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苗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11月目录一、市场苗推动行业扩容与结构升级 (4)1、“防优于治”的观念改变将助推动物疫苗行业扩容 (4)2、养殖户增加自主防疫行为,提升市场苗需求 (8)(1)养殖规模分化疫苗需求 (8)(2)养殖户趋于专业化、年轻化将加速行业增长 (9)(3)服务式营销引导养殖户需求转向市场苗 (10)(4)毒株变异加速或改变养殖户购买意愿 (11)3、政策或将逐步退出,市场苗将拥有更大空间 (12)4、进口苗性价比优势减弱,国产疫苗有望形成替代 (14)二、行业竞争激烈,景气度与养殖业效益正相关 (17)1、政府招标竞争激烈,“优质优价”政策或将改善现状 (17)2、市场苗收益与养殖效益正相关 (20)(1)企业招标苗收入具有季节性特征 (20)(2)企业市场苗业绩与养殖业收益正相关 (21)三、技术革新与定制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点 (23)1、研发及生产优势确保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23)(1)疫病种类繁多,产品仍以灭活疫苗为主 (23)(2)行业研发体系以科企合作为主 (26)(3)生产工艺改革提高产能和质量,也是未来几年疫苗企业的竞争重点 (31)2、科企合作有望更趋紧密 (33)3、市场苗定制服务或成为营销突破口 (34)4、面对外企的竞争,国企业可选择合作双赢模式 (37)四、标杆分析:美国硕腾(Zoetis)动保公司 (38)1、公司注重拓展国际业务及产品多元化 (39)2、公司研发体系和营销模式 (40)3、我国企业在研发、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方面仍有差距 (41)五、风险因素 (41)1、新型疫病/变异病毒大规模流行 (41)2、养殖业规模化提升进度低于预期 (42)3、企业新产品研发不成功 (42)六、行业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 (42)1、投资策略 (42)2、重点上市公司分 (44)(1)天康生物:动保业务前景乐观,公司业绩高增长可期 (44)(2)中牧股份:疫苗业务有望持续向好,饲料、兽药协同发展 (46)一、市场苗推动行业扩容与结构升级1、“防优于治”的观念改变将助推动物疫苗行业扩容行业概况及规模:动物保健品(动保)行业处于养殖产业链的上游,其基础增长主要依附于我国畜禽养殖的规模变化。
同时,动保产品的种类和使用围也在扩大,其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动物疫苗则是兽用生物制品中最重要的子行业。
2006-2012 年间,我国肉猪出栏量由4.40 亿头增长至4.68 亿头左右,规模化养殖比例由21.80%提升至37%左右。
同时,动保行业规模由200 亿左右增长至约330 亿,五年间复合增速为13.02%。
我们认为,养殖行业规模的提升为动保行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作为动保行业中的主力军,动物疫苗子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根据生猪养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推算到2020 年,生猪、蛋鸡和肉鸡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将有望分别达到70%、55%和80%左右,动物疫苗的行业占比仍将面临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政府角度,动物疫苗可分为强制免疫疫苗(强免苗)和非强制免疫疫苗(非强免苗)两类。
从企业的客户类型来看,疫苗产品可分为政府招标苗(招标苗)和市场直销苗(市场苗),但需提醒的是,强免疫苗并非全部是招标苗,它也有少部分的市场苗;而非强免疫苗,则全部为市场苗。
2013 年政府首次在部分地区(、)实行直补政策,部分强免疫苗(如猪瘟、猪蓝耳病疫苗)可通过企业进行一对一直销。
通过加总各类疫苗的市场容量,我们初步测算出目前行业规模约为82.1 亿元,占兽药行业比例约21%。
其中,强免市场中招标苗的市占率约90%,市场苗的市占率为10%左右;非强免市场则100%为市场苗。
随着政府对招标苗质量要求的提升,采购价格有望得到恢复性增长,我们认为未来5 年,招标苗的整体收入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市场苗方面,随着各疫苗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口蹄疫、蓝耳、圆环、伪狂等单品有望保持较高速增长,带动市场苗整体收入保持30%的增长,经我们测算,5 年后疫苗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62 亿(招标苗87 亿,市场苗75 亿)。
按使用疫苗物种来分,与国外市场不同(宠物疫苗占比较大),国绝大多数(85%以上)疫苗用于猪、禽类动物,这主要和我国畜牧业养殖结构和密度相关。
我们认为,规模化养殖的提升提高了大型养殖企业事前使用疫苗的意识,降低成本(扑杀经济损失更大);从食品安全角度看,由于近几年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肉食中的药物残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防优于治,兽药的使用将被规化并具有下降的趋势,有望被绿色疫苗所替代。
因此,疫苗将是今后动保市场中发展前景最看好的子行业。
相比之下,美国2011 年动保行业规模约为200 亿美元,畜禽产品约占60%,其余40% 则为宠物产品,而疫苗整体规模约为60 亿美元(约370 亿元人民币)。
2006-2011 年间,美国动保行业增速为7%左右,其中行业龙头为2011 年从美国辉瑞医药公司分离出来的硕腾(Zoetis)动物保健公司。
从规模的角度对比来看,假设中国动物疫苗占动保行业规模也可以达到25%的比例,则中国动物疫苗行业现有规模仍有15.5 亿元的增量空间。
那么,如果中国动保行业将保持13% 的复合增速,5 年后整体规模有望达到720 亿元,届时动物疫苗行业规模则将达到195 亿元。
从养殖防疫费用看,过往15 年美国生猪平均防疫支出比为1.73%(约22 元人民币/头),略高于我国平均1.45%(约19 元人民币/头)的现状。
因此,如果我国养殖业的防疫支出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则仍有3 元/头的提升空间。
