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老人跌倒扶和不扶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道德修养的一个国家,而我们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然而,2013年,我们则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老人跌倒到底该不该扶。
本文探讨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首先罗列出一些老人跌倒的事例,以及扶后所带来的一些后果。
然后针对这些事例进行重点分析。
最后则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以后遇到老人跌倒我们还会不会扶关键词:老人跌倒新闻媒体司法制度政府工作重心道德缺失医保制度1南京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一位老太在南京水西门广场一个公交站台等公交车,人来人往中被撞倒摔成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
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余元。
彭宇则称自己下车时看到老太跌倒赶忙去扶她。
2007年9月4日,法院一审认为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公平原则判彭宇给付受害人适当补偿共45876.6元。
随后,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和解协议,最后以和解撤诉结案。
2天津许云鹤案2011年8月16日,天津车主许云鹤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却被王老太指认为撞伤自己。
后被天津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法院判决理由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四五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8月22日二审开庭,法院门口聚集了很多要求旁听的群众,他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许云鹤。
当王老太走出法庭时,一家人打算打车回家,但被的士拒载,司机声称怕被碰瓷。
3武汉老人跌倒事件2011年9月2日,武汉88岁的老人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起。
1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李大爷的亲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对于李大爷子女的悲情泣问....有人扶跌倒老人讹诈,有的老人跌倒因没人扶而致死,那么老人跌倒了到底扶不扶呢。
为此我们专门做了一份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调查问卷共四个选项<1>会扶<2>不会扶,看一眼就走<3>围观并保护现场同时拨打110或120<4>看情况。
结果是第一种情况仅占13.5%,第二种情况占30.3%,第三种情况占大多数约为40.7%,而第四种情况为15.5%.从上面的调查问卷选择不扶和围观的人竟占到71%,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可见大多数人心里扶不扶跌倒老人已经成为一个难题。
所以我们小组从网上查阅相关专家的观点和阅读大量资料并进行激烈的讨论之后得出以下几点。
1扶不扶老人之所以成为一道难题,多少离不开几年来一些新闻报道和司法裁判的负效应。
小品《扶不扶》将一直被大众热议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会话题搬上春晚舞台。
由于2013年就在春晚表演的沈腾、马丽、杜晓宇再度组合。
2013年春晚沈腾,马丽,杜晓宇三人分别是男下属、女上司和女上司的前夫,这回三人展开了新的人物关系:沈腾将在小品中再次饰演“郝建”一角,面对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
扶不扶被搬上了春晚的舞台,这是有媒体的推波助澜分不开的。
媒体的影响力很大。
所以我认为媒体相比法院裁决,显得更重要。
似乎做好事没好报,还很容易搭上一场官司。
其实,和无良者相比,每天媒体未曝光的好人好事、凡心善举要多得多、普遍得多,拿最近几起老人倒地事件来说,热心施救者不少,但在之前,媒体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在老人跌倒事件之后,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表彰见义勇为的好心人。
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社会善良正义之心并不淡漠。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如今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处理此类事件的机制正趋于完善,以法律明断是非、鼓励向善的态度,无疑也给了好心人们更多的实际保护。
(2)政府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不完善。
在谈到破解这个困局时,有专家建议通过立法加大对讹人者的惩罚力度。
这是一个办法,制度方面也需要有一些相应的保障,以鼓励和保护每一个个体的自发善行。
如果更多人能够以心交心,互帮互助,而不是因为一些被放大的个例就预设立场,戴着有色眼镜去打量周围的一切,“扶不扶老人”的答案自然就很清楚了。
当然奖惩机制只是辅助工具,对施救者和被施救者都有一定的鼓励和威慑力。
一举两得,总体利大于弊。
在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
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
好人好事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追求的主流。
社会需要真正的行动者,需要播种更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每个普通人都行动起来,道德的种子才会开花结果,整个社会风气才会更好。
3政府的工作重心至改革开放以来,近年来政府的投资方向,为发展经济而改善的发展机制,一些招商引资的鼓励措施一直是围绕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对道德建设和文敏建设力度不够,当然中国政府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品上还是卓有成效的。
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可以说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由于建设速度的过快,发展失去平衡,失去个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一些细节上的因素。
