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题目:论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学院:论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摘要:众所周知,一个酒店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其兴衰。
我国酒店行业的管理模式目前仍旧处于对国外管理模式的模仿阶段,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我国酒店行业的管理模式无论从制度建设上、流程建设上和企业文化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中外酒店企业差距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对酒店的管理模式不同。
本文从管理理念、经营风格和服务特色等方面对中外酒店集团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寻找适合中国酒店集团的管理模式。
从而为中国酒店的管理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标准。
关键词:酒店管理;管理模式;经营风格;服务特色;对策目录(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4)1. 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研究背景 (4)2. 中外酒店业管理模式研究的意义 (4)二、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6)(一)、国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6)(二)、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7)(三)、小结 (8)三、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比较分析 (9)(一)、管理理念方面 (9)(二)、职业化人才方面 (10)(三)、经营风格方面 (10)(四)、企业文化方面 (10)(五)、服务特色方面 (11)(六)、酒店规模和分布方面 (12)四、中国星级酒店管理模式优化 (17)(一)、培养职业化员工,构建标准化酒店集团服务 (17)(二)、加强对文化的重视 (17)(三)、注重酒店的经营风格 (18)(四)、保证酒店经营管理的正确性 (18)五、结论 (19)参考文献 (19)致谢 (20)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研究背景当今世界,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旅游业也有了显著成就。
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中国的旅游业要想向国际接轨,就必须培养和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酒店集团作为支撑。
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和资源都的丰富大国,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因此引起了众多国际酒店集团的关注。
目前国际品牌酒店逐渐进军我国酒店管理市场。
中国现在的国际酒店公司越来越多,各大国际酒店都在涌入中国,希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的五星级酒店市场中,国际星级酒店实现的平均房价最高,达到人民币700多元,分别超出国内集团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人民币600多元)[1]。
在当今社会,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特点十分明显。
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酒店集团己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中国的酒店数量已超过本土酒店。
这些酒店由于具备完善的营销策略和高质量的专业化酒店管理模式,从而酒店业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国外酒店管理集团凭借他们完整周密的管理经验占领了中国酒店业的大部分市场,而我国的酒店业从年开始亏损。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2]从以上可看出经营模式很重要。
我们只有研究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合适的对策,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2. 中外酒店业管理模式研究的意义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外酒店集团也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这样要求为我国酒店集团提供了机会,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我国酒店集团可以学习外国酒店集团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争取早日与国际接。
在当今社会,中外酒店业管理模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关系到我国酒店业未来发展的成败。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大产业[3]。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成为了人们口中频频讲到的关键词。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酒店业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引进了西方的管理技术[4]。
但是对于国外的管理经验只是处于模仿阶段,不能真正的转化为自己的管理经验。
在中国的酒店业市场中,国外连锁酒一直占据着较大市场,他们在中国攫取着最大的利润。
中国的酒店业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要弄清楚为什么西方的管理在东方依然适用。
其次找出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来改变这种现状。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星级酒店市场的营销策略的探讨,借鉴国外饭店成功的营销经验,更提高本国星级酒店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二、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国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二次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私家车、民航日益普及[5],一到节假日,人们也到处去旅游,因此对旅游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其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逐渐普及的带薪年假制度又进一步发展并促进了跨国旅游的旅游消费市场。
在西方国家,为了满足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并使本国出境游客在异国能感受到“家外之家”的温馨,众多的欧美酒店集团管理人员去国外考察市场,专门在本国出境游客较多的旅游地开设酒店。
国外酒店集团十分注重酒店管理模式,比如注重网络发展、注重发挥品牌效应、注重规模的健康有序的拓展、重视集团化经营。
目前在全世界酒店大多以多种形式来营销酒店。
尤其是近几年,国际酒店集团广泛采用计算机预订系统,在网上预订房间,已能帮助酒店销售25%以上的客源[6]。
这将大大曾庆了酒店的市场竞争力,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的最大竞争优势就在于完整的全球订房网络。
因此全球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各国酒店经营管理业务中的日益普及。
同时,他们注重发挥品牌效应,国外管理公司在酒店管理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品牌。