不过,我们认为两国疫苗行业尚不可进行整体对比,因为我国宠物疫苗行业目前比较混乱、规模较小,产品仍以进口疫苗为主;而畜禽疫苗方面,又因养殖种类(美国以牛、鸡为主)和疫病不同(美国猪瘟、蓝耳病等基本已经消失)而出现差异。
2、养殖户增加自主防疫行为,提升市场苗需求(1)养殖规模分化疫苗需求养殖户的防疫支出差异显著,规模养殖户对防疫产品的需求变高。
2008 年之后,散养和规模养殖户防疫费用占养殖成本比例差逐年扩大,年均差异达到约3.5 元/头。
我们认为,虽然防疫支出占养殖总成本比例较小,但疫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殖企业的效益。
随着规模养殖户不断注重防疫费用的投入,其将推动行业规模的稳步增长,由于规模养殖户更加亲睐市场苗,亦将提升行业对市场苗的整体需求。
(2)养殖户趋于专业化、年轻化将加速行业增长在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的同时,农业人口在缩减、养殖户正趋于年轻化。
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达到流动人口总量的80%。
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农机普及率的提高,使部分人从种植业转向畜禽养殖业,其中年长者以散养为主,而懂得科学养殖技术的年轻人以经营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为主。
这一点在我们的草根调研中也得到证实,无论在或的几家畜禽养殖场,我们所见到的养殖户年龄均在30-35 岁之间。
其中,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还配有专业技术员负责防疫工作,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主人也会利用电脑进行畜禽生长情况监视、疫苗和兽药的支出管理。
我们认为,这些具备科学养殖知识的年轻养殖户非常认可疫苗支出的必要性,清楚一旦发生疫情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养殖户趋于年轻化有望提高动物疫苗产品的需求。
(3)服务式营销引导养殖户需求转向市场苗在疫苗供应过程中,产品的运输、储存极为重要。
如果疫苗无法在2-8℃的环境下保存,高温会使蛋白失去活性,紫外线也将损害核酸。
这都会导致疫苗快速失效,减少养殖户需求。
即使产品抗原含量再高、杂蛋白含量再低,也无法抵抗物理环境的损害。
运输不利在于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不成熟,保存不利在于乡镇防疫员重视度较低。
据统计,截至2011 年我国冷链物流占全民总数比重仅约10%左右,与东欧近50%和美国、日本等国约80%的比例相距甚远。
在我国冷链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疫苗产品无法得到全程覆盖,最终造成产品失效和资源浪费。
对于招标苗,乡镇防疫员的利益并不与终端产品质量挂钩,造成产品保存不当;而只有市场苗企业为求产品效益,才会极其重视全程冷链储存,这也是市场苗的质量优于招标苗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出于对政府苗质量的担心,规模养殖场只是象征性的领取强免疫苗,大部分养殖场并不会去使用它,以免防疫不成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基于对疫病风险的防,养殖场都配有自己的技术员,通过采购市场苗进行防疫。
而对于散养户,强免疫苗虽然免费,但在防疫中心得到的其他服务仍需收费,例如电子耳标、阉割费用、针头等,约4-5 元/头。
所以,散养户在防疫上仅节省了几元疫苗支出,在养殖效益可观时,部分人会转向购买市场苗以确保防疫质量,这点在我们调研中也得到证实。
总的来讲,养殖户的防疫行为主导着市场需求在招标苗或市场苗之间变化,但整体需求趋势仍会随着养殖规模提高、年轻养殖户对疫苗消费的认可而呈现扩容态势。
(4)毒株变异加速或改变养殖户购买意愿市场苗的渗透率与疫病变异速度也有一定关系。
养殖业几乎每年都有新疫情发生,且毒株变异速度加快。
而疫苗的研发周期较长,所以在疫情加速变异的环境下,现有疫苗可能发生毒株不匹配的现象。
比如近几年变异较快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市场上尚无研制成功的H7N9 禽流感疫苗,且现有的H5N1 禽流感疫苗的防疫效果可能不理想,从而减少其产品需求。
我们认为,毒株的加速变异将缩短企业现有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传统上为4-6 年),而市场苗生产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上反应灵敏,或有望提高市场苗的渗透率。
3、政策或将逐步退出,市场苗将拥有更大空间农业部今年秋防提高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意在引导企业产品结构升级。
政府部门也已经意识到,相比市场苗,招标苗的杂蛋白较高、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养殖户领后弃用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但介于政府苗的计划经济特性,在限价招标且标准不高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安于现状并无动力进步。
我们认为仅提高口蹄疫疫苗标准无法促进行业全面进步,所以农业部未来有望逐步提高其他四款强免疫苗的质量标准。
不过,如果限价招标的机制不改变,难免后期企业间的竞争会再次导致价格下跌并降低利润。
试点直接补贴市场苗政策,有望促进市场苗需求升级。
9 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首次表示将推进强制免疫财政补助政策改革试点工作,即从原来政府购买疫苗分发给养殖户的方法,转变为养殖户自行选择市场苗产品,政府按招标苗全国统一价格进行现金补贴的方法。
我们相信这一试点工作,正是基于目前养殖户领后弃用、质量较低等现象而尝试的新型政策,政府可能在探索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行业向市场苗转型的可行性。
据我们了解,今年政府或将选择和两省作为首批直补政策试点地区,补贴品种主要集中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猪瘟等疫苗产品上。
直补政策主要针对规模养殖户,在我国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下,直销苗的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