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习题
1. 用乙醇水溶液分离某种废弃农作物的木质素,考察了三个因素(溶剂浓度、温 度和时间)对木质素得率的影响,因素水平如下表所示。将因素A,B,C依次 安排在正交表L9 (34)的1, 2, 3列,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9个试验结果y (得率/%)依次为:5.3, 5.0, 4.9, 5.4, 6.4, 3.7, 3.9, 3.3, 2.4.试用直观分析法 确定因素主次和优方案,并画出趋势图。
S = 0.046%; S2 =2.12×10-5 %
σ = 0.042%; σ2 =1.76×10-5 %
∆ = 0.038; R = 0.11
7. A与B两人用同一种分析方法测定金属钠中的铁,测得铁含 量(ug/g) 分别为: 分析人员 A:8.0, 8.0,10.0,10.0, 6.0, 6.0, 4.0, 6.0, 6.0, 8.0 分析人员 B:7.5, 7.5, 4.5, 4.0, 5.5, 8.0, 7.5, 7.5, 5.5, 8.0
水平 (A)溶剂浓度/% (B)反应温度/% (C)保温时间/h
1
60
2
80
3
100
140
31602 Nhomakorabea180
1
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α=0.05)
1
60
140
3
2
80
160
2
3
100
180
1
4. 现有一化工项目,工程师确定该项目是4因素2水平的问题,因素及 水平如下表:
水平 (A)反应温度 (B) 反应时间 (C) 硫酸 (D)操作方法
/oC
/h
浓度/%
1
60
1
17
搅拌
2
80
2
27
不搅拌
除了需要研究因素A,B,C,D对产品得率的影响,还要考虑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 之间的交互作用A×B,如果将因素A,B,C,D依次放在正交表L8(27)的1,2, 4,7列上,试验结果(得率%)依次为65,74,71,73,70,73,62,67。试用 直观分析法分析试验结果,确定较优异工艺条件。
试问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α=0.05)
S2A= 3.7;
8. 用新旧两种工艺冶炼某种金属材料,分别从两种冶炼工业生产的产品中抽样,测定 产品中的杂质含量(%),结果如下:
旧工艺(1) : 2.69, 2.28, 2.57, 2.30, 2.23, 2.4, 2.61, 2.64, 2.72, 3.02, 2.45, 2.95, 2.51; 新工艺(2) : 2.26, 2.25, 2.06, 2.35, 2.43, 2.19, 2.06, 2.32, 2.34
P66 2. 研究两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已知x的测量误差 ∆x=0.05,y的测量误差∆y=0.2。试验测得x与y的关系数 据如下表所示。试在普通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者间的关系 曲线。
x
1.00 2.00 3.00 4.00
y
8.0 8.2 8.3 8.0
1. 已知某合成试验的反应温度范围为 340~420oC,通过单因 素优选法得到当温度为400oC时,产品的合格率最高,如 果使用的是0.168法,问优选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共需做多 少次试验。假设在试验范围内合成率是温度的单峰函数。
P41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测
定。样本测定值为3.48,3.37,3.47,3.38,3.40,3.43,
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
准差s、标准差σ,标准方差s2, 总体方差σ2 ,算术平均误差
∆和极差R。
解: 算术平均值 = 3.42% 几何平均值 = 3.42% 调和平均值 = 3.42%
P159
1. 用乙醇水溶液分离某种废弃农作物的木质素,考察了三个 因素(溶剂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木质素得率的影响,因素 水平如下表所示。将因素A,B,C依次安排在正交表L9 (34)的1, 2, 3列,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9个试验结 果y(得率/%)依次为:5.3, 5.0, 4.9, 5.4, 6.4, 3.7, 3.9, 3.3, 2.4.试用直观分析法确定因素主次和优方案,并画出趋势图。
水平 (A)溶剂浓度/%
1
60
2
80
3
100
(B)反应温度/% (C)保温时间/h
140
3
160
2
180
1
2. 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粉的研究中,需要考察的影响 因素有反应温度、Cu2+与氨水质量比和CuSO4溶液浓度,并 通过初步试验确定的因素水平如下表:
水平 (A)反应温度/oC (B) Cu2+与氨水质量比 (C) CuSO4溶液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