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婚姻观对比

中美婚姻观对比

学号1040411122姓名杨梦云心灵的港湾——中美婚姻观对比正文摘要:中美两国在文化历史,哲学信仰,地理位置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间对于婚姻观的截然不同,本文拟对此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及解剖,探讨两国人对于婚姻观的具体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爱情;幸福;传统;文化近日在《南方周末》看到一篇文章《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写了吴森教授通过一则故事对中美婚姻观的看法。

故事是这样的:“获得博士学位后,吴森开始在北伊利诺大学当专任讲师,但是任教不久即辞职他去。

辞职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偶然发现在此高等学府内部竟然也有所谓“配偶交换会”的组织。

不过,他在《比较哲学与文化》里没提哲学系有哪些人参加。

继以前发现李维曾经五度结婚之后,这场在北伊利诺大学不愉快的经历使吴森对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有了更强烈的感觉。

他发现,美国人对男女之事的态度,是“好奇式的”(wonder),而中国人则是“顾念式的”(concern)。

因有“好奇”之心在那里作祟,所以不问利害美丑,长幼尊卑,以及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只一门心思地想“一探究竟”。

据说二十余岁的美国青年,多有和他母亲或祖母同一年龄的人发生关系者,这完全就是“好奇”心态下之自然产物。

然而,这些人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探究”上兴趣的满足,所以纵使是“春风几度”,也不轻易“许以终身”。

吴森此前在密苏里大学当讲师时,班上有一年轻貌美的女生,生于天主教家庭,父亲为圣路易市名律师,彼姝虽然天资颖悟,口才敏捷,但经常对班上的男生“打歪主意”。

有一次,吴森与她做长谈,顺便问她对男女关系的看法。

该女学生回答得很干脆:“I like sexual inter course。

”(我就爱性交)问她:“何以故?”答曰:“This is the best way of knowing a person。

”(要想了解一个人,这是最佳途径)这就是说,通过吃饭逛街看电影逛公园,甚至切磋球技和读书心得这些途径,是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

这位“天之骄女”的蛮劲和口才确实一流。

由此对两国婚姻观的差异可见一斑。

两国在文化历史上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人跟American性格1【吴森】(Joseph S. Wu),生于广州,其父是一岭南艺术家,其母为一兼通西医的中医师。

吴母国文底子很好,曾亲授吴森“四书”,还常举中西医理互相比较,影响他后来注意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的异同。

文字学名家高鸿缙和文史学者、禅学家巴壶天对其均有很大影响。

后远渡美国研究西方哲学,并于1976年应台上的迥异。

由此,两国在婚姻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吧。

”1)美国人太易移情别向,中国人太易许以终身首先,如上文所言,最易为国人注意到的是便是这一点。

中国人传统,有很强的家庭观念,个人的独立与幸福往往要让位于家庭的和谐,长久,而美国人则不同,美国人以自由自居,这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亦不例外,所以,美国人因爱而结婚,亦因爱而离婚。

在他们心中,个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爱情,幸福无从谈起,分手也是对双方都好的事情,其他所谓家庭,孩子的因素都应该让位于此。

这也是西方契约论在婚姻上的真实写照吧。

与美国人相反,中国人的心态是属于“顾念式的”。

因“顾念”而产生“同情”、“怜悯”、“爱惜”、“关心”,而“相依为命”,而“天长地久”,而“又岂在朝朝暮暮”。

大陆港台三地大学中,我们常见男女同学朋友一起“出双入对”,进出图书馆和自习教室,一起考研,为对方洗衣打水打饭占座,俨然已经一个“小家庭”,已经“相依为命”。

在浸染“好奇心态”的人看来,这种关系就不免显得是一种“成天互相吊着”,“沉闷乏味”,不够“当机立断”,不够“快刀斩乱麻”,以及“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

吴森后来在加州大学教书时,有两个台湾辅仁大学毕业的女生来美留学,经人介绍向他请教美国的男女社交之道。

吴森当时脱口而出:“美国人太易移情别向,中国人太易许以终身。

”这种“许以终身”,就是concern心态下的产物。

说到离婚,国人对美国的高离婚率必有所耳闻。

一份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初次结婚的夫妻以离婚告终的占38%,但这些离婚的人又有3/4再婚,而这些再婚者中又有44%离婚。

这种结婚——离婚——再婚——再离婚的现象可能在每个人身上多次重复。

庄恩平就叙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在纽约留学的28岁的中国女孩说,她当年根本没想到他的美国丈夫居然会在婚后一年就向她提出离婚,甚至是在没有什么具体理由的情况下。

她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不爱她了。

她质问到,你不是一直说你爱我吗。

得到的答案却是:我以前爱你,但现在不爱了。

“他怎么能这样?!”她极为感慨,“今天说爱你,明天怎么就说不爱你了?!”这在她看来,几乎是一种欺骗行为。

而她的美国丈夫却有自己的婚姻观。

当年他爱她,所以和她结婚;现在不爱了,所以要求离婚,他是完全诚实的。

“生命很短,干嘛要让自己受苦呢?这婚姻既然已经不能再带来幸福和快乐,”他说,“维持它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婚姻观和美国婚姻观的一次碰撞。

