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总说明识图讲解三、自然条件:3、1场地得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条件:各土层得信息及地下水情况确定合理得基坑支护形式;2、基坑开挖过程中查瞧实际得土层就是否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土层得信息一致,如果不一致与基坑支护单位协商就是否调整支护形式;(1)根据水位表信息确定基坑支护形式;(2)根据水位表信息明确降水方式;(3)对于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注意设计对混凝土结构就是否有特殊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有建议,设计应考虑。
)四、正负零绝对标高结构说明给出中±0、000得绝对标高,核对结构图与建筑图相对标高±0、00相对应得绝对标高就是否一致。
七、设计采用得荷载标准值结构说明中给出得设计荷载标准值,作为顶板拆模后楼面堆载得依据。
八、地基基础8、1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整体采用天然地基,基底标高在36、00m左右,持力层土质为第四纪冲洪得粉质粘土、粘质粉土3层,局部存在得有机质粘土、有机质重粉质粘土3-2•层在验槽时视钎探情况酌情处理,综合考虑得承载力标准值(ka)为160kPa。
1、若工程采用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应随时掌握持力最后一步土开挖时基底得土质情况,如果达不到持力层土质要求,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协商,从新确定开挖深度。
避免二次开挖。
避免施工成本加大及影响施工进度。
2、如果塔吊基础设置在基底标高,可作为地基就是否满足塔吊得地基承载力要求得参考,不满足塔基承载力要求时,需对对地基进行处理,确定处理方法。
8、1、1 天然地基基槽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200mm时,应进行普遍钎探,并通知地质勘测、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验槽,确定持力层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提前绘制钎探图,钎探点布置视地基复杂情况间距1、0m-1、5m,钎探深度应符合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要求。
8、2 关于施工降水8、2、1 本场区施工时,应根据地勘报告及实际情况确定就是否降低地下水位,保证正常施工,防止结构上浮,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因降低地下水位对周围建筑物、道路产生不利影响。
1、工程如果需降水,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论证。
应考虑就是否对建筑物、及道路产生不利影响,如有影响,制定相应得预防措施。
(《勘察报告》应有建议就是否需要降水)2、防止结构上浮问题设计应考虑。
8、2、2 本工程在完成基础底板且主体结构完成了地上六层或以上时具备停止降水条件。
1、明确了停止降水得条件,如果本工程有沉降后浇带,还需考虑其封闭时间就是否影响停止降水时间。
(2)停止降水时间(对应得形象部位)应在降水方案中体现。
8、2、3 如需提前停止降水,须根据周围未降水区域水位标高与已完成结构楼层情况由相关各方(甲方、监理、设计、施工、水位监测等单位)共同商定。
8、2、4当施工组织计划先停止降水后补浇后浇带时,应采取图1-2、图1-3得先停止降水后补浇后浇带得加强措施。
(1)首先确定就是否采用先停止降水后补浇后浇带(2)如果确定采用先降水后浇筑后浇带得方法应采取图1-2、图1-3得先停止降水后补浇后浇带得加强措施。
并体现在方案、交底中。
(3)停止降水及后浇带施工明确,并有书面得依据。
甲方、监理、设计得认可。
(因为图纸不就是一种方法)8、3 本工程基坑较深,开槽时应根据勘查报告提供得参数进行放坡,对基坑距道路、市政管线及现有建筑物较近处应进行边坡支护,以确保道路、市政管线以及现有建筑物得安全与施工得顺利进行。
边坡支护应由有相应设计施工资质得单位承担。
8、4 开挖基槽时,不应扰动土得原状结构,如有扰动,应挖除扰动部分,经验槽确定处理意见后再回填。
混凝土基础底板下设有防水层及100厚素混凝土层,每边宽出基础边一般为100mm,也可以根据导墙厚度确定。
(1)基础底板模板如果采用砖模,宽出基础边可按砖模厚度确定。
(2)按砖模厚度确定,要比100mm多,应与经营协商,就是否办理经济洽商。
8 5 地下室底板与隔墙及周边外墙应一次整体浇筑至底板(楼板)面300mm 以上。
(1)人防外墙上返500mm,与设计协商就是否能够与其她外墙一样改为300mm,办理洽商。
(2)隔墙不需要上返300mm,在这里去掉隔墙,办理洽商。
有防水要求得各层地下室外墙、水池外围墙体按图5-1所示设置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间混凝土应一次浇注完毕。
不得再留任何竖向施工缝(后浇带除外)。
(3)除了以后浇带为界得施工缝,还需要另行划分施工缝得需要办理洽商,并采取相应得处理措施。
8、6 基坑回填应在地下室顶板浇筑28天后(砼强度达到100%)及时回填。
尽量能够在达到强度后回填,回填安排不容易满足条件,注意回填时不能因回填影响外墙结构,特殊工程另行商议。
基坑回填土及位于设备基础、地面、散水、踏步等基础之下得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3。
地下室外墙周围基坑宜采用2:8灰土回填,也可以采用素土回填,范围详建施;设备基础应采用2:8灰土回填。
建筑图对回填就是如何要求得,如果无要求应办理洽商。
方案、交底中要有图纸中针对回填土得相关要求。
8、7 本工程1#办公、2#办公应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与《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沉降观测应从施工开始,整个施工期内与使用期内直至达到沉降变形稳定标准为止。
沉降观测由有相应资质得单位承担。
有第三方监测得应该有第三方监测方案。
九、主要结构材料9、1 钢筋及钢材:9、1、1 钢筋采用HPB300级(φ);HRB400级(ψ);9、1、2 钢板采用Q235-B、Q345-B钢。
查瞧图中就是否明确了两种钢板使用部位。
9、1、3 吊钩、吊环均采用HPB300级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对外加工单钢筋品种不要写一级钢、二级钢,应书写为采用HPB300钢筋。
其余同。
9、1、4 抗震设防地区得建筑,其结构用钢材应符合抗震性能要求。
