρΔt • 叶轮入口及出口处的动量矩M1及M2分别为
因A、B为常数,所以PT∞与Q 成线性关系。对前向叶片,β2A>90°, ctgB2<0,B为负
图14-5 风机的理论性能 曲线(PT∞-Q)
图14-6 风机的理论性能 曲线(N-Q)
值,故PT∞因Q的增加而增加(图14-5);径向叶片β2A=90°, ctgB2=0,B=0;后向叶片,β2A<90°,ctgB2>0,B为正值,故PT∞因 Q的增加而减少。 图14-7 有限叶片数对理论性能曲线(P-Q线)的影响 n=常数;β<90° 因假定无能量损失,所以风机轴功率N与压力和流量之乘积成正比因 而可得三种叶片的功率消耗与流量的关系曲线
农业机械上的风机还可分为清粮 型及通过用型两类
• 如图14-1a 清粮型 • 14-1b通用 型 • 14-1c径向 进气风机
图14-1 离心式风机简图 a.清粮型 b.通用型 c.径向进气 型
三、离心风机的称号
• 我国风机行业近年来对离心风机的习惯称号。全称包括名 称、型号、机号、传动方式、旋转方向和出气口位臵等六 部分由一组数字表示其组成。现以排尘离心风机4-72- 11No.8C右90°为例,说明如下: C 4 –72 –1 1 No.8 C 右 90°
上式为离心通过风机的基本方程,又叫欧拉方程。因略去了 全部损失,所以PT∞称为无穷多叶片时的理论全压。 在上式中, C1u 是叶轮进口处气流绝对速度 C1 在圆周方向的速 度分量。由于叶轮入口处具有切线速度u1 ,按速度场作用规 律,气流在进入叶轮时应该存在切向分速。但是空气的粘性 很小,在没有导流器时,可以认为气流是径向进入叶轮的, 即在叶轮入口处,α1=90°,C1=C1r, C1u=0。代入欧拉方程, 可得: PT∞=ρu2C2u
•
.
M1 Qtc1R1 cos1 M 2 Qtc2 R2 cos 2
M
M 2 M1 Q c2 R2 cos 2 c1R1 cos 1 N m t
单位时间内动量矩的变化为力矩M 或
M Q
.
所以
c2 R2 cos 2 c1R1 cos1 N m g M PT c2 R2 cos 2 c1R1 cos1 Q
离心风机、横流风机和轴流风 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实验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离心风机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风机的选用
第四节 横流风机和轴流风机 第五节 风机的性能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