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中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中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一、导论人们将教师职业视为一种具有双专业性的特殊职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具备传授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一)教学技能的概念1.活动方式说;这种观点将教学技能视为教学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

例如,教师口语技能中的发音,教学板书技能中的书写,绘画。

教师体态语等等,但是用活动方式说来定义教学技能有定义过窄的问题。

2.行为论:该观点将教学技能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行为技能观主要针对传统教师培训中单纯宏观训练的低效能而提出的,将教学技能的外显因素当作技能的唯一因素,导致对技能的研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经验描述上.3.结构说:该观点认为,教学技能不是单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或认知活动方式,而是由两者结构而成的系列。

该观点放映当代心理学界和教育理论界对技能的本质认识,已由单纯强调外显行为转向注意外显行为与认知因素两者相结合的趋势,强调教学技能结构中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但这一观点描述了技能构成要素,有助于认识技能的外延,未能正确揭示技能的内涵。

4.知识论:这一观点将技能纳入知识的范畴。

他们认为知识划分为狭义的知识和广义的知识两类。

狭义的知识指的是知识的储存和提取。

广义的知识除了知识的储存和提取还包括知识的运用。

这种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的知识,它是可以直接陈述的知识,即关于世界事实性的知识。

它往往回答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二是程序性的知识该类知识被认为用于具体情景中的算法或一系列操作不走,它回答‘如何做’‘怎么做’之类的问题。

知识说对知识的分类,不乏为一种观念,但作为对技能的科学界定,它混淆了知识与技能的概念,难以说明技能的本质甚至导致对技能训练的否定。

5.教学技能的定义:是指通过练习运用一定知识和经验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

6.教学技能的分解模式:日本学艺大学井上光洋提出教学技能模式是(1)教学设计技能(2)课堂教学技能(3)学校管理技能(4)普通教学技能(5)明确课题实质的教学技能。

7.微格教学的概念:是指建立的视听的基础上,以受训者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为目标,以微型班为教学对象,通过微型课的练习来形成教学技能的训练系统。

由于班级少,内容少,课时短,目标单一,曾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等。

8.微格教学的程序:(1)确定训练目标(2)学习理论(3)见习范例(4)教学实践(5)教学反馈(6)重教(7)评价9.微格教学教案的编写结构内容有:(1)教学目标.即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后的最终学习行为.(2)教学行为,要就讲授.掩饰.提问的具体内容和教师的活动等,一次按教学进程的水许进行陈述,以利受训者有计划地安程序进行微格课堂教学.(3)教学技能.指在相应的教学进程中表明所使用的教学技巧.以便受训者能有计划地.规范地应用和体现教学技能。

(4)学习行为。

指教学设计中预计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将产生的学习行为,如观察、扮演、附属、回答、学习等。

(5)时间分配。

指预计授课行为和学习行为所持续的时间。

(6).备注。

一般提示教学过程中应主义的事项。

如果使用教学某题,应在此栏中表明,以便使用。

10.微格教学训练要求(1)训练的针对性(2)反馈的多样性(3)单项训练与多项训练相结合(4)训练方法的多元性。

第一章教学设计机能(上)11.教学系统设计:是指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

12.教学目标的概念: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即预期学生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从外延来说,教学目标则是有一系列具有递进层级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目标群,包括远程目标,即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它包括远程目标,短程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则是指短程教学目标。

13.我国对教学目标分类;(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的基础只是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治理、创造力、和体力;(3)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养成优良的品德。

14.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它包括三个部分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共分为以下依次排列的六个层次:(1)知识(2)理解(3)运用(4)运用(5)综合(6)评价《情感领域》注意三个层次;(1)接受(2)反应(3)形成价值观《动作技能领域》分为六个层级;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知觉动作、体能、技巧动作、有意沟通。

15.布卢姆等人提出的目标分类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换成可直接观察、能度量的外显行为,无疑,便于教师操作运用,有利于目标的层层落实,也便于教学成果的检查与平定。

但是由于目标分类过细,层次繁多,往往导致教师对细小目标的追求,而忽略了对目标的整体把握。

同时它只重视外显的行为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内部心里活动过程,目标的片面性显而遇见。

16.编制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和方法:明确性、整体性、弹性。

17.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主要有三种方法(1)认知观的描述方法,它强调用内部心里过程来描述教学目标,往往使用之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含糊动词。

