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苗行业分析报告目录1 口蹄疫疫苗市场未来继续强劲 (1)1.1畜牧业头号杀手——口蹄疫 (1)1.2受政策影响市场结构化的调整 (4)1.3市场格局的调整 (11)2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市场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14)2.1从H5到H7的亚型禽流感疫苗 (14)2.2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未来发展 (15)3 总结 (17)图目录图1:PCP(Progressive Control Pathway)-FMD阶段划分 (2)图2: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及预测 (3)图3:2016年我国不同动物疫苗市场规模(亿元) (3)图4:2016年不同接种对象销售额占比 (3)图5:口蹄疫市场苗市场规模及增速 (4)图6:2007-2015不同数量阶段出栏量变化 (6)图7:2007-2015年全国出栏量变化(户) (6)图8:2010-2018年中国上市养猪企业生猪出栏量变化(万头) (7)图9:2016-2017部分饲料企业出栏量变化(万头) (8)图10:强制免疫苗包括政府招采苗与市场苗 (9)图11:口蹄疫生产企业市占率(市场苗) (13)图12:口蹄疫生产企业市占率(招采苗) (13)图13:2011-2015中国五省家禽出栏量变化(万头) (15)表目录表1:全球7大病毒库 (1)表2:全球FMD控制策略下组成部分1(FMD控制)不同PCP阶段的主要活动 (2)表3:国家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相关政策法规 (5)表4:2010-2018年中国上市养猪企业生猪出栏量(万头) (6)表5:2015-2016年中国上市饲料公司饲料销售额(万吨) (7)表6: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主要内容 (8)表7:口蹄疫政采苗和市场苗的区别 (9)表8:广东省口蹄疫疫苗招标情况 (10)表9:“先打后补”政策部分试点企业 (10)表10:2020年口蹄疫市场苗潜在市场空间估算 (11)表11:7家口蹄疫生产企业概况对比 (12)表12:7家口蹄疫生产企业疫苗对比 (12)表13:2017年我国公布的H5亚型禽流感疫情 (14)表14:2017年前三季度禽流感疫情爆发情况 (14)表15:获得H5与H7亚型禽流感疫苗生产资质的企业 (16)表16:企业H5+H7禽流感疫苗近两年中标价格对比(元/万毫升)(元/万毫升) (16)1 口蹄疫疫苗市场未来继续强劲1.1畜牧业头号杀手——口蹄疫口蹄疫(FMD)系畜牧业的“头号杀手”。
它是一种家畜、常见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的全球性动物传染病,具备急性、热性、高接触性等特点。
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被WHO列为A类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口蹄疫极易传播、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动物感染的发病率几乎达100%。
发病期伴有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和溃烂等症状,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不高,妊娠母猪发病死亡率在10%-30%,但仔猪感染呈恶性病型,死亡率可达50%-70%。
由于口蹄疫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
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口蹄疫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口蹄疫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
牲畜感染口蹄疫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控制口蹄疫的通行策略是分阶段、分区域、从免疫无疫到非免疫无疫逐步控制。
由于口蹄疫对畜牧业、食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全球多个地区和国际组织都高度重视防控口蹄疫情的传播。
2011年,FAO和OIE联合采用《FMD渐进性控制途径》(PCP-FMD),2012年6月,FAO和OIE正式发布了全球FMD控制策略,提出了15年内FMD的控制目标,即在15年内,目前处于PCP第0-3阶段的国家应提升2个阶段;已经获得OIE无FMD 认可的国家/地区继续维持无疫或进一步提升。
处于PCP第0-2阶段的国家是全球FMD控制策略的重点。
40%的OIE成员制定了FMD官方控制计划,通过免疫、扑杀、监测、移动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口蹄疫情的发生。
截至2015年7月1日,全球已经有49%的OIE成员被认可为无FMD国家/地区。
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I 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
O型和A型为全球广泛分布的血清型,Asia I型局限性地区循环,南非型仅限非洲,C型自2004年起未有案例报告。
根据流行毒株的差异,口蹄疫共分为7个病毒库,他们分布在全球各个口蹄疫流行区。
表1:全球7大病毒库全球控制FMD的主要策略是分阶段、分区域、从无免疫到非免疫无疫逐步控制。
2009年OIE和FAO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球FMD大会,统一制定全球FMD控制计划并成立全球FMD工作组,负责制定全球FMD控制草案,2011年,FAO和OIE联合采用《FMD渐进性控制途径(PCP-FMD)》,作为FAO/FMD全球FMD控制策略的主要内容。
2012年6月,FAO和OIE正式发布了全球FMD控制策略,提出15年内控制FMD控制目标。
图1:PCP(Progressive Control Pathway)-FMD阶段划分表2:全球FMD控制策略下组成部分1(FMD控制)不同PCP阶段的主要活动我国目前处于PCP第3阶段,口蹄疫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流行情况比较复杂,O 型、亚洲I型、A型3种血清型口蹄疫病毒并存,猪牛羊等易感动物都有感染。
其中,虽然亚洲I型持续多年无疫,但A型零星散发,O型更是呈地方性流行,加之周边国家、地区常年发生口蹄疫,境外疫情传入风险极大,特别是来自境外的O型、亚洲I型、A型变异毒株以及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等其他血清型口蹄疫,我国口蹄疫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在2005、2009、2010、2013等A型O型口蹄疫疫情发生,年均发生18起,2017年至今,农业部公布了7起口蹄疫情,扑杀数最高达千头。
