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程红兵校长——《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变革》
程红兵校长——《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变革》
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
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
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 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 受教育的人。
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哥顿· 布朗
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预言家,
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跨学科组合,
架设学科通道,打通学科壁垒,
将学科知识变成解决问题资源。
课程思想、课程特征:亲近儿童
福禄贝尔说:
在掌握文字的语言之前,儿童必须先掌握事物
的语言。
顺应儿童
低幼学段儿童的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学习
规律
1、由近及远的纵向顺序【空间时间远近】
2、可亲可感的生活情境【同学老师校园】 3、生动可爱的形象故事【绘本形象细节】
基于核心素养,教师何为?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
主张要教授有用的而非僵化的知识
主张要教授专门的知识而非仅仅普通的知识
主张要教授整合的知识而非分离的知识
基于核心素养,明德何为?
明德实践:打开课程,结构变革
关键方略:打开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打开即变革——思维变革 打开促变革——结构变革
你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 而是要为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 。
内容跨度
美国核心素养——未来技能
基于核心素养,学校何为?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教育改革的第一要务是,
学校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必须有自己的经过批准的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由其自己 的老师开发出来。”
学校课程,选修,生本化建设
特需课程,自修,个别化服务
明德课程结构思想之二
统一课程——差异课程
(群体-个体)
走班制
选修制
特需制
明德课程结构思想之三
单维课改——立体课改
(机械-活力)
内容重构——
学科重组——
课堂重建——
1、基础课程校本化重构
内容重构
石壕吏与安史之乱 木兰诗与府兵制 孙权劝学与北宋恩荫制 赤壁怀古与文字狱
历史与地理
克里米亚
文理综合
地理与生物
雾霾与呼吸道
数学与美术
戏剧组合
初中课本剧 小学绘本剧
初中、高中
文科综合——
中国文化原典阅读
历史、语文、思品
美国人的选择——语文教材取材
首先是特别注重社会历史意义
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 美洲土著族之一的昂昂达族的《龟背上的土地》; 黑奴欧拉乌达· 艾库维阿诺讲述的奴隶的“有趣的故事”; 约翰· 史密斯的《弗吉尼亚通史》; 本杰明· 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自传》; 托马斯· 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美国革命时期最有力的演说家帕特里克· 亨利的《在弗杰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 亚伯拉罕· 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课改的教育思想
孩子健康就是教育质量,
孩子阳光就是教育质量,
孩子发展就是教育质量。
(二)把课程打开——
明德课程结构变革
结构思想:
由体系课程转为谱系课程
由统一课程转向差异课程
由单维课程转向立体课程
明德课程结构思想之一
“体系课程”——“谱系课程”
(静态-动态)
国家课程,必修,校本化实施
课程结构变革——由表层走向深层
课程表层结构——揭示课程的表层意义
课程深层结构——揭示课程的深层意义
(一)把理念打开
一个家长给孩子的信
父母不希望你成为运动健将, 只是希望你有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身体; 父母不需要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但是你需要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和懂得欣赏 美的心灵; 父母不需要你门门功课都优异, 但对知识要终身保持孜孜以求的劲头。
编写策略
课标为纲——课程标准
瞻前顾后——幼儿园、三四五年级
左顾右盼——国内、国外
一年级:我——我的所在——我的成长
年级
主题1
上册
快乐的我(我) 主题1
下册
春天来了 (时令环境)
主题2
甜蜜的家(家)
主题2
பைடு நூலகம்
我爱阅读(爱好)
一年级
主题3
我的乐园(学 校)
主题3
我是好孩子 (表现)
主题4
身边的动物 (自然)
(如:批判与积淀)
智慧的课堂是思维启迪与文化浸润的和谐统一 (如:开阔与纵深)
标准何在?
课程的价值标准
课改的依据所在
价值标准:核心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时间长度——终身发展
内容跨度——社会发展
时间长度
曾任腾讯副总裁的著名搜索专家吴军
教材编写各自为阵,
学科教学互不往来, ——语文和数学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思品和语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
“边界理论”
承认边界的历史性 肯定越界的合法性
伯恩斯坦的课程理论
不同课程之间并没有严格分开,
而是出现在一种开放的关系中。
小学重组
一年级、二年级——主题式综合课程
学科重组 课堂重建
(1)课程重构——
引进、借鉴、整合、融合
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国际课程为参照, 将中西方融会贯通,创建学校自主课程。
策略:
抓住弱点——教材缺憾 盯住要点——核心素养 突出重点——培养目标 形成特点——学校特色
(2)学科重组
现实问题:
学科之间壁垒森严,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变革
经典问题
斯宾塞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仿斯宾塞问:
“什么样的教育最为美好?”
“什么样的学校最为理想?” “什么样的课程最为优秀?” “什么样的课堂最为智慧?”
美好的教育是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
(如:规范与选择) 理想的学校是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和谐统一 (如:务实与创新) 优秀的课程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的和谐统一
主题4
一起成长
二年级:我(们)——交往——情感
年级
主题1
上册
我们的社区 (社会环境) 主题1
下册
我们的节日
主题2
二年级
秋天(环境)
主题2
我的感觉(情感)
主题3
感恩在我心 (与他人交往)
主题3
我们的家园(情 怀)
主题4
动物朋友(与 自然交往)
主题4
我爱科学(兴趣)
初中重组
文科综合——
语文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