(2)行为观的描述方法。

它强调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描述。

该方法认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学对象(A,audience)指学习者,他是行为的主体,行为目标的描述应是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行为(B, behaviour)它是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行为的描述应具有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应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条件(C, conditions),指产生即平定学习的因素。

标准(D,degree)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或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

(3)内外结合法,即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描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18. 教材的知识结构由下列要素构成:(1)感性材料(2)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3)应用材料。

(4)内在联系。

19.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指的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地位。

(2)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3)关键,在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其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第二章教学设计技能(下)20.凯洛夫将课将课划分为五种类型:(1)传授知识的课(2)巩固知识的课(3)检查知识、机能、技巧的课。

(4)训练技能、技巧的课。

(5)实验课21.选择课的依据:(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3)学生年龄特点。

22.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的时间和时间分配,它是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

23.课的结构的组成部分:(1)组织教学,(2)组织教学(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4)结课24.教学方案包括: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

25.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是指教室开学前对所任课程作出一个学期全面计划和通盘安排,是完成一个学期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工作范围和教学进度的实施方案。

其的结构包括說明和进度两部分。

26.单元教学计划的编制:是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对这一单元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

结构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的类型和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的分配等等。

27.课时计划即教案,它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是保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课的必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8.教案的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1)概况,包括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型、教学方法等。

(2)教学进程,包括教学步骤及其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3)板书、板画设计。

(4)教学后记,即教师课后的小结或教学教学随感。

29.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2)运用性(3)规范性(4)简明性(5)灵活性。

第三章导入技能30.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之前,尽到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它的基本功能有(1)集中注意(2)激发情趣(3)联接知识(4)明确目的(5)沟通情感31.导入的类型:(1)衔接导入法(2)悬念导入法(3)情景导入法。

(3)演示导入法(4)激疑导入法。

(5)实验导入法(6)实验导入法(7)实例导入法。

(8)典故导入法(9)审题导入法(10)直接导入法32.导入的过程(1)组织教学(2)激发兴趣(3)启动思维(4)明确目的(5)进入课题33.导入的基本要求(1)趣味性(2)启发性(3)迁移性(4)目的性第四章教授技能34.讲授技能的概念: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进行学科德育的技能。

包括讲述技能、讲演技能、讲评技能、讲解技能、讲读技能。

35.讲授技能的特点:(1)要有科学性(2)要有适应性(3)要有教育性(4)要有启发性(5)要有情感性(6)要有创新性(7)要有实践性(8)要有主题性(9)要有反馈行(10)要有艺术性36.讲授技能的特性:(1)综合性(2)协同性(3)连贯性(4)开放性37.讲述技能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在文科课程中用叙述式,而在理科课程中用于描述式。

38.叙述式和描述式的相同点:都是说事说理,大多数讲授具体的知识,提供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不适合讲授抽象知识。

难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的语言简洁明快,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

39.讲解常用的方式(1)解说式(2)解析式(3)解答式40.讲解常用的方法:(1)实例解说法(2)对比求异法(3)引经据典法(4)层层剥笋法(5)逻辑推理法41.讲评技能的概念:讲评就是帮助学生将信息的接收、储存、转化、应用、反馈组合成'活跃积极的操作系统',常用的方法有三类:(1)讲评重点的方法。

(2)讲评难点的方法(3)讲评疑点的方法。

对以上'三点'的评,内容要由评知识掌握程度扩大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形式要由教师评增加到学生个体评、学生群体评、学生家长评。

第五章课堂提问技能42.课堂提问技能的概念: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

43.课堂提问的功能:(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2)启发思维,培养智能。

(3)反馈评价,调控教学。

(4)提供机会,发展表达(5)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44.课堂提问的类型:按教学活动认知领域的目标可划分为:低级认知提问,即记忆知识方面的知识水平提问;高级认知提问,即以知识水平为基础的智能与技能。

低级认知提问包括:(1)知识提问,(2)理解提问(3)应用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包括:(1)分析提问,(2)综合提问(3)评价提问。

45.课堂提问的过程:(1)拟题阶段(2)引入阶段(3)列题阶段(4)启发阶段(5)评价阶段46.提问的要求:(1)设问精当(2)发问巧妙(3)启发诱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