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鉴赏 虚实结合

古诗鉴赏 虚实结合


虚景与实景的关系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1、二者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中心 • 欧阳修《踏莎行》: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 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 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2、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突出中心
拓展: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 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 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 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 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 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 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 己念念不忘亡妻。
•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 做到,虚写国家南北分离, •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人民不能自由 来往, • 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分离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 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答题步骤
• 1、指出实景、虚景 • 2、点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 虚衬实 • 3、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总结:
要分清诗歌中的虚和实,注意规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 香,江风骤雨, •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 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 与愁苦的情景, •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 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 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 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 驿使,满眼骊山。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云:“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 2、已逝之景之境。 •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 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3、设想的未来之境。 •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 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 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 何为诗歌中的 “实”与“虚”?
•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 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 “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 中,引发人的联想。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 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 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注释】(1)开元;天宝,说天宝只是为了音律上的考 虑。(2)驿使;送荔枝的驿站官差。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佳 木葱茏的骊山。 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驿使传送荔 枝这一劳民之举。 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 历史教训,借古讽今,希望当今统治者能从中吸取教训。
• b.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
•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江苏卷) • 送魏二 • 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实写: • 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 虚写: • 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 效果: • 烘托 氛围 • 表达 情感
• 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 样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诗 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 二、实战演练: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西高考) •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 杨万里 •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 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 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