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南海问题

浅谈我国南海问题

浅谈我国南海问题
近年来,环顾我过边境,摩擦事件频频发生。

2005年的中俄边界,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纠纷。

中缅北段,中国承认缅甸对江心坡的主权,双方基本以高黎贡山脉分水岭为界。

与蒙古的边界问题,1962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

1963年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坎巨提地区。

和日本的问题就是现在最大最突出的了有黄海的经济区矛盾、东海的经济区矛盾、还有最伤国人心的钓鱼列岛。

和菲律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在南海诸岛有很多复杂的纠葛。

从上面的一些边界摩擦事实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边界状况实乃频频发生,那为何会有这些摩擦事件的发生呢?这背后又到底隐藏了什么目的?对此我国的立场和举措又是如何?在此,就以南海问题为例,浅谈下我国边界摩擦。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

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

由于其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如天然气,石油含量丰富,并且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 70 年代,南海问题实质上是南沙争端。

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五国六方”。

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之间,是由越南单方面挑起的。

越南把所谓的“西沙争议”引入南海问题,是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

因此,这里所探讨的南海问题实质上是指南沙争端。

南海问题的起因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
其一,就是其本身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的“丝绸之路”。

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此外,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海域资源量极其丰富。

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海上资源开发成历史必然。

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联合国海洋公约》存在的缺陷和制约力度不够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

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

其三,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战后,中国虽然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只在其中的太平岛上驻军。

后来,逐个发生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省无力全面管辖治理群岛的尴尬局面。

同时,南海沿岸国家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东盟联合对华和欧美大国的插手也导致了该地区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目前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也都很明显的表现出周围和南海问题相关国家侵占我国利益的目的和企图。

1. 南海问题有关国家抢占岛礁、掠夺资源是当前南沙争端的主要特征,越南是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

1975 年 4 月越南就以“解放”为名占领了南越当局侵占的南沙 6个岛礁,此后,越南采用蚕食手段,不断抢占南沙其他岛礁。

到目前为止越南占领南沙岛礁共 29 个。

菲律宾是亚洲最早提出将本国的海洋管辖权扩展至领海以外海域的国家之一。

菲律宾先后通过几次军事行动,共占领南沙群岛 9 个岛礁。

菲律宾还对黄岩岛提出主权主张。

在南沙群岛菲律宾拥有最长的飞机跑道和仅次于越南的军事存在。

马来西亚共侵占南沙岛礁5 个。

加速开发南沙争议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有关南海争端国家攫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就开始进行的勘探、开采21 世纪初以来更是变本加厉。

2. 南沙争端有关声索国以“武”谋海,引发军备竞赛除了以政治和外交等手段应对南海问题,越、菲、马等国军事动作频频不断,军备竞赛越演越烈,以武谋“海”昭然若揭。

3. 以美国为代表的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沙争端,
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程度以美国为代表的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最近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争端,对中国实施战略防范和遏制。

4. 越南是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主要推手区域内外国家出于各自战略利益,相互借重以多种方式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东南亚有关国家大力增强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南沙角逐中的介入程度,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积极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关系,企图借美国介入南海而壮大声势成为东南亚有关国家的重要选择。

越南想吸引美国来越投资并在南海问题上遏制中国。

美国也欲以越南作为其中南半岛的代理人,并希望通过越南来
对付日益强大的中国。

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解决不好,中国的经济、贸易运输、能源和国土安全都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发展问题。

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面对南海问题上,我国的立场明确而坚定:
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事占领或者其他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我们应严肃对待自己的领土主权,保卫我国领土完整。

在此前提下,我国可以以“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国策,中国政府积极与南海有关国家开展外交协调和磋商。

具体而言可以如下:
一、加大外交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我国在南海问题相关谈判中的最主要目标是确立中国对南海岛屿的主权。

我们必须加大外交斡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以支持其对南海资源的开发为诱饵,逐一展开对南海相关各国的外交攻势,力求通过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迫使其对南海主权归我的外交要求达成妥协。

二、.增强中国军力 ,保证航线的安全。

首先,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

综观二战以来海战经验,以制空权夺取制海权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其次,中国若对东南亚相关国家中的某一国发动战争,考虑到唇亡齿寒,相关国家极有可能相互联合,共同抗击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

而美国、印度等国出于对华遏制政策的考虑,日本出于对海上生命线安全的考虑,极有可能出兵干预,届时中国将处于极端恶劣的军事环境,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海军发展将是一场灾难。

战争只因当是政治的延续,单纯以军事手段解决南海问题可以说是下策。

第三,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三、重视整体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南海的丰富资源。

由于南海距离中国大陆较远,加上综合国力有限,中国在南海的开发力度还很小。

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和最早经营的 ,我们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这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的承认。

但是,我们实际占领的南海诸岛数量有限 ,并且在南海的经济力量也很弱。

所以,我们在提高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要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来解决南海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性增大和中国经济的外向性增强,南海在中国经济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南海问题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变量,其解决的好坏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只有很好的解决南海问题,中国才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南海问题早日得到解决,还我领土完整。

祖国日益强大,希望以后如本文开篇所述的与交界国边界摩擦越开越少,赢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