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
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三、实验及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做好实验以后,整理实验仪器,然后写出实验报告,可参考以下格式撰写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方法、步骤(4)、实验结果和分析 (5)、讨论:为什么说酵母菌的“出芽”是一种生殖方式?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的生殖方式也是出芽生殖的? (6)、总结。
2、请学生作自我总结,找出自己在操作和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参考老师提供的实验报告格式,开始写实验报告。
2、把自己在实验操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都找出来,充分展开合作,交流经验和问题。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第21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一、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常见的无性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 营养生殖——扦插、压条、嫁接审 查 意 见签字: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植物的嫁接和组织培养;实习——植物的嫁接,课外探究和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植物嫁接和过程的意义。
2、练习嫁接的技能,初步了解芽接和枝接的主要步骤。
3、说出嫁接的关键步骤。
4、例举出常见的利用芽接和靶接的树木名称。
5、理解嫁接的优势。
6、举例说出什么是组织培养。
7、知道组织培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讨论,领悟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工农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2、了解植物的全能性,激发探究科学奥妙的灵感,以及对生命规律的研究欲望。
3、通过对和“植物的嫁接”实习活动,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1、植物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2、芽接和枝接的主要步骤。
3、嫁接的关键步骤。
●教学难点:1、理解植物的组织培养原理。
2、尝试植物的嫁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有关多媒体课件。
2、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有关内容。
2、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包括嫁接所用的植物。
3、先在家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知识诊断及枝接二、嫁接中的枝接及嫁接概念三、组织培养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过程3、举例说出果实和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认识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果实和种子利于传播的特点及意义难点:理解并能描述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查找资料法教学过程:第三节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区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学难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教学用具和器材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片,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与讲述法结合教学过程导言:据统计,地球上生活着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十分复杂,今天我们就以家蚕和蝗虫为例来学习。
讲述: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有关家蚕的资料(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用蚕卵孵化家蚕,并记录观察结果)。
提问: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或本组的成果?(回答:略)讲述:下面我们观看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片(播放录像),请大家仔细观看,注意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填写下表:(学生观察、讨论、完成上表)讲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蚕要经过四次蜕皮,在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叫做眠。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什么要蜕皮呢?这是因为昆虫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的缘故。
提问:根据日常观察,你还知道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蜜蜂、蚊、蝇……)讲述:早在三千年之前,我国就开始养蚕,生产蚕丝,用蚕丝织成精美的绸缎,销往世界各国,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提问:1为了增加蚕的产丝量,应该延长蚕的哪个时期?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怎样改动其中1-2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诗人为什么会误认为蚕吐丝作茧后就死了?(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进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那么,蝗虫的发育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P16图14-11(在黑板上挂上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
提问: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是否相似?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回答: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相似,它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提问:蝗虫是农业害虫,当蝗虫大量生殖、集群和迁飞时,大面积危害农作物,这称为“蝗灾”。
若要消灭蝗虫,你认为什么时期是最佳时期?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提问:根据日常观察,你还知道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相似?(回答:蟑螂、蟋蟀……)讲述:像蝗虫、蟑螂、蟋蟀等昆虫,它们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特别是对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了具体的认识,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列表的形式比较家蚕和蝗虫生殖与发育的区别:略。
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两栖类运动的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能从实践中获取资料。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举例说出两栖类在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2、举例说出两栖类生殖和发育过程难点:描述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教学准备教材分析:通过小论文片段及图片说明,使学生对于蛙的生殖发育全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比较总结出两栖类的特点。
1、相关影视及动画资料2、学生课前收集相关两栖类资料教学过程:导入:述:大家在上学期曾经学过南京赵师秀的《约客》,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问:老师想请教一下大家,这两句诗描述了怎样一幅景象呢?第五节鸟类的生殖与发育(1课时)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教学重点:1、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2、遗传、基因的概念3、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通过对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资料分析、问题讨论、推理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1、简要概括前一章学习内容,并用俗语引出本章学习主题,明确遗传的概念师:通过第14章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生物可以通过一定的生殖方式,比如说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有句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们知道这其中蕴含了生殖过程中的哪种生命现象呢?生:遗传的现象。
师:什么是遗传?生:自由发言(略)师生概括:P29亲代生物生殖与其相似的子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师:那“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生命现象呢?生:变异的现象。
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特有的现象之一,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内容。
2、展示生活中各种有关信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信息(即今天所学内容)的思考展示商品条形码图片、股市信息图片、气象信息图片等。
师:从以上图片中,你们能看出什么?生:自由发言。
归纳:以上图片都隐含着丰富的信息。
师质疑:那么,生命体有没有信息呢?如果有,它隐藏在什么地方?它会不会传递呢?又是怎样传递的呢?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实验资料。
二、学习新知1、通过资料分析,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这一结论。
师:利用课件展示小鼠核移植实验的过程,并提出讨论问题(1)出生的这只小鼠是真正的“妈妈”是谁?(2)这只鼠遗传了哪只鼠的信息?(3)通过分析,你知道遗传信息在哪儿了吗?生:分组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讨论生:交流讨论结果(略)归纳:出生的这只小灰鼠的“真正妈妈”是灰鼠,小鼠正是遗传了灰鼠“妈妈”的信息,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回顾学习过的细胞核的知识,识别其中的主要物质是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