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工业区情况简介
2008年,为充分发挥下蜀濒江临港区位优势,带动全市工业跨越发展,句容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决定设立临港工业集中区,列入句容经济发展“五大板块”。
6年来,我们举全镇之力实施沿江开发,发展临港经济,经过不懈努力,持续投入,临港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成为镇江投资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亿元,同比增长10.6% ;全口径财政总收入4.6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71元。
整体实力继续领跑全市各镇,连续五年稳居镇江十强镇之列。
2014年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亿元;财政总收入2.96亿元,其中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89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2.15亿元;工业销售1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42万美元,顺利实现“双过半”。
当前,工业区正着力培植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电力产业等3个百亿级的产业集聚区,确保到2016年底工业销售突破300亿元,“两税”收入超15亿元。
一、项目建设方面。
园区始终将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批符合产业规划、特色鲜明的优质大项目纷纷落户投产,产业集聚效应突显。
目前园区已投产大项目20多个,有年
销售40亿元以上的建华管桩,年销售15亿元以上的毅马五金、总投11.5亿元、年销售15亿元的天工钛合金、总投1.2亿美元的建华新型墙材以及总投5亿元的汤辰机械一期等等。
这些大项目的投产运营强有力地推动了我镇经济腾飞。
同时大亚木地板、容山御水阳光城、科技孵化园、华电港电一体化等一批在手在建大项目正有力有序推进,为跨越发展攒足后劲。
二、园区规划方面。
我镇以规划为先导,投入为基础,充分利用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立足高起点,瞄准高定位,全力打造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沿江产业集聚平台。
根据《句容市临港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全区规划面积为6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4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为2.7平方公里。
目前已拉开框架、形成路网区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
今后将着力打造“三大板块”,主体板块全力发展以建华管桩为核心的新型建材产业,以华电句容电厂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为天工钛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矢志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生活配套板块则依托下蜀和桥头集镇,高标准规划建设4.2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打造未来集商务、行政、居住于一体的核心功能区。
生态旅游板块则在亭子片区以湾山监狱搬迁为契机,利用秀美的山水资源,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
3、基础配套方面。
作为临港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主体,我镇以安置房建设、路、电、水为重点,全面展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共投入10多亿元相继完成了桥头110KV变电所、下蜀220KV变电所、电网改造、主要交通干道改造等工程建设。
总投1亿元的蜀桥大道基本建成,该路将和句蜀路、5.6公里沿江高等级公路、总投超1.5亿元的疏港路一期工程(含延伸段)、6公里“四纵二横”园区道路、新大线改造工程,共同构成了园区交通路网主框架。
总规模2万吨,一期1万吨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配套工程顺利建成,4万吨区域供水工程建成供水,进一步夯实了园区配套基础。
总投3000万元的临港工业区绿化工程全面开通,疏港路二期、人民路东延、临港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正加紧推进,园区环境即将迎来大蜕变。
4、转型发展方面
针对工业集中区结构较为单一、产品层次相对不高,部分企业能耗较大的问题,我镇牢固树立“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将“调结构、促转型、打造循环经济”作为园区发展主线。
产业集聚性强、关联度高是下蜀临港工业集中区的最大特点。
我们严把项目准入关,重点发展以建华管桩为核心的新型建材产业,以华电句容电厂为核心的电力产业,以天工钛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初步建立从原料供应、物流运输到产品配套、互为利用的建材产业链。
江苏建华管桩、句容华电、台泥水泥、北新建材等骨干企业已达成
生产协作关系,企业之间产品可以直接采购,降低流通成本;同时许多副产品、废料也可以“变废为宝”被其它企业所利用。
2011年临港工业集中区创成镇江市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台泥水泥、建华管桩、北新建材创成镇江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今年园区要确保创成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省级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