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补益剂
臣:白朮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佐:川芎 使:甘草
气血两虚证
2021/3/14
23
第四节 补阴
❖ 补阴剂,适用于阴的病证。阴虚与五脏均有密 切关系,尤以肾阴虚为主,而且心肾、肝肾、肺 肾等往往结合为病。
2021/3/14
24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
❖ A组成内容 ❖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 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 ❖ 干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 ❖ 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 ❖ 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附子
桂枝
佐:泽泻 茯苓
牡丹皮
肾阳不足证
2021/3/14
36
右归丸
❖ A组成内容 ❖ 熟地黄: ❖ 山药: 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 ❖ 山茱萸: ❖ 枸杞子: ❖ 菟丝子: 补肝肾,健腰膝 ❖ 杜仲: ❖ 当归:养血和血 ❖ 肉桂: ❖ 鹿角胶: 培补肾中之元阳,温里袪寒 ❖ 制附子: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 当归:补血养
❖ 枸杞子: 补肾益精,养肝补血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 菟丝子:
❖ 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
❖ 牛膝:补肝肾,坚筋骨,活血脉
2021/3/14
42
B症状内容 须发早白,脱发, 齿牙动摇,腰膝酸软, 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 C配伍情况 君:赤、白何首乌 臣:枸杞子 菟丝子
佐:当归 牛膝
补骨脂
第五节 补阳
❖ A组成内容 ❖ 干地黄:滋阴补肾 ❖ 薯蓣: 补肝脾而益精血 ❖ 山茱萸: ❖ 泽泻: 利水渗湿泄浊 ❖ 茯苓: ❖ 牡丹皮:清泄肝火 ❖ 桂枝: 助命门以温阳化气 ❖ 附子:
补肾助阳
2021/3/14
35
B症状内容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 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 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C配伍情况 君:干地黄 臣:山茱萸 薯蓣
❖ 大枣:
❖ 生地黄:滋阴养血
❖ 生姜: 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
❖ 桂枝:
❖ 麦门冬:
❖ 麻仁:
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
❖ 阿胶: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2021/3/14
29
B症状内容
脉结代,心动悸,
虚羸少气,舌光少苔,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或质干而瘦小者
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
虚烦灴眠,自汗盗汗,
2021/3/14
39
地黄饮子
❖ A组成内容 ❖ 熟地黄: 补肾填精 ❖ 山茱萸: ❖ 巴戟天: 温壮肾阳 ❖ 肉苁蓉: ❖ 附子: 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源 ❖ 官桂: ❖ 五味子: ❖ 石斛: 滋阴敛液,壮水以济火 ❖ 麦门冬: ❖ 石菖蒲: ❖ 远志: 开窍化痰,交通心肾 ❖ 白茯苓: ❖ 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 ❖ 生姜: 和中调药 ❖ 大枣:
2021/3/14
6
补中益气汤
❖ A组成内容 ❖ 黄蓍: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 人参: ❖ 炙甘草: 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 ❖ 白朮: ❖ 当归:养阴和营 ❖ 橘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 柴胡: 升阳举陷 ❖ 升麻: ❖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2021/3/14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7
B症状内容
16
B症状内容 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 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C配伍情况 君:黄蓍 臣:当归
血虚发热证
2021/3/14
17
与白虎汤区别:
当归补血汤 白虎汤
功用
补气生血
清热生津
主治
血虚发热证 阳明气分热盛 证
2021/3/14
18
归脾汤
面色萎黄,舌淡,苔浅白,
脉细弱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
月经超前,量多色淡,
脾不统血证
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C配伍情况
君:黄蓍
龙眼肉
臣:白朮
人参
当归
佐:酸枣仁
木香
茯神
远志
使:甘草
【方歌】
归脾汤中朮参耆,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2021/3/14
20
第三节 气血双补
❖ 气血双补,适用于气血两虚的病证
滋阴补肾
2021/3/14
25
B症状内容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
肾阴虚证
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
舌经少苔,脉沉细数
C配伍情况
君:熟地黄
臣:山萸肉
干山药
佐:泽泻
牡丹皮
茯苓
D配伍特点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
第十一章 补益剂
❖ 一、定义: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 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药。
❖ 二、立论根据:损者益之”
❖ 三、适应范围:先天不足。
❖ 后天失调
❖ 四、病因: 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
❖ 五、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阳阴并补
❖ 六、注意:(1)辨别虚实的真假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2021/3/14
40
B症状内容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 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歌】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喑痱
2021/3/14
41
七宝美髯丹
❖ A组成内容
❖ 赤、白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
❖ 赤、白茯苓:补脾肾,渗湿浊
❖ A组成内容 ❖ 黄蓍:补脾益气 ❖ 龙眼肉: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 ❖ 人参:白朮:甘温补气 ❖ 木香:理气醒脾 ❖ 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 当归:滋养营血 ❖ 远志: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2021/3/14
19
B症状内容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盗汗虚热,体亃食少,
心脾气血两虚证
❖
(2)对虚证而不受补的患者,宜先调理脾胃,
❖
(3)可适当配合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
2021/3/14
1
第一节 补气
❖ 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的病证
2021/3/14
2
四君子汤
❖ A组成内容
❖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 白朮:健脾燥湿
益气健脾
❖ 茯苓:健脾渗湿
❖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2021/3/14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
少气懒言,面色晃白,
脾胃气虚证
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脱脱肛,子宫脱垂,久泻,
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 气虚下陷证
舌淡,脉虚者
身热,自汗,渴嘉热饮,
气虚发热证
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C配伍情况
君:黄蓍
臣:人参
炙甘草
白朮
佐:当归
橘皮
佐使:柴胡
升麻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2021/3/14
赤、白茯苓
肝肾不足证
2021/3/14
43
温热、暑热、秏气伤阴证 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2021/3/14
12
第二节 补血
❖ 补血剂,适用于血的病证。血与心、肝、脾最 为密切。
2021/3/14
13
四物汤
❖ A组成内容 ❖ 熟地黄:长于滋阴养血 ❖ 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 ❖ 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 ❖ 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
补血和血
2021/3/14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2021/3/14
32
百合固金汤
❖ A组成内容 ❖ 百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 熟地: 滋阴养血,清热凉血 ❖ 生地: ❖ 当归身:治咳逆上气 ❖ 白芍:养血和血 ❖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 桔梗:载药上行,清利咽喉,化痰散结 ❖ 玄参:滋阴壮水,以清虚火 ❖ 贝母:润肺化痰止咳 ❖ 麦冬: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14
B症状内容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 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 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 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C配伍情况 君:熟地黄 臣:当归 佐:白芍药
川芎
营血虚滞证
2021/3/14
15
当归补血汤
❖ A组成内容 ❖ 黄蓍:大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 当归:养血和营
补气生血
2021/3/14
虚劳肺痿
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C配伍情况
君:生地黄
臣:甘草
人参
大枣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佐:生姜
桂枝
2021/3/14
30
一贯煎
❖ A组成内容
❖ 北沙参:
❖ 麦冬:
益阴养血而柔肝
❖ 当归身:
❖ 枸杞子:
❖ 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 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
滋阴疏肝
2021/3/14
31
B症状内容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 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C配伍情况 君:生地黄 臣: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枸杞子 佐:川楝子
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蓍,则袪邪而不伤正,两者相畏而相使
2021/3/14
10
生脉散
❖ A组成内容 ❖ 人参:益气生津以补肺 ❖ 麦门冬: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 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2021/3/14
11
B症状内容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 气短懒言,咽干口渴, 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 口干舌燥,脉虚细 C配伍情况 君:人参 臣:麦门冬 佐: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