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得框架与斜撑构件(含楼梯板筋)纵向钢筋得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得比值不应小于1、25,且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得比值不应大于1、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得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1)这里未说明底板就是否为抗震构件,若不就是抗震构件,办理洽商、(2)若底板不就是抗震构件,不做试验指标,节省资金。
(3)若底板不就是抗震构件,试验要明确使用代表部位(4)工长要进行翻样提量,明确各部位就是否抗震构件及相应得用量。
(5)住宅工程明确具体构件。
对抗震与不抗震得钢筋现场分开,方便现场管理。
明确楼梯就是否使用抗震钢筋。
9、2、焊条:HPB300钢筋采用E43xx型,HHRB400钢筋采用E50xx型,钢筋与型钢焊接随钢筋定焊条。
工程实体使用焊条,要求有数据:合格证。
9、3、油漆:凡外露钢铁件必须在除锈后涂防腐漆,面漆两道,并经常注意维护。
(1)首先确定有无外漏钢铁件;(2)如果有外露钢铁件,需要给加工厂明确涂刷两道防腐漆得要求。
9、4、混凝土:9、4、1 混凝土强度等级(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表一(1)人防外墙有得时候就是结构内墙,这种情况下询问设计就是否需要使用防水混凝土,如果不用防水混凝土,办理洽商。
还有分界问题。
(2)抗渗混凝土得范围划分:内外墙交接处、顶板不抗渗墙体抗渗时顶板厚度范围墙体范围混凝土就是否抗渗、顶板抗渗不抗渗得交接位置。
(可能还存在强度差异)。
9、4、2 混凝土环境类别及耐久性得基本要求±0、0以下为二b类,室外露天构件二b类,卫生间、水池为二a类,其它为一类。
结构混凝土材料得耐久性基本要求见下表:(1)核对混凝土材料得耐久性基本要求就是否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要求。
(2)收集碱含量数据,让搅拌站计算就是否符合要求。
地下室外墙、挡土墙、基础底板等所有与土接触得结构构件均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工程分类:Ⅱ类工程。
注:1、建筑图中标明得所有非承重墙材料砌块容重不应大于9、5kN/m3选材时需要注意墙材料砌块容重不应大于9、5kN/m32、允许室内二次装修时采用非承重墙材料为轻钢龙骨隔墙。
9、6 住宅结构材料得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低于95%得保证率。
十、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10、1 本工程混凝土主体结构体系类型及抗震等级见下表:注:1、竖向体型收进处上下两层边框架梁、柱提高一级抗震构造措施。
悬挑大于等于4米得悬挑梁,其相应得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悬挑大于等于6米得悬挑梁(梁端加了竖杆)及相应得框架柱抗震等震等级提高一级。
越层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四种情形不重复提高,仅提高一次。
(1)当嵌固部位位于基础顶面以上时,嵌固部位以下地下室部分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见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 p58页,其她情况选用同图集p57构造。
其中上下两层,就是上下各一层,还就是上两层、下两层。
咨询设计,办理洽商。
钢筋翻样人员。
10、2 本工程采用得国家标准图表示方法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具体包括:11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承台10、3 最外层钢筋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时,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地下室底板迎土面、承台、基础梁: 40mm地下室外墙迎土面(有柔性防水层): 25mm室内人防层顶板上部钢筋: 20mm室外人防层顶板上部钢筋(有柔性防水层): 30mm露天阳台、楼梯、现场预制楼板: 20mm水池池壁迎水面: 50mm(内置φ6@200双向构造筋)注:a、各部分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同时应满足不小于钢筋直径得要求。
b、各构件中可以采用不低于相应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得素混凝土垫块来控制主筋保护层厚度。
(1)施组、方案、交底中要明确详细得地上、地下各部位得保护层厚度。
(2)保护层厚度控制若与设计得素混凝土垫块不同,如采用塑料垫块,需要办理洽商。
10、4 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10、4、1 框架梁、框架柱主筋钢筋直径≥ψ16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其余构件当受力钢筋直径≥ψ22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当受力钢筋直径<ψ22时,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连接接头。
(1)首先确抗震等级,就是一级还就是二级。
(2)对于抗震等级一级得钢筋接头没有要求。
10、4、2 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10、4、3 受力钢筋接头得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机械接头时,在任一35d 区段内,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任一1、3倍搭接长度得区段内,有接头得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得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要求:10、5 纵向钢筋得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详见《11G101-1》第53~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