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课题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主备人李莉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把握情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现代课堂教学手段、采用“有效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启发式教学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新课教学设计直观感知,识别图形:(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学生活动设计(1)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2)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3)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随堂练习设计课本第116页练习1、2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课本第121页习题1、2、3题及导学案板书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立体图像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例题讲解和练习教后反思设计请欣赏漫画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争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讨论)新课教学设计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2、猜一猜,看一看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Ⅱ.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Ⅲ.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3、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1、● 蚊子壁虎 ● 蚊子● ●壁虎 计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5、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 、b 、c 、d 、e 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6、 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学生活动设计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路线方案。

教师总结:若在平面上,壁虎只要沿直线爬过去就可以了。

而在圆桶上,直线不太好找,那么把圆柱侧面展开,就可找出答案。

如图所示: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3、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档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教师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个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动手实践,回答问题.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学生经讨论、交流后举例.如: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利用竹条编织的凉席,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4、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教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问题3](1)为什么在中国地图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2)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学生观察图片.表述观点.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学生活动设计小结:本节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面、线、点等基本元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又由这些基本元素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随堂练习设计课本第120页1、2、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导学案板书设计 4.1.2 点、线、面、体1、点、线、面、体关系例题讲解教后反思课题 4.2 直线、射线、线段(一)主备人李莉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

2、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3、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设计观赏画面(找挂图)和实物,请在画面中的共同点――――角.新课教学设计1、请举出生活中角的实例.2、归纳、总结角的概念: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提醒:平时画角时,只能将边画成两条线段,即用角的一部分来研究角.3、小学曾接触到角,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角是如何来表示的?角的大小用什么表示呢?用什么工具去度量呢?它的单位是什么呢?4、结合图形讲解角的表示方法(四种方法)O BA1O BAaO BA(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2)用数字:∠1,∠2;(3)用希腊字母:∠α,∠β;(4)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O.5. 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是如何构成角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活动设计:观测钟表,发现角是由线旋转而成的,从而可以从运动的观点定义角.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角的度量(1)我们常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分成3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就是角度制,从角度制不难发现,角的度数在进行运算时,是60进制的.(2)填空:1周角= 01平角= 0 10= ′1′= ″学生活动设计1 、如右图:在∠AOB的内部有两条射线OC,OD,请问图中有几个角?(小于平角的角)2、如图: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角:(1)∠а表示为(2)∠FCG表示为(3)∠r表示为(4)∠1表示为(5)∠BDE表示为小结1.角的两种定义、2.四种表示方法;3.度分秒的转化、角度制随堂练习设计课本第134页1、2、3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课本第135页3、4及导学案板书设计 4.3.1 角(一)1、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例题讲解2、度与度分秒之间的转化教后反思(1)若时针由2点30分起到2点55分,问时针、分针各转过多少度数?(2)钟表上2时15分,时针与分针所成角小于900的角的度数是多少?例 3 已知∠M,如图,画∠AOB,使∠AOB的度数等于∠M的度数.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如图∠1:∠2:∠3=1:2:3,∠4=600,试求∠1、∠2、∠3的度数学生活动设计1、计算并填空:(1)23045′+ 24026′= (2)55012′- 16037′=(3)5024′×3= (4)25030′÷3=2、已知∠а=27055′45″,那么3∠а= .1/3∠а= .3、由2点整到3点30分,时钟的时针转了度.解答题:1、在1点和2点之间,时钟的时针与分针在什么时刻成900角2、用一副三角板画图,画一个角使这个角等于1350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随堂练习设计课本第136页1、2、3、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课本第139---140页5、6、9板书设计 4.3.1 角(二)1、画出特殊角. 例题讲解2、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教后反思角的位置关系.3. 一个角是35039’,求它的余角和补角?(独立完成,个别回答,学生点评)4.如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2=∠3,则∠1与∠4相等吗?为什么?由上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类似地,我们还有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设计1、如图:指出图中射线OA、OB所表示的方向.2、若灯塔位于船的北偏东300,那么船在灯塔的什么方位?学生活动设计∠α∠α的余角∠α的补角∠α的补角-∠α的余角30060049’1220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