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又觉得这些现象有些必然性,“存在即合理”。
就像欧洲社会进入工业化时所发生的一些环境问题一样,工业化水平提高了但是却牺牲了环境。
故这些问题是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中总要牺牲某一方面的某些东西去换取更大的回报,所以就会导致不平衡社会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然而当社会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就能想办法解决。
就像进入工业化以后解决环境问题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当国家,社会和个人像关注环境问题去关注服不服老人这个问题并都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社会上实用主义盛行导致许多人的道德缺失。
“彭宇案”、“许云鹤案”这些引发的社会受关注事件仍在人们心中留有余悸的时候,秋风瑟瑟的十月又一起新的“道德”事件引发了社会各届全民讨论,也让这个秋天更添了寒意——广东佛山2岁女童连续两次被车碾压,18位路人无一人上前施救,最终那位救女童阿姨是一位处在社会底层的拾荒者。
是什么样的标准让“彭宇案”和“许云鹤案”中的两位老太狠下心来愿望他们的恩人?或许他们在想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我只能冤枉你了,也或许他们在想这也许能给我带来一笔以外的收入。
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让18位路人漠然离去?或许这些人要去谈所谓的大买卖,或许他们要跟你卖弄一下幽默说:大哥,我房贷还没换呢,哪有时间去扶跌倒老人,也或许会满口仁义道德的说去挣养家糊口的钱。
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让捡垃圾的阿姨热心施救?或许最底层的人心底才最淳朴,或许我们认为最需要救助的人心里才是最丰满的敢于做对的事的勇者。
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横在了当今社会?这个问题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案例中的“反咬一口”问题对社会的最大危害是严重伤害了道德风尚,它会导致人们不敢做好事、不愿做好事,最终会导致社会普遍人情冷漠、良知麻木。
一个社会如果这样,那是非常可怕的。
这种问题已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效应。
我们应该对这种极端不道德的行为理直气壮地予以谴责,而不能忍让、退缩,更不能因为社会中个别人“反咬一口”会引起“麻烦”而违背自己的良心,放弃自己做人的起码准则。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能过于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利益,久而久之就想损害他人的利益来维护自己利益,并进一步导致了自己道德的缺失更甚者是人格的缺陷。
5全民医保的不全面和不深入“呼唤人心很重要,制度建设更重要,对帮助别人做出奖励,对陷害别人做出惩罚,这些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摔倒的人不去陷害人,这个需要解决他们的生存保障,如果摔倒了可以看病不花钱,或者可以完全承受得起,他们就没有必要去陷害。
能够自立才会有自尊”————潘乐夫《新京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仍任重道远。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敢宣布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楷模。
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轨之中,正如我国政府指出的:“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医疗保险体系自身的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
我国传统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许多普通民众看病难看病贵,故一些老人摔倒特别是摔伤以后担心因为看病。
中国的发展成果世界有目共睹的,有些制度是不健全,需要给政府一些时间,这是急不来的,当下要彻底解决医保制度是不能在短期内快速实现的。
现在在民间成立了一些基金会,为这些好新人提供资金和法律的援助,这还是比较现实的,可行的。
只有当全民医保全面实行并被个地方深入贯彻之后那么每个人扶人之后就不会有后顾之忧,那么老人跌倒之后要扶之人何止一位,此时全社会必定人人是雷锋。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老人扶不扶的一些分析。
然而当我们自己看到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绝对没有理由眼睁睁的看着老人摔倒而袖手旁观。
的确,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关于助人而反遭人污蔑的例子,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这而惧怕。
要相信社会上没有那么多利欲熏心的老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当我们遇到老人摔倒了,我们应该理智冷静的的去应付,首先打急救电话,然后让周围的人作证,保证自己的安全。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人跌倒了把他扶起来,这是传统儒家思想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
这是道德,是义务,是责任。
虽然现在社会上有极个别的案例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如果社会真要因此而变得那么麻木的话,这样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生存,我们人人都会老,等到我们老的那天,希望我摔倒了会有人来把我扶起来。
作为国家和政府要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提出一些规范和要求,以消除公众在行善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一方面,帮助者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善恶颠倒;另一方面,其他人对别人的行善行为,要予以全力支持和配合,在遇到不道德行为时,能够毅然地站出来,帮助行善者摆脱因行善而导致的困境。
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才能使每个要扶跌倒老人的好心人扶无所惧,扶有所获,使每个跌到需要帮助的老人跌有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