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旅游及其发展战略初探内容提要依据在新疆从事特种旅游经营和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本文提出了特种旅游的内涵和操作机制,指出特种旅游不同于常规旅游的诸多特征,同时探讨了如何开发、利用新疆特种旅游资源,发展特种旅游的相关战略问题。
特种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中一个新的旅游品种,首先在新疆出现。
在过去近十年间,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旅游部门,陆续开发出了一批特种旅游项目,使这个新品种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业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就新疆地区而言,关于特种旅游的开发问题,尚有许多领域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认识;同时,就全国而言,也存在着一些急待探讨的问题。
因此,我们依据过去十年来从事特种旅游的经验和教训,就特种旅游的内涵、运作及发展战略,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国内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同行。
一任何一种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必须有相应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和市场条件作为基础。
特种旅游首先出现在新疆,有着其内在的因素,概括起来讲,有以下三点:第一,位于亚欧腹地的新疆,自然地理环境奇特,生态系统复杂。
名山大川,大漠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探险家神往和驰骋的地方;加上古代西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在浩瀚的中西文献中,这块地方本身就有历史的神秘感。
这一切,为开发新项目,设计不雷同于其他国家、地区的线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条件。
第二,新疆从古到今,是众多民族生存、栖息和发展的地方,不同时代的游牧、农耕民族,都留下了他们丰富而又极有个性特性的文化遗存,文化风俗和传统特色异彩纷呈,受现代工业文明影响程度较小,历史和现实个性极为突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条件。
第三,欧美、日本旅游市场,不同程度地受60年代以来西方回归大自然的社会思潮影响,为了适应游客重返自然,享愉自然的愿望,一些旅游机构日益重视开办摆脱工业文明环境,具有神秘性、探险性的旅游项目,这一类旅游项目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点从过去二十多年中,在西欧、北美及日本,从事探险性旅游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加,游客数量激增中可以看出来,这是发展特种旅游的市场条件。
上述几点是发展具有新疆特色旅游项目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开发非常规旅游产品的一些设想,并逐步推出了高山徒步旅游、沙漠探险、丝绸古道探险、草原探险、汽车旅游、骑乘马匹、骆驼和自行车旅游、登山、民俗风情考察旅游、自然生态环境旅游、人文、科学考察旅游等项目,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吸引力,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源。
二近十年的经营实践使我们对特种旅游有了比较完整、清晰的理论认识,摸索出了特种旅游线路的设计规范,形成了特种旅游的团队从联络到导游的操作方法。
从理论上讲,特种旅游区别于观光旅游、渡假旅游等常规旅游项目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旅游项目和线路的新奇探险性,旅游形式的自主参与性。
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游客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文明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的人口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文化独特性,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较系统地保存着自然状态,对于游客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区别于他们本人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第三,是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游客获得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旅游项目和线路的新奇性、探险性。
这是特种旅游有别于常规旅游的主要特征之一。
所谓新奇性,是指项目和线路设计,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构思巧妙,视角新颖,能够突出一两个具有独特特征的主题。
由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也许有类似的项目或线路,所以我们的设计要有本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特征相对集中的优势。
这种优势应该体现在具体项目和线路的每一个点、每一个节目安排的独到新颖性上,要使游客感觉到每天他们都有自己不曾预料到的内容出现,使他们惊中有喜。
所谓探险性,是指旅游项目和线路具有的某种程度的冒险因素,对境外旅游者来讲,物质上的享愉程度不会太高,但精神或心理上因能检验自己能力感到满足。
探险性的项目和线路,要有较为丰富的内容,使游客展示自己能力,包括体力、耐力、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特种旅游产品中的许多项目和线路,都安排在自然环境条件较为艰苦,交通、通讯条件及吃住条件很不理想的高山、草原、湖泊、沙漠戈壁地区,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讲,到这样的地区旅游,无异是花钱买苦吃,但是对来自工业发达国家的游客来讲,则满足了他们探险、求异、体验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体验不到的乐趣的愿望。
这里有一个人类普遍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即人类存在着的、表现形式各异的探险、求异和征服欲,其中对自然奥秘的探险,对自然的征服欲表现得最为强烈和普遍。
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的设计应该满足这种心理欲望。
当然,无论是新奇性也好,还是探险性也好,都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系数,既能保证游客最大限度地体验到项目和线路所蕴含的冒险因素,又能在接待、导游和联络等方面的操作上最大可能地保证他们的安全,二者必须统一。
特种旅游的第三个特征是其自主参与性。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设计的项目,应该给游客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另一方面,又留有许多让外国旅游机构和游客自主参与的余地。
