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城市简介
(1)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十一五”时期,佛山市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30%多 徘徊,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不断扩大的工业发展需求,零售商贸、餐饮住 宿等生活性服务业滞后于不断提高的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服务业整体辐射能力与 城市区位优势不相符、与城市经济活力不相称。 (2)产业层次较低,制造业急需升级。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率为24.3%,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更远低于35%的世界平均水平。产业层次总体处于价值链中 低端,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不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重较低。
1.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重点建设佛山新城、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工 业设计城、华南智慧新城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支持金融、物流、会展、工业设 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购物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要加强品牌建设,实施 名牌带动战略,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通过资产重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吸引 、扶持中小企业加入配套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二要加强自主创新,完善科 技创新体系,利用好本地强大制造业的雄厚基础,通过工业设计扬长制造业优势,运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水平。三要加快“腾笼换鸟”、“造林引凤”, 引进高端人才打造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做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龙头 型项目和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源匮乏,外延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目前佛山的建设用地已占全 市土地的34.12%,高于珠三角城市平均建设强度(27%),可利用后备资源匮乏;土地 利用效率不高,2005-2010年新增亿元GDP消耗新增建设用地为73.91亩,远高于广东省 56.5亩的平均水平。附着在土地和产业之上的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土地整合改造难度较 大。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工业污染物不断增加,PM2.5日 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两倍多;森林覆盖率仅为1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仅为14%, 自然生态体系孤岛化、破碎化现象严重,生态赤字达1.405,部分地区生态压力和环境 容量形势严峻。
35
36
广东省城乡发展、建设和规划情况简报
Outline of Guangdong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四)未来发展思路和规划对策
佛山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以‘三着力一推进’、‘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路 径,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实现产 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为早日建成民富市强的幸福佛山而努力奋斗”的总体 要求。
佛山市市域土地利用规划
37
38
广东省城乡发展、建设和规划情况简报
Outline of Guangdong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4.区域融合,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
(1)完善“市—区—镇(街)”规划管理机制。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重大
广东省城乡发展、建设和规划情况简报
Outline of Guangdong Urban & 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佛山市
(一)社会经济发概况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都市区。全市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和三水 5个 县级区,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2011年末常住总人口723.1万人。
2.“2+5”组团城市格局逐渐成型,城乡规划建设成效显著
( 1)“ 2+5”组团城市格局逐渐成型,中心城区地位显著提升。自 2002年12 月撤 市改区后,对地方发展的活力有一定的制约。因此2004年开始提出“2+5”组团发展概念, 打造中心组团和大良 -容桂组团两个中心。“十一五”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载体功 能不断完善,由依托交通干道的“轴向发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演变。“2+5”的组团式 城市发展战略稳步实施,中心组团和大良 -容桂组团辐射力和凝聚力增强,镇(街)功 能进一步明确。明确了由禅城、南海桂城、罗村和顺德乐从组成的中心城区范围,中心 城区总用地面积 361.66 平方公里,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95.1 平方公里,总城市人口 175.7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1 平方米/人,传统中心祖庙-东华里片区的更新改造、 千灯湖金融中心和佛山新城的建设,加快了城市中心功能的提升。 ( 2)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三纵两横两环”高速公路 网初步形成,实现五区全覆盖。轨道建设获得重大突破,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广佛轨道首 通段、广珠城轨佛山段正式通车,南广、贵广等过境高速铁路建设顺利。 “三年促变、 绿地佛山”目标顺利实现,2011年全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8.5平方米/人,完成区域绿道 建设379公里,省立、城市绿道全线贯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近五年新增污水处 理能力155.5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1%,2010年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 城市”。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城镇居民现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38.7平方米, 已建设保障性住房6067套。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城镇居民现住房总建筑面积 人均38.7平方米,已建设保障性住房6067套。
