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知识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知识讲解
类别 明喻
暗喻 借喻
格式 甲像 乙
甲是 乙
乙代 甲
本体(甲)
喻词
像、好像、仿佛、出现 Biblioteka 、好比、似、似的、如同、犹如
出现 是、变为、变成、成为
无 不出现
喻体(乙)
例句
出现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 勾。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 在世界的东方。
(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 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出现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
(四)排比 排比也叫排语、排句,是把三个活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 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介意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了海上的 夜的柔和、寂静与神秘特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 也时时变换调子。(以“时而”构成排比来形象地描写溪流随着山势变化而变化 的动态。)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发 挥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运用反问句应注意的地方 反问句的特点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这就要求在使用反问之前,必须 进行充分地说理或摆出确凿的事实,才能使读者在句子中找到答案。
(六)设问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 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 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例如: (1)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3)鲸鱼的身子这么大,他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 鱼和海兽...... 设问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使论点突出,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 思维警区:
思维误区二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得好像林中的小鸟。 妹妹和小鸟当然不是同类,但却有相同点:快活。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拟人有两种类型: 1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例如:(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2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例如: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二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E 设问 F 反问 G 借代 H 对偶
1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2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
)
3 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人们心里。
(
)
4 这件事是谁做的呢?一定是小红。
修辞方法
作者 : 海豚教育东亭校区金舟 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方法,能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方法, 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 式。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 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
5 小红会做出这样的事呢?
(
)
6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小溪前进的路。
(
)
7 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是打“老虎”。
(
)
8 小明急得火冒三丈。
(
)
9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
半灰半白。
三写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
)
(
)
(
)
(
)
(
)
(
)
(五)(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 调的一种修辞方法。 1 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思。 例如:(1)这是闹着玩的吗?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 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 例如:(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恰当地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思维警区: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能使 语言鲜明、形象、生动。一个好的拟人句,一方面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一方面 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 啄木鸟成了医生。 区分:拟人句中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而凡是有“人”出现, 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 设问不表达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达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 考。
练习题 一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打“ ∨” 1 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2 我仿佛听到蝈蝈在唱歌。 3 他箭一般地向前冲去。 4 小明长得很像妈妈。 5 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6 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视野的是一条黄绿相错的大毡子。
墙。
出现
(1)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 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 都飘着雪花。
思维误区警示一 “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它的非比喻句用法如下
1 作比较。例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 表猜测。例如: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3 表想象。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 战士。 4 表举例。例如: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5 表说明。例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些事物来说明 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 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 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 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夸大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 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1)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前面,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 半。 超期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起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了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了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 夸张是在表现对事物有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时运用的。它能增加语意的力量, 使好的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的,小的显得更小,从而启发读者的 想象力。 思维误区三
夸张不等于说大话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 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