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作者:徐胜良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47期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動中,教师要围绕着如何促进该学科教学活动有效展开的目的来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要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学生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动上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和感召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道德素养法律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对社会规范的生存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相关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并且在情感上到行动上,提高学生们的认同度和遵从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当中忽视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中学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

面向中学生进行道德法治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问题。

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的课程内容不仅明确作为一位公民应该承担的权利义务等,而且可以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让中学生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也能够逐渐感受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胜任感,控制感能力的增强。

[1]
一、教师要更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们打造出更加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深入思考勇于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出来,这样才能让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更能切合学生的实际。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满堂灌地把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需要背诵才能很好地取得分数,但是这样的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应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试,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得不到培养。

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更加轻松专注的学习氛围,带着研究的心态来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到新的教学突破点,树立起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重要且必要的指导,因为教学观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也能跟随着理念的创新而创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要注重自己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的构建,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强化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学习的信心。

初中阶段,学生们对于很多道德和法治的问题都会产生很多的疑惑,因此,教师要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讲出来,这是广开言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
二、通过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翻转课堂应用的比较频繁,效果也比较突出,让学生内在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的增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

告别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来实施的效果如何,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所掌握的学习资源质量如何。

为了进一步的延伸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让学生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翻转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并且能够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整理。

翻转课堂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因此,他们对知识本身有了更加主动的建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可以结合着学生们在翻转课堂中集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尤其学生集中提出来的一些疑问进行统一的解答,这样既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也使得学生的参与性更强,进一步的释放了学生内在的活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翻转课堂的渠道,并且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翻转课堂学习的效果进一步的最大化。

三、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单纯依靠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但枯燥无味,而且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课外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这才是道德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关于青少年道德法治相关的讲座,在讲座中通过真实的案例中,让同学明白在法治的社会中,做一个遵纪守法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主义公民,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让学生们有条件有机会对道德和法治的遵守问题进行思考和体验。

让学生们可以真正地从目前的活动情况出发,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悟,让他们有情感上的触动,行动上有体验,从而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

广泛的搜罗适合搬到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来的实际案例,更有助于假期课程本身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思考和运用道德和法治规则的意识和行动,让课程本身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总而言之,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学习在实践中检验,让学生可以明确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地位,拥有的权利,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义务等等。

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上变得越来越成熟,让他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围绕着思想道德法治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提高他们对社会规范的认识深度,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公民。

[1]潘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善、美”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39+41.
[2]张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19(07):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