比如说,在允许的范围内,海外旅游机构根据游客的特殊愿望,可以对项目和线路提出增加或减少内容的要求;在项目和线路实施过程中,精心安排一些游客乐于参与的内容,如自备交通工具,自备、架拆帐蓬,参与餐食准备,组织娱乐活动,甚至参与排除事先安排的“险情”或偶而出现的“危险”局面,以及提出更改某些具体内容的要求。
在这一点上,我方人员要对游客心理文化有充分理解,尽可能满足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合理要求。
游客在参加特种旅游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性,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他们在常规旅游中的角色和心理上的被动性,使他们有一种感觉,即特种旅游是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潜力、施展才干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享受自身潜能和才干在探险中得到体现的欣喜愉悦。
特种旅游的上述三个特征,构成了它区别于常规旅游的基本要素,也决定了在具体操作中所具有的不同于常规旅游的诸多特征。
首先,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
当有某一个项目或线路的设想时,首先必须对这个设想所涉及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和交通通讯条件等状况做充分的调研。
首先,应该研究三个因素:1.实现该设想的客观因素是否充足可靠;2.该设想是否具备特种旅游的要素,特别是新奇性和探险性;3.由该设想形成的具体项目和线路是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否具有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上述三个因素的可行性研究决定推出的新项目、设计出的新线路是否具有市场吸引力。
其次,在某一项目或线路经过调研而成为开发项目和线路后,要进行相当规模的推销宣传,使之推向国际市场。
推销宣传品的设计要突出该项目或沿线最具新奇性和探险性的内容,尤其要注意从游客的角度推销和设计,包括不同国家或地区游客的文化心理背景以及他们对项目或线路涉及地区的了解程度。
推销的方式和渠道包括参加国内外展销会、展览,或是请国内外旅游机构协助推销,或是直接向海外旅游机构推销,在推销中,应该既介绍该项目或线路的内容和特色,也要对它们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做客观说明。
第三,在具体接团之前,根据项目和线路的要求,挑选搭配好在素质、能力等方面具有互补作用的导游、联络人员和司机班子。
特种旅游的三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上述人员应该具备不同于常规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来说,他们要具有在艰苦条件下吃苦耐劳,对线路区域地理、地形地貌、气候比较熟悉,能够独立或集中起来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又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较为系统的人文历史知识;同时,他们应该具有在野外条件下保持相应服务水准的技能,比如,能够根据游客的不同要求,准备不低于旅游餐饮水平的餐食,组织游客感兴趣的各类活动,尽可能满足游客在野外条件下的某些特殊要求,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实现某一项目或线路所规定的内容的重要前提。
因而搭配好为一个团队服务的上述人员班子,就是操作过程中实施该项目或线路内容的关键之一。
第四,特种旅游项目或线路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从事这些项目、经营这些线路的旅行社与相关地区的旅游机构和基层群众,存在一种特殊依存关系。
因为绝大多数特种旅游项目所进行的地区,基本上不具备常规旅游项目开展的必需条件,特别是这些地区的通讯条件很差,因此,如果没有相关地区旅游机构和基层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很难想象特种旅游项目和具体线路能够得以实施。
多年来,新疆大自然旅行社尊重相关地区旅游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开展团队外联和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利益分享等建立了较为理想的互助合作关系,使特种旅游项目在这些地区的实施有了较好的后勤、通讯保障。
三最近几年,全国其他地区,如东北三省,西部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及内蒙古都已开办了特种旅游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发展特种旅游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同时也展示了特种旅游所具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与常规旅游相比,特种旅游刚刚起步,还需要国内旅游界及相关部门做艰苦的工作,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和完善化。
而要做到这一点,特种旅游应该通过旅游界的努力,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发展战略。
提出研究特种旅游发展战略,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对世界发达地区的游客来讲,吸引力有所加强,而我国适合于特种旅游发展的北部,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亚欧大陆第二通道的打开,不仅西来的要探索上述地区的自然奥秘和人文景观,西去的也会有相同愿望,这就为拓展上述两个大区特种旅游业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市场背景。
另一方面,较之常规旅游,无论是在理论体系的完整,还是在实际操作的规范等方面,特种旅游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就新疆而言,近两年,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已开办这个品种的旅游,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理论认同和良好的操作机制,良好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一些项目缺乏基本的可行性研究,致使有些项目在实施中困难很多,甚至失败。
所以,加强对特种旅游的研究包括对其发展战略的研究,就有特殊的意义。
具体而言,特种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包括对涉及特种旅游的政策和决策、特种旅游资源和市场、特种旅游项目或线路设计和实施操作以及人员培养等诸方面的研究。
特种旅游所具有的特征,特别是它的风险性,要求国家或相关地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措施,这些政策应该包括从资源开发、市场拓展到审批手绪、从业人员工资、保险、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从事特种旅游的旅行社也需要做好促进这些政策出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