在“性解放”的冲击之下,美国甚至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开放式”婚姻。

指配偶通过协议作某些灵活安排,包括可以发生婚外性关系。

已婚的一对或多对夫妻相互交换配偶,他们认为要改变单调枯燥的一夫一妻制度。

或许这就是他们强烈的Wonder心态的集中反映吧。

其实,要是去评判哪个更好一点呢,我们只能说没有更好,只有适合。

美国人认为他们的价值观是最好的,他们对于婚姻的看法是对人权的保护。

而我们则对美国人今日结婚,明日离婚的行为所不齿,认为我们和谐而稳定的家庭才是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

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的是人生的义务与责任,是永不破灭的契约;强调维持家庭的利益;择偶则多从实用考虑,要求婚前贞洁,婚后忠诚;生儿育女是人生责任。

特别是在贞洁问题上,中国人是看得特别重的。

而美国的婚姻的基本目的是心灵的结合、个人的幸福,如果没有幸福随时可以分手;更多考虑的是当事双方的幸福;择偶基础以爱情为主;不求婚前贞洁、婚后忠诚;生儿育女并非人生责任,甚至可以不要孩子。

2)如何才能娶到你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结婚的开支越来越高,成为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

由于一般公认的是由男方提供婚房,而房价又日益飞涨,所以,对于不少男方的家庭来说,儿子结婚带来的经济压力尤其大。

这也就自然引发了人们对此的感慨和抱怨,甚至有人把中国男人结婚的负担去跟美国的男人比较,得出“中国男人结婚负担是美国男人100倍”的结论。

说起中国的婚事越来越豪华,开支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其中许多婚事确实也是由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买单。

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仍然是靠自己的积蓄来办理婚事,量力而行,“裸婚”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至于说起美国的婚事,其实,对于大多数美国人,尤其是年轻女孩子来说,婚礼是人生中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由于美国的风俗是由女方出资办婚礼,所以不少有女孩子的家庭,从女儿出生不久就开始为她积攒结婚费用。

美国人的婚礼,仪式无论繁简,绝大多数都是很郑重的。

当然,美国的婚事中,既有很多简单婚礼,也不乏开支巨大的豪华婚礼。

所以说,从婚礼开支的绝对金额来做中美比较,过于简而化之。

我认为中美两国在年轻人婚事上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开支的绝对数额上,而是在于社会风气、人文心态上的很大差别。

首先,美国的年轻人结婚,虽然也有一些父母帮助买单的,但那时出于父母主动资助,社会风气的主流还是自力更生办婚事。

我想,这和美国人普遍认为成年后就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应该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理念一脉相承的。

不仅在操办婚事上,在生活中许多方面,成年后的年轻人都是自己打拼,很少有依靠父母啃老的现象。

而在国内,成年后的年轻人靠父母买房、办婚礼、帮找工作、帮带孩子、帮操持家务的现象还很普遍。

其次,美国人确实不大攀比,极少有比排场的现象。

其实,究其原因呢,我们社会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曾看到报导说∶时下北京的男人,要不吃不喝工作12 年,才有经济能力讨个中等条件的女人;而在北方的哈尔滨,娶一个条件中上等(学历大专以上、身材相貌较好、有稳定的工作)的太太需要70 万元。

如今没房子的男人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有人说房子成了女人的催情药,房子成了男人的伟哥。

在当今中国,爱情不值一套房子。

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百个白马王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啃老而独立买房结婚确实不易。

而攀比历来为有识之士所诟病,少数不齿于此的年轻人至多只是汹涌波涛上的浪花,终抵不过大多数家长的滚滚洪流。

可见,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当代的中国年轻人不容易啊。

3)你会怎样选择你的他/她中国人女人选择老公的标准是:车子,房子,票子。

所谓的爱情在金钱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没有钱,什么都白搭。

男人选择老婆也主要看重漂亮、体形等外在的东西。

这样的婚姻有意义吗?是真爱吗?会幸福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男婚女嫁都是有条件的进行,而不是完全因为爱对方,自己有这个能力来养活这个家,养活这个女人,愿意给她一个舒适的生活才娶对方,所以中国才有一句流行语“成家立业”,这句话一分析就成了先成家后立业了。

不管是因什么条件,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有水分,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有走进婚姻意味着走进坟墓的感觉,觉得婚后生活很平淡,平淡的出奇,有的甚至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庭出现这样的结果:男士有了地位和金钱就有了情人或二奶。

中国的男人基本上不敢娶一个比自己强的女人,所谓幸福的配对是男强女弱,这样男人才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没被削弱,就有了成功感,可是这么一来却常产生另外一个反效应,就是很多男人到后来随着地位的改变觉得自己的老婆配不上自己了,落伍了,于是乎养情人包二奶成了他们弥补这种不足的最好方式,而且还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好像自己包养二奶是出于难言的苦衷,但至始至终没有抛弃自己的糠糟之妻,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

而美国女人选择老公主要考虑:诚实,聪明,幽默。

而男人选择女人时看重:能否兴趣相投,心心相映。

美国人找的是自己爱的,如我们中国人说的“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有的喜欢胖女人,有的喜欢漂亮女人,有的喜欢瘦女人,有的喜欢女强人,有的喜欢聪明的女人,有的喜欢娴熟温柔的女人,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个胖胖的女人,老公却很英俊潇洒,一个天天在家里照顾孩子打理家务的女人,老公却是大老板,他们一样也过得快乐幸福的原因。

美国男人在青少年时期受生物本能的驱使,同样会去追求漂亮的外表。

等他们长大以后,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就不再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而更看重心灵的撞击,思想的交流,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

中国人注重外在,而国外注重内在。

中外征婚启事不同的是:中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学位,职业,经济状况,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