他们让客人首先对这个品牌产生信任,之后再注重价格价格。
他们也注重规模的健康有序的拓展,集团可利用其规模优势,利用集团酒店分布世界各地的优势,来吸引其顾客留在苯酒店集团内。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另一个优势是酒店集团化。
集团化能确保提供给客人一致的服务,给人一种熟悉的家的感觉,提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在多年的国际酒店管理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顾客忠诚计划、全球免费预订电话、全球订房等[7]。
目前,国外酒店业集团化发展的方向,速度与形式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
而国内酒店业集团则主要取决于行政命令。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欧美等国的酒店集团始终在集团化进程中扮演着领跑和助动的角色。
而国内的酒店集团则基本上都是在扮演着模仿或陪练的角色。
有20%的客源是来自于其集团内部的全球预订网络。
而正是这一点是单个的国营酒店无论如何无法与之竞争的。
这也是作为业主,选择酒店集团进行管理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带来稳定的客源。
(二)、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相对而言,国内的酒店管理对企业的宗旨不甚明确,他们没有把顾客的利益放在企业经营的第一位。
把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意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国营酒店的经营宗旨不明。
中国酒店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不是在满足顾客而是在满足上级,他们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只要达到了酒店规定的营业额他们就很满足了。
也就是说,他们不重视顾客对酒店的满足。
这就导致了酒店企业员工与上级的关系成了保证管理层地位的关键。
其实,在国内许多服务质量比较好的星级酒店,他们都是因为较早地实施了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8],这才使员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管理层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要求。
其实,酒店企业经营没有目标的另一方面原因是许多酒店经营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以政治服务目的。
总经理只要把上级主管服务好了,自己的职位就保住了。
因此有的酒店管理人员把大量工作放在满足上级上,而并不是在改进服务质量,满足顾客上加以提升[9]。
同时,在国内关于中外酒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酒店服务、酒店经营和酒店管理三方面。
从整体上看,中外酒店服务质量的差异已成为国内酒店必须加油改进的一大趋势。
同时,在酒店经营方面,中外旅酒店的组建形式、资源条件、运作方式是必须伸个研究的关键。
目前,我国酒店业的管理模式只是简单模仿国外,我们应在制度、流程甚至企业文化等积极地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0-1988年,这一阶段是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89-1991年,这一阶段是波动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92-1996年,这一阶段是起飞阶段;第四阶段是从1997至今天[10]。
在第一阶段时,我国旅游酒店业处于高速增长状态,酒店数量不断增多。
但是由于经营规模小,所以发展缓慢,但我国各个酒店企业管理人员都下决心要大力发展旅游酒店。
他们亲自采点,积极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抓住市场时机。
努力加快进入市场的步伐,长时间下来,发转缓慢的制约有所缓解。
在第二阶段时,市场发展情况可以称是大起大落。
在这个阶段旅游酒店管理的增长速度有明显下滑,酒店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打破了他们想要占有市场的格局。
在这一阶段期间,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竞争比较无序,各种各样的恶性竞争行为不断发生。
在第三阶段时,旅游酒店发展处于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旅游酒店管理业发展速度迅猛,数量不断递增,完全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并逐步培育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在第四阶段时,旅游酒店业出现了下滑。
虽然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但客源与市场供应结构不对称,导致酒店管理行业又开始了恶性竞争。
统计资料显示,自96年以来,酒店管理行业利润急剧下降。
主要原因就是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的削价竞争,酒店管理层之间相互打价格战。
目前,中国共有110余家酒店管理公司,管理酒店700余家,星级酒店集团化程度7%左右。
在中国酒店业20强中[11],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入选12家,中国酒店集团入选8家,这表明,中国国有酒店在国内酒店中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吸取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
(三)、小结当今世界,中国酒店业业仍然存在着规模小、营销效率低、管理经验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
而外国星级酒店业发展呈现品牌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
三、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比较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也备受世界瞩目。
但与国外酒店业相比,中国酒店业兴起相对较晚。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酒店业才开始引进西方的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
并且对国外的管理经验只是简单模仿,使得中国的酒店业始终处于追随者的地位。
通过对中外酒店集团管理模式的研究,我们不应该仅限于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并结合中国酒店业自身特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店管理模式,提高中国酒店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中国酒店业必须努力学习国外酒店市场运作成功的经验,加快步伐,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化,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
就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差异的现状来说,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方面,职业化人才方面,经营风格方面,企业文化方面、服务特色方面和酒店规模这六个方面,以下就这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管理理念方面中外星级酒店在管理理念上形成了出奇制胜和稳扎稳打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这是因为中外星级酒店集团源于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国外星级酒店更加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长,以形成长久的竞争优势为管理星级酒店目标,他们形成了以战略管理作为基本模式,把对市场的控制力、调控力作为战略规划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