国内市场对于口蹄疫疫苗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意味着疫苗生产企业研发能力、生产工艺面临挑战,也预示着口蹄疫疫苗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全球及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根据Marketsand Markets 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球动物疫苗市容量约为60.8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86.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5.9%。
全球动物疫苗传统市场主要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基于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高度成熟等因素,欧美动物疫苗市场增长放缓,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动物疫苗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动物疫苗市场的新亮点。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由2000年的约10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03亿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预计未来五年动物疫苗行业仍将维持较快增长,到2022年将增长到325亿元左右。
图2: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及预测物疫苗市场口蹄疫疫苗市场规模大、竞争企业少,是当前国内动物疫苗市场容量最大的品种。
据产业信息网统计,2015 年市场容量约30 亿(市场苗约10 亿,招采苗约20 亿)。
2017年以来农业部组织全国收益系统减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出实招、破难点,疫病防控策略全面优化升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使得规模化养殖比例逐步提高。
从图3动物疫苗市场规模来看猪用疫苗仅次于禽用疫苗,近80亿元。
在图4不同接种对象销售额占比中,猪用疫苗占到了38%的比例,因此可以判断未来口蹄疫疫苗市场规模以及销售占比会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
图3:2016年我国不同动物疫苗市场规模(亿元)图4:2016年不同接种对象销售额占比图5:口蹄疫市场苗市场规模及增速过去数年及未来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能够保持较高增速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 第一,现代农业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疫情爆发可能引起大面积感染,动物防疫和治疗成为高密度、规模化养殖的常规性需求,且越来越重要;第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和实施标准越来越严格,对养殖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的防疫体系有利于大大降低动物生病的概率,减少药物的残留,并节约了处理生病动物的成本和人力。
因此,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的推进和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日渐严格,养殖业不断标准化、规范化,更加清洁的、零污染的大规模养殖对高品质动物疫苗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五年内我国动物疫苗产业有望继续维持较快增长,到2022年将增长到325亿元左右。
由于我国家禽家畜养殖以生猪、禽类为主,加之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为强免疫病,故猪用、禽用疫苗市场规模较大,2016年分别为75.9亿元、94亿元左右,销售额占比也较高,分别为38%、47%。
从不同的销售渠道来看,受历史及政策原因影响,政府招采苗的占比居多,约为57%,而市场苗占比则为43%。
从产品来源来看,我国动物疫苗以本土生产为主,2015年本土销售额占比约为91%,而进口占比仅为9%左右。
1.2受政策影响市场结构化的调整1.2.1环保政策加速规模化养殖近几年,政府在畜禽业环境治理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
2014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执行;2015年,新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此后农业部出台《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以贯彻实施“水十条”;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环境保护税法》印发,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完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作出部署。
0%10%20%30%40%50%60%70%80%90%100%0510152025302013A2014A2015A2016A 2017E市场规模(亿元)增速表3:国家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相关政策法规其中2016年12月出台的《方案》,要求企事业单位持证排污,按照所在地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环境安全的要求承担相应的污染治理责任,多排放多担责、少排放可获益。
养猪企业作为排污严重的范畴,理应遵循方案要求,超标排污的养猪企业就要承担一定的环境治理责任。
到2020年,所有的养猪企业都应取得排污许可证,否则猪场就有可能面临关闭或其他环境责任处罚。
据统计,2015年因禁养限养政策退出养殖业的就有500万户之多,那么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无疑会在环保门槛上进一步加剧养猪业的变革。
因为养殖水平的差距,散养户在排污的管控上是远远低于规模化养猪场。
所以,在排污许可证制度下,散养户有可能会首先成为利益的受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