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一,概念股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
其有具体的名称、事物、题材等,例如金融股、地产股、资产重组股、券商股、奥运题材股、保险股,期货概念等都称之为概念股。
简单来说概念股就是对股票所在的行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提前炒作。
二.中国概念股中国概念股就是外资因为看好中国经济成长而对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称呼。
也有称中国概念股是“就是为了使人相信其谎言而编造的一切谎言”。
概念股是与业绩股相对而言的。
业绩股需要有良好的业绩支撑。
概念股则是依靠某一种题材比如资产重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撑价格。
中国概念股是相对于海外市场来说的,同一个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场分别上市,所以,某些中国概念股公司是可能在国内同时上市的。
美国接受中国概念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庞大市场的影响,是相当于投资中国公司,但这个原因主要是资本的利益取向,为了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政治无关。
中国概念股就是在国外上市的中国注册的公司,或虽在国外注册但业务和关系在大陆的公司的股票。
现在也有沪深中国概念股一说,指沪深上市的股票名带“中国”字的股票,如中国化学、中国神化、中国国贸等。
三、中概股回归1.中概股回归原因:6-7月是中概股回归最火热的两个月,当前有18价科技类中概股宣布私有化要约包括陌陌,空中网,中星微,人人等。
在A股市场的火爆以及国内政策的推动下,加上中概股在国外不受待见,越来越多的在美国上市公司的中国科技企业寻求私有化和退市,相当一部分意图转回A股市场。
1)A股的计算机公司估值普遍高于中概股。
以经历大跌之后的数据来看,以A股计算机,中概念股的PE分布来看,尽管A股最近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大调整,但是A股计算机板块里面仍然有超过70%的公司的市盈率是超过100倍的,而同期,中概股里超过40%的公司的PE是在10-20倍之间。
A股计算机板块股指区间最低的是30-40倍,并且只有不到3%的企业是出于这个区间,但是同期每股最低的估值区间是0-10倍,超过10%的公司出于这个区间。
2)A股公司市值整体高于中概股。
从总市值来看,A股有接近70%的公司处在10-50亿美元的区间内,其他的都在1-10亿美元之间,而美股则大部分都在1-10亿美元区间。
美股有接近10%的公司超过100亿美元,比如体量大的中国科技公司BAT都在美股和港股上市,而A股只有一家公司体量大于100亿美元市值。
3)从历史案例来看,回归A股后的中概股估值远超回归A股前。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特殊并购操作,通常是由控股股东或/及其关联方通过借贷融资或股权融资的方式,收购其未持有的流通股股份,减少公司股东数量,最终达到退市的目的。
2.中概股回归方式通常情况下,中概公司回归A股的方式有以下三种路径。
一是“私有化退市+独立上市”;二是“私有化退市+借壳上市”;三是A股公司收购境外公司部分股权。
为避开回归门槛高和回归进程费时等阻碍,目前中概公司主要选择第二种路径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但是要想回归A股,仅仅企业退市和私有化不行,还要拆除VIE架构。
拆除VIE架构的具体做法是:先找一个国内的机构接盘国外美元基金的股份,或者这个美元基金把股份转让给其在中国设立的人民币基金,业内人士称为“镜面反射”。
过去做这种镜面反射操作,要经过中国商务部和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程序繁琐。
如今,在简政放权和鼓励优质互联网公司境内上市的大背景下,相关程序有所简化。
3.中概股回归-私有化所谓私有化(Privatition),是指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收购建议者所发动的收购活动,目的是要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买回后撤销这间公司的上市资格,变为大股东本身的私人公司。
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目标是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当一家公司登记的权益证券持有人不足300人,或者从纳斯达克等市场退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即认定该公司实现了私有化。
私有化以后,公司可以不再按照SEC的要求来做定期信息披露,企业的法律咨询费用、审计费用都可以适当减少,而公司高层和大股东施展动作也可以少了阻碍。
当市值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价值时,私有化可以让公司行为不再以股价为中心,而是依据现金流等因素来做出决策,可以提高公司在股市外其他市场的融资能力,公司治理会更加灵活。
公司可以致力于长期目标,而不是常常为短期符合市场预期而烦恼。
公众监管少了,一些敏感信息也可以不必要披露。
1)私有化要约是中概股回归A股的必经之路,将带来可观的套利空间。
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区别,它的目标是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实质就是大股东作为收购建议者所发动的收购活动,目的是要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最终使这家公司退市成为大股东的私人公司。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特殊并购操作,通常是由控股股东或/及其关联方通过借贷融资或股权融资的方式,收购其未持有的流通股股份,减少公司股东数量,最终达到退市的目的。
2)中概股私有化原因:(1)公司战略、架构的调整与重构盛大的私有化后,陈天桥将有更多时间思考盛大未来。
陈天桥一直希望构建娱乐帝国,摆脱对单一网游业务的依赖,但多年来整合收购的公司,业绩并不理想,包括盛大文学、酷6等都在持续亏损,反而需要游戏业务不断输血。
而作为上市公司,盛大面临着来自美国资本市场巨大的业绩压力。