3.城乡统筹规划不足,整体建设水平偏低
上版城市总规(《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已超出规划期限,新
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尚在编制中。城乡规划种类繁多,但各级协调整合力度不足, 实 施困难。产业和城镇长期自发蔓延发展导致空间布局低水平,人居环境和生态条件较 差,产业环境和企业空间局促,现代城镇服务功能不足。城市路网建设区域分布不均 衡,镇街间存在重要道路难对接,市域交通仍难以满足需求。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较弱,综合信息开发利用、管理、共享和发布平台缺乏。
2.城市转型,推动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
(1)加快推进“三旧”改造。消化盘活各类闲置用地,促进城市存量空间优化 (2)加强城乡生态维育。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绿地系统建设, 实现建成区与外部生态环境的紧密相连,维护区域生态格局安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和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构建绿色交通系统。
垒尚未根本破除,区域利益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
5.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城市特色退化明显
佛山是典型的“岭南水乡”,但目前岭南人文内涵欠缺展示,城市形象滞后于经 济发展水平,其经济发达、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等城市特征未能转化为城市空间的特色 与形象,缺乏能代表佛山特色的空间物质载体。 滨水公共空间开发利用不足,城市与水系关系较弱,沿岸土地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岭南水乡特色风貌逐渐丧失。
建设项目、跨区域建设项目、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实施“市—区—镇(街)”三级有 效统筹协调,实现区域自主与统筹协调动态统一的长效发展。 (2)加强以广佛肇区域一体化、广佛同城化为主的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围绕提 升珠三角整体功能,自觉树立广佛意识,从区域经济格局中找准佛山产业发展的“坐 标定位”和着力点,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纵深推进广佛同城化建设,强化两地 高端服务协作。加强佛山与港澳等地区合作,完善佛山与周边城市在基础设施对接、
4.“市”“区” 关系协调不畅,同城化发展面临挑战
( 1)“市”“区”之间的关系难以理顺。市级过去的“市”与“县(市)”、 现在的禅城与四区之间并没有形成“地级”与“县级”之间明确的上下等级关系,也没 有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导致市级规划管理事权难以落实。同时各区的客观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等差距较大,区域间资源共享、规划布局和制 度对接不足。 ( 2)广佛同城化纵深发展面临的压力。广佛同城化建设面临更多挑战,行政壁
(二)发展建设特征
1.制造业基础雄厚,具有本地品牌和自有技术的优势
( 1)优势制造业进一步巩固,陶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十一五” 末期,制造业30个行业中,22个行业总产值占全国1%以上,其中6个行业占5%以上,陶 瓷、家电、专业机械、铝型材、小五金等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陶瓷等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进展明显,近年来共关停整治污染大、能耗高企业 1200 多家,其中陶瓷企业占 300多家,并同时引进国内外50多个陶瓷品牌企业以及全球10大卫浴品牌的营销、研发 中心。, 佛山市市域土地利用现状
2.城乡统筹逐渐完善,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9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18元,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达13862元,城乡居民生活已超过小康水平。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 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9%,率先步入全民医保时代;率先在全省实现城 乡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免费,成为全省首个所有区(县)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 评估的地级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
区域环境共治等方面的协调,加快一体化建设。
5.强心提质,构筑“1+2+5+X”城镇发展格局
(1)强化中心城区城市核心。落实“强中心”战略,加快推动佛山新城崛起、 桂城千灯湖片区拓展和禅城老城区改造提升,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强化现代都市产业功能、优质商务服务功能、先进文化示范功能。 (2)引导各区重点新区建设,加快形成“1+2+5+X”城镇发展格局。积极推进 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产业与生态相兼容、快节奏与慢生活相结合的富有岭南特色的 优美镇(街)。 (3)优化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优化产业集聚格局, 推动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变。优化城市交通格局,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建设为重 点,以TOD模式为引导,加快建设联接各组团城区的交通网络。提升设施服务水平, 围绕高效、智慧要求,完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佛山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在编总规阶段成果)
1.综合与人均经济实力均为省内第三,工业发达
201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6580.28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9.15 万元(约 1.45 万美 元),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量在广东省均排行第三,仅次于广州、深圳。三次产业结构 为1.8:63.6 :34.6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7396.52亿元,超过同期广州(15806.84 亿元) 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