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问题分析
如今严峻的形式
我国在南海占了8个。主要有
华阳礁、永署礁、南熏礁等。 台湾当局占领太平岛。太平 岛是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 岛屿,退潮时,露出水面0.43 平方公里 越南占29个。 菲律宾占8个。 马来西亚占2个。 文莱占1个。 相关各国也相应提出了他们 对相关海域的主权要求,是 对我国南海主权的严重侵犯。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对南海领土主权的历史依据。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 世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承
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针对南海问题的对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
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 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 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 地区,包括南沙群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 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 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 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 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日 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 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 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对于这 一段历史,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事实上,在此后 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 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南海问题的由来
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 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 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 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中国对南海领土主权的历史依据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东汉杨孚 《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 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 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 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 其上也。" 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 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 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 "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 元代,对南海诸 岛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有" 万里石塘,由潮洲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原其地脉。 历历可考。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 遐昆仑之地"。其中"万里石塘"指包括今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从 图中标绘的位置看,后一个石塘是今南沙群岛。 清代《更路簿》 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 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世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 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五)越南
1、1956年6月15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雍文 谦见我国驻越领事馆临时代办李志民时表示:根据 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南沙群岛应 当属于中国领土。当时在座的越外交部亚洲司代司 长黎禄说:从历史上看,西、南沙群岛早在宋朝时 就已属中国了。 2、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领海宽度为 12海里的声明,适用于中国一切领土,包括南海诸 岛。越人民日报于9月6日详细报道了这一声明。越 南总理范文同于9月14日向周总理表示承认和赞同 这一声明。 3、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地 理教科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课中写道:从 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岛……,构成了保 卫中国大陆的一座长城。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 国的领土。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 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 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 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 沙群岛属于中国。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 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 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 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 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 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 中国。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 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二十世纪以来, 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 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 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 岛是中国领土。
世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 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二)法国 1、据1933年9月法国出版的《殖民地世界》杂志(LE MONDE COLONIAL ILLUSTRE)所载,1930年法国炮舰"马立休士"号测量南 沙群岛的南威岛时,岛上即有中国居民三人;1933年4月,法国人强占 南沙9岛时,见各岛居民全是中国人,南子礁上有7人,中业岛上有5人, 南威岛上有4人,南钥岛上有中国人留下的茅屋,水井、神座等,太平 岛上有一中国字牌,指示储粮处所。 2、1965年出版的法国《拉鲁斯国际地图》不但用法文拼音标明西 沙、南沙和东沙群岛的中国名称,而且在各岛名称后注明属于"中国"。
南海问题的由来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 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 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 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 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 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 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 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 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 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 在马来西亚境内。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
一、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 命名南沙群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 这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 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这 些记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的认识, 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发展的过程来看, 古代中国对南海群岛的发现足已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 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南沙群岛不是"无主地",而是 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 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三)日本 :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说:"中国的 沿海线,北从辽东半岛起到南沙群岛约一万一千公里, 加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达二万公里。" 1972年出版的 《世界年鉴》说:"中国……除大陆部分的领土外,有 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及中国南海上的东沙、西沙、 中沙、南沙各群岛等。" (四)美国 :1961年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 名辞典》写道,南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 东省的一部分。" 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 百科全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岛屿,还包括伸展到 北纬4度的南中国海的岛屿和珊瑚礁。 1971年出版的 《世界各国区划百科全书》说:"人民共和国包括几个 群岛,其中最大的是海南岛,在南海岸附近。其他群岛 包括南中国海的一些礁石和群岛,最远伸展到北纬 4度。 这些礁石和群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中国南海问题
南海简介
南海地理位置 南沙群岛丰饶的物产
南海的近几十年的状况
如今严峻的形式
南海地理位置
地理学上南海是亚洲三大边 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 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 沙为中国领海的最南端。东面和 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 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 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 为350万平方公里的深海盆,为 我国其他三大海洋总面积的三倍 多,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平均 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 包括东沙、西沙、中沙与南沙群 岛。其中南沙群岛东西宽900多 公里,南北长1800多公里,总面 积83万平方公里。共有露出水的 岛礁230多个。其中最高的岛是 黄麻岛,海拔6米,主要大岛有 南威岛、建业岛、马欢岛等,我 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也在此。
针对南海问题的对策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域,面积大约220万平方公里。在南海南 部100万平方公里的洋面上,南沙群岛宛若一串珍珠项链点缀其 中。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也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海域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我们祖先就在这里开始渔业生产活动, 并在大的岛礁上歇息和补充物质。放眼周边国家,此时还处在原 始的荒蛮之中,国家形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我国对南沙的开 发早于周边国家若干个世纪。到宋代,南沙开始纳入国家的行政 管理体系,隶属海南琼州府。以后各代至民国时期都对之进行了 有效管理。新中国成立后从国民党手里接管了对南沙的主权,从 国际法的角度看南沙群岛属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 对南沙的逐步蚕食始于五十年代末,此间菲律宾发表了一个声 明,宣称对与其相邻的南沙岛礁拥有主权,开始了武力掠夺的尝 试。随之而来的是马来西亚。地理上的优势使得与这两个国家靠 近的岛屿渐渐被侵占。到六十年代末,当探明南海储存丰富的石 油资源后,这块宝地的身价立即倍增,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其野心 逐渐膨胀。在这一时期,我们的战略重点不在海洋,受国力的制 约,我们的海军力量基本上对南海鞭长莫及,为了维持南海地区 的和平稳定,采取了忍让克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