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平阳县南雁镇初级中学庄文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2.知道质量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维护方法。
4.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5.尝试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质量估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观察,感受物体质量,了解测量质量的初步含义。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托盘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形成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和用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渗透STS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讲授、直观演示和体验学习的教学法
【教学器材准备】
一包薯片、一个大桔子、一个小桔子、一个熟鸡蛋、一袋方便面、一包巧克力、一根铁丝,讲台和每两人课桌上有一架托盘天平和砝码、一架电子秤、多媒体课件,天平的使用的视频等。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大小桔子,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桔子的轻重。
学生可以上来掂量一下,得出大桔子重,小桔子轻。
教师问:为什么这两个桔子有轻有重?引导学生得出:
桔子是物体,物体内含有物质,大的桔子里含有的物质多。
分析归纳:所以物体含有的物质是有多少的,科学上用“质量”的概念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上。
举例说明(教师把实物拿在左右手,让学生有更直观更形象的比较):大桔子比小桔子含有的物质多,我们说大桔子比小桔子质量大。
小瓶矿泉水比大瓶矿泉水,组成他们的物质都是水,可小瓶矿泉水里所含的物质少,我们说小瓶矿泉水的质量比大瓶矿泉水的质量小。
一个大铁块跟一小根铁丝所含的物质虽然都是铁,但铁块所含的铁比较多,所以铁块的质量比较大。
因此科学上,我们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
教师在此纠正日常生活中说的“轻、重”,描述的是质量而不是重力。
质量在科学里讲大小,不讲轻重。
教师:课前老师用电子秤称这个桔子,结果显示如下:
现在桔子被老师带到教室来了,再用同一个电子秤称一下,发现什么?原来电子秤显示的数字是0.085,现在还是0.085。
教师问:
桔子从办公室被带到教室,变化了,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变化了,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变化了,没有变化。
铁丝弯曲变形,变化了,没有变化。
进一步阐述概念:之所以他们所含的物质多少没变是因为组成他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也就不变。
教师:何种情况下,这个桔子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学生:咬掉一口,吃了……那质量就变化了,变小了,因为物质减少了。
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完全有物体本身决定,不会因为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找出电子秤上数字的单位,学生找出质量的单位:千克。
教师问:你还知道有哪些单位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单位是斤、两,这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引出质量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斤两吨
1千克=1000千克, 1斤=10两, 1斤=500克,1千克=2斤
(学生发言,教师纠正)
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其他的有关物理量,展示已知身边物体的质量:一个鸡蛋50克、一个苹果150克、一位中学生约50千克、一本科学书0.25千克、一只鸡2千克、一头大象5吨
学生活动:
把事先让学生回家准备的每位同学的质量在班上做个交流,选出质量最大和最小的同学,把数据填写在空格处,随机选取8位同学的质量数据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求出平均值并记录。
引导学生进行估测:
我们对质量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请同学们同学们估测,比一比,看谁的估测能力最好:
一袋方便面、一包薯片、一条巧克力、一个熟鸡蛋(这些可以让学生先不看包装,自己先估测,然后对照一下),学生自己的学习用品如铅笔盒、书包、橡皮擦等质量是多少。
四、测量
我们已经对身边的物体有一定的质量感知,那么倘若我们要精确的知道测量的数据就需要使用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
1、测量工具:图片展示各种测量工具,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磅秤、杆秤、电子称、体重秤等;展示弹簧秤,通过单位了解这个不是质量工具。
从而纠正生活中经常混淆的质量与重量。
2、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认识天平结构:(大家有没有觉得托盘天平与我们生活中的跷跷板比较相似,跷跷板我们经常见到,所以今天我们就借助跷跷板一起来认识托盘天平。
)介绍天平结构,让预习过的学生上来识别天平的结构并说出名称,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完善。
教师结合多媒体,把个部位结构名称表达出来,增强直观性。
着重说明:我们再来近距离看看这个砝码和标尺,谁能介绍一下砝码和标尺?
(砝码的质量,标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量程。
)
观看视频: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托盘天平的整个使用过程。
教师再强调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进一步追问:天平能称量老师的质量吗?为什么?
我们已经认识了天平,现在我们要以天平为助手,称一称你手头的桔子,实验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实验步骤,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3分钟,先写下实验步骤。
3、学会天平使用:
学生活动:首先4人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步骤,称量桔子。
设计单投影展示,教师加以补充纠正,完善实验步骤,并且板书概括。
1):“放”:天平放平
2):“归”:游码归零
3):“调”: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哪边轻往哪边移)
4):“称”: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游码
5):“读”左盘=右盘+游码
6):“收”:物码归原
试试学生对天平的正确读数。
学生体验:称量你手上的桔子
学生活动过程中观察典型错误,用相机及时抓拍,错误呈现,让学生纠正错
误。
五、课堂小结
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六、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