一方面,盛大文学、酷6网已有业务亏损持续放大,另一方面,新启动业务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支撑,因此盛大需要游戏业务不断向这些业务输血。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从2010年开始的近六个季度,盛大整体运营利润率不断下降,盛大2011年Q2营业利润(GAAP)为8280万元人民币,同比降63.43%,环比降44.09%;营业利润(非GAAP)为1.38亿元人民币。
而作为上市公司,盛大的业绩压力也随之升温,资本市场不可能长期容忍孵化业务所带来的亏损、利润率低、盈利空间有限等不确定性因素。
私有化退市后,陈天桥也许不必再苦于每个季度的业绩指标是否完成,而能够更加专心、更加自由的放手勾勒娱乐版图。
(2)在美国市场估值不高2011年的海外资本市场,数支中概股受遭做空机构欺诈指控并遭猎杀。
统计显示,2011年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审计师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财务问题,19家遭遇美国证监会停牌或摘牌。
而上一年度,这一数据仅为8家。
这意味着,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正在遭遇一场群体性的诚信危机。
上市公司估值和股价大幅缩水。
一些公司开始考虑私有化。
2011年4月15日,同济堂宣布将被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等2家公司并购,成为二者全资私有公司,终止纽交所上市。
2011年5月21日,中消安宣布联合贝恩资本旗下子公司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回购所有的流通股。
2011年8月19日,康鹏化学宣布,由春华基金及董事长杨建华共同持有的Halogen Ltd对公司的私有化收购计划已完成。
(3)这是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
此前,海外上市还被中概股视为一大得意之事,可低迷的美国股市甚至影响战略创新与投资,中概股不得不考虑私有化退出海外市场,重新调整长期战略规划。
(4)规避管制,提高效率。
各国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等问题都强调法律管制标准,严格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私有化不光能规避对竞争策略有影响的财报披露压力,还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运营上,管理层也能更加自由独立。
(5)回归A股2014年以来,持续下跌的中概股股价甚至低于美国A股公司同类公司的估值,而在国内,多数中概股公司却以其独特的市场结构更得国内投资者的青睐,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普遍认为自身市值被严重低估,心理落差巨大。
私有化退市完成后,回到“祖国怀抱”重新上市,市值增长指日可待。
(6)高昂的上市运营费用在美国的上市公司的主体为满足证监会及纳斯达克市场的要求,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公司的经营及财务业绩,需要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关系,需要定期要财务报告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
每年付给律师、审计师、投资者关系顾问及其他顾问费用不下百万美元,这对于市值较小的上市公司是不堪重负的。
象中能集团退市就有这方面的考量。
(7)在美中国概念股受到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比如证监会、交易所愈加严格的监管及要求、做空力量带来的包括集体诉讼在内的负面影响等等.2011年10月29日,泰富电气在纽约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占总股本90.7%的股票支持公司私有化。
去除收购方所持股份,84%的非关联方投票赞成公司私有化,仅0.1%的股东投了反对票。
由此,长达近13个月的泰富电气私有化正式完成。
早在20116月中旬,研究机构香橼研究就质疑泰富电气在巨额贷款协议和财务状况等方面上演“庞氏骗局”,导致泰富电气的股价在一天之内暴跌51.17%。
尽管公司多次针对质疑展开回应,但空头并未就此罢休,此后又多次质疑泰富电气私有化的真实性。
上周三,一位名为Chimin Sang的博主在其博客中再度质疑泰富电气向当局提交的税务报告真实性,并宣称已买入泰富电气的看跌期权。
之后,香橼研究再度质疑泰富电气缺乏透明度,以及公开披露的财务业绩缺乏合理的支撑。
泰富电气的退市,就不需要再面对第三方调查机构的质疑,也不需要对证券监管机构做出回应。
一个公司考虑私有化动机在通过是复杂、多方面的。
有对整个市场行情的考虑,有对公司经营的考虑,也有对公司未来战略规划的考量。
而以上提到的私有化的动机是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时主要考量的要素。
3)私有化的方式(1)长式合并路径,由大股东直接与目标公司合并,或由大股东先设立一个全资子公司,然后通过该子公司与目标公司进行合并。
在合并协议中通常会规定,小股东放弃目标公司股份后所获的对价为现金或是债券、可赎回优先股等。
(参阅颜炳杰《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盛大所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
(2)要约收购&简易合并,通常的操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大股东通过要约收购获得足够多的股份,使其控制的股份达到目标公司总股份的90%以上;第二步进行一个简易合并,合并决议中规定,小股东放弃目标公司股份后所获的对价为现金或是债券、可赎回优先股。
该简易合并只需要母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即可实施,不需要母、子公司的股东大会决议通过。
(参阅颜炳杰《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3)反向股份分割:公司还可以采取反向股份分割的方式缩减登记的股东人数,使得股东人数低于SEC的要求,从而无需继续递交信息披露报告。
如果并购方在公司的权益大于其他任何非关联股东,并购方可以实行反向股份分割,发行新的股票,合并之前几份旧的股票,同时,这一份新的股票数额将超过最大的非关联股东持有的权益。
香港的情况有一些差别,有两种方式:收购或协议安排(1)收购(类似于要约收购&简易合并):控权股东可向所有股东提出全面收购的建议,以收购他们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