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概况自然概况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
幅员20604平方公里。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
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6.5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四县(市)人口394.2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30‰,死亡率为4.92‰,自然增长率为5.35‰。
居住着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壮等46个民族。
长春地区自然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
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
二是地耐力比较好。
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季风气候长春市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
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
季风显著,雨热同季。
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
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
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
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
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
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长春市年平均气温 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
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
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
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行政建置长春市现辖朝阳、南关、宽城、绿园、二道、双阳6个区,榆树、九台、德惠、农安4个县(市),开发区包括: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水、土、矿产长春水资源相当丰富,国家允许利用的过境客水资源为173.7亿立方米,相当于境内水资源的6.5倍。
长春境内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90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47.9%。
其中,饮马河为4.9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38.1%;境内第二松花江干流为2.87亿立方米,占22.2%;拉林河为3.15亿立方米,占24.5%;伊通河为1.96亿立方米,占15.2%。
长春境内地下水储量为14.67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52.1%。
可开采量为9.0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储量的64.5%。
其中,农安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7亿立方米,占长春地下水可开采总量的29.6%;榆树市为1.93亿立方米,占21.4%;德惠县为1.88亿立方米,占20.8%;九台市为1.44亿立方米,占16%;长春郊区为0.84亿立方米,占9.4%;双阳县为0.16亿立方米,占1.7%;长春城区为0.1亿立方米,占1.1%。
长春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全市222条河流中,可发电的河流仅有10条,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
长春土壤共有12个土类、38个亚类、64个土属、190个土种,其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长春东部为暗棕壤地带,中部为黑土地带,西部为黑钙土地带,自东向西更替。
受地形分异的影响,地带内的土壤系列各不相同。
在暗棕壤地带内,组成了低山丘陵暗棕壤,台地白浆水、河谷草甸土和洼地沼泽土土壤系列;在黑土地带内,组成了台地黑土、河流阶地草甸土和低地沼泽土土壤系列;在黑钙土地带内,组成了阶地平原黑钙土、河谷阶地草甸土和盐碱土土壤系列。
形成了以黑土、草甸土、黑钙土、暗棕壤为主的众多的土壤类型。
长春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共39种,258处,主要是能源矿、非金属矿和金属矿,多分布在九台市和双阳县。
长春能源矿主要有煤炭、石油和油母页岩。
已探明原煤炭储量为53.2亿吨,保有储量2.3亿吨,共有5处煤产地,即营城子煤田、羊草沟煤、孙家沟煤田、长春煤田、双阳煤田。
石油是长春新发现的优势矿种,位于双阳县境内,油田长300公里,宽14公里至20公里,油气层埋深2000米左右,预计储量为4亿至8亿吨,可年产石油350万吨,天然气5亿立方米。
现已开采,命名为“长春油田”。
长春油母页岩分布于农安县境内,探明储量为168.9亿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97%,占全国50%,尚未开采。
长春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岩、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和建筑石材等,多位于九台市和双阳县。
长春石灰岩的探明储量为2.7亿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50%,双阳县羊圈顶子石灰岩是吉林省最大的石灰岩矿,探明储量2.1亿吨,可年产60万吨水泥。
吉林省沸石的探明储量为7311.2万吨,珍珠岩的探明储量为4 360.3万吨,均分布在长春地区。
长春膨润土的探明储量为2084.2万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50%以上。
长春非金属矿中,除石灰岩已大规模开采外,其它均匀为小规模开采,尚未充分利用。
长春金属矿计有铁、铜、铅、锌、锑、金等。
储量不大,规模较小,分布零散,多无开采价值。
经济概况初步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9亿元,比上年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1442.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181.9亿元,增长16%。
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7.9%: 50.6%:41.5%。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56.5%、43.9%。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753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4.2%,折合5526美元。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50.7亿元,增长21.1%。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42.7亿元,增长19.8%,其中,税收收入116.5亿元,增长21.5%。
地方财政支出306.0亿元,增长27.3%,其中,教育支出48.2亿元,增长1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7亿元,增长17.5%;医疗卫生支出24.0亿元,增长60.5%;交通运输支出8.0亿元,增长13.2%。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 15.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8%,增幅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分八大类看,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有不同程度下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品价格有所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2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4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0.96%。
支柱产业——长春集中了国家“三大战略”的聚焦“三大战略”即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粮食主产区增产战略、长吉图经济区发展战略。
自2003年,中央做出振兴东北的重大决策后,长春历经7年快速发展,已成为东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支持东北振兴的新一轮综合性政策,使长春的发展思路更为明晰。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其中,长春承担了增产30亿斤商品粮的重要历史任务。
2009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举办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长吉图”建设拉开了帷幕。
长春作为长吉图的起步区和龙头带动区,将在各方面得到国家的更大支持。
国家“三大战略”对长春的聚焦,将为新一轮发展带来强大的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
——长春着眼十二五规划建设“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
一是打造世界级的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工业是长春最鲜明的产业代表。
2010年长春属地汽车产量超过150万辆,汽车工业实现产值超过3000亿元,双双进入国内前三甲行列,是中国中高端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
根据全国汽车市场日益旺盛的实际需求,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全市整车产能达到3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成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产业基地。
实现这一产能规模,我们的属地配套率要由现在的32%提高到50%以上,将为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带来2000亿元产值的发展空间。
二是打造世界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长春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0万吨左右的水平。
多年来,我市粮食商品量、人均拥用量、出口量、加工量稳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长春畜牧业发达,畜禽饲养量大、质量优、供应足,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依托丰富的农牧资源,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玉米等十大加工体系,培育第二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
在玉米加工方面,长春大成公司拥有全球绝对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年加工玉米超过300万吨,加工总量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德大、皓月、德莱作为亚洲最大的肉鸡、肉牛、肉鹅加工企业,其下游的食品、医药等深加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打造世界级的轨道客车产业基地。
长春是全国轨道客车生产的主要城市,全国铁路客车保有量的50%、城轨列车保有量的70%都出自于长春制造。
正在建设的长春轨道交通制造园,以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力量,吸引国内外配套企业参与,可形成年产1000辆高速动车组、1000辆城轨客车的产能。
届时,长春将成为世界级的轨道客车产品研发、制造、维修和检验技术四大中心。
我们初步规划,5年后,长春轨道客车及配套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地方配套率由现在的28%提高到80%。
当前,我国发展轨道交通势头强劲,到2020年,我国高铁总里程将达到1.8万公里,总投资超2万亿元,全国在建和规划建设高铁项目达到40个。
同时,我国已有22个城市获批建设地铁项目,总投资近9000亿元。
在长春投资开发轨道客车相关的牵引、控制、通讯等配套设备,可拥有近千亿元的市场份额,并且供需稳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市全力打造国家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