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国际物流概论
国际物流最大的特点是物流跨越国界,物 流活动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所以国际物 流的存在与发展可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物的合理 流动,可以使国际间物资或商品的流动路线最 佳、流通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效益最高。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的差异性 2.物流系统范围的广泛性 3.要求物流信息化具有先进性 4.要求物流标准化具有统一性
第二节 国际物流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物流在发展的几个历程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的交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越频繁, 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国际贸易量已 非常大,交易水平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这个时期国际物流的质量要求和速度要求进一步 提高,在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 新形势,同时出现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
三、国际物流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1.美国:现在建立的是现代物流体制,物流管理水平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日本:日本物流的发展表现在配送系统发展迅速, 由于日本的信息技术先进,所以物流信息系统在日 本应用较多。 3.中国: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物流企业,将现代物流列 入“十五”重要新兴企业的发展规划,积极开展运 输工程的建设,推进物流配送的连锁经营。
第五节 国际物流标准化
一、国际物流标准化概念
国际物流标准化指的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 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 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 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 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 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 准;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 进一步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第三节 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及模式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 检验、外贸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 际配送等子系统构成。其中,储存和运输子系统 是物流的两大支柱。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 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空效益,满足国际贸易的基 本需要。
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 (一)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二)外贸商品储存系统 (三)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 (四) 进出口商品的流通与检验子系统 (五)商品包装子系统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及其作用 1.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intermational logistics,IL)是 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其狭义的理解是当供应和 需求分别处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时,为了克服供 需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而发生的商品物质实体 在不同国家之间跨越国境的流动。
2.国际物流的作用
二、物流标准化方法 1.确定物流的基础模数尺寸 2.确定物流模数 3.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 4.识别与标志标准技术
4.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
这个阶段国际物流的突出特点是,在物流量不继 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益物流”,机械化、自动 化水平提高。同时,伴随着新时期人们需求观念的变 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 种”,出现了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条码以及卫星定位 系统在物流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这些高科技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极大的提 高了物流的信息化和物流服务水平。
国际物流
第一章 国际物流概论
知识目标
了解对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掌握什么是国际物流及国际物流的信息支持系统; 掌握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方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国际物流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思考问题。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国际物流概述 国际物流发展的历史沿革 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及模式 国际物流中的信息流 国际物流标准化
二、国际物流系统模式 (1)系统的一般模式; (2)国际物流系统输入部分; (3)国际物流系统输出部分; (4)国际物流系统的转换部分。
第四节 国际物流中的信息流
一、国际物流信息的特征 1.分布广、数量大、品种多 2.时效性很强 3.具有双向反馈作用 4.具有动态追踪特性
二、信息流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1.反馈与控制作用 2.支持保障作用 3.具有资源性作用 三、国际物流信息管理 1.系统开发周期短、费用低,具有通用性 2.管理信息的覆盖面要广泛,能适应国际物 流系统内外部环节的要求 3.要加强信息的处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