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差别阈限原理

差别阈限原理


可口可乐的商标在一百多年里历经了多次变 化,但总体上消费者并未明显感觉到,这是 因为每次变化的幅度非常小,可口可乐在世 界各地的商标变化都是通过运用相近的字体 和风格,控制在差别阈限之内,使消费者对 商标的整体感觉保持了一致。
品牌因其较强的号召力与心理附加价值,可 以令相同的产品产生不同的感知效果,因此 通过培养、塑造不同的品牌形象也可实现减 小差别阈限的目的。
“人对刺激变化的感受性与刺激量的变化存在 一定的关系。心理物理学研究表明,刺激从 原有强度上变化至最小可觉差是一个恒定的 比例常数,而不是绝对的差数,
这种关系可表达为:△S/S=K,其中S是原有刺激值, △S是对S的最小可觉差值,K为比例常数,亦称为 韦伯分数。”“人们把上述关系称为韦伯律,该定 律提示了一种可能性:如果已知K与S的值之后,便 可预测在原有刺激值上需要作多大的变化,才能为 人们所觉察(△S=K·S)”
5C318小组
问题
2、联系现实消费活动,举例说明 差别阈限原理在价格策略、包装策 略、品牌策略等方面的应用
什么是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阈限
在刺激物能引起感觉的基础上,如果变化刺 激程度,并不是量的任何变化都能被我们觉 察出来的。只有刺激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数 量,才能引起一个差别感觉。我们把刚刚能 够引起感觉变化的事物属性的的最小差异量 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虽然两种实验中 购物者实际节省的都是5元,但是在A中,5 元相对于价格总额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在B 中,5元相对于价格微不足道。
这就是营销学中著名的韦伯-费希纳定律定律:购 买者对价格的感受与基础价格的水平有关,购买 者对价格的感受更多地取决于相对价值,而非绝 对价值。 根据韦伯-费希纳定律,购买者对价格 变化的感受更多的取决于变化的百分比,而非变 化的绝对值;并且在产品价格之上之下各有一个 界限。将价格调整至价格之外容易被购买者觉察 到,而在界限之内调整却往往被购买者所忽视。
原刺激物强度越高,差别感觉阈限也越高, 最小感觉差别就越大。
这就提醒我们,在广告作品投放之前,如果 可以通过事前检测计算出消费者的平均韦伯 分数,那么就可有效预算出引起他们觉差的 最小刺激值,参照此数据进行经济性的媒体 排期策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韦伯-费希纳(费勒)定律是营销学中研究购买 者价格差异感受的一条定律。所谓价格差异 感是指当购买者在面对价格的调整、变化或 者不同价格时的心理认知程度。
差别阈限原理在商标包装方面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商品持续时间的延长,如 何能使商品的包装既不失去由于多年广告宣 传已使消费者熟悉和容易识别的优点,又能 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世界性的产品,如何 使商品的包装既体现各国的不同特征,又保 持相对的一致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营销 者精心设计每一产品的包装与商标,进行低 于差别阈限的微妙变化,从而使消费者觉察 不到商标和包装的改变。
那么,在哪种情况下你会 改变到其他商店去购买?
实验的结果是,在A实验中大约68%的人会 换一家商店去购买,B实验中大约29%人会愿 意换一家商店去购买。这种实验的结果有什 么特别的含义吗?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两组实验中的价差, 就会发现两组实验的差价其实是一样的(都 是5元),所以实验结果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 于,如果购物者都是理性经济人的话,为什 么在相同的经济损益面前,其行为却有如此 的不同呢?
如果消费者能够对价格的差异作出理性的判 断,那么当绝对的价差—样时,就应该产生 相同的行为。但是实践和实验的结果都表明, 购买者对同样的价差的反应并不相同。下面 是两个不同假设条件的实验:
实验A:假设你所光顾的文具店计算器的价 格是20元,而有人告诉你其他商店的价格是 15元。 实验B: 假设你所光顾的文具店计算器的价 格是120元,而有人告诉你其他商店的价格是 115元。
百事可乐以世界巨星演绎出“年轻一代的选 百事可乐 择”,将喝可乐变为享受青春生活;而“非 常可乐”则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诉求, 通过不同的形象演绎将同样的饮料赋予了另 一种个性特征。
麦当劳凭借快餐业老大地位,令消费者就餐 麦当劳 时总能因优越感而发现其薯条与鸡肉的特别 美味。
肯德基以产品创新为重点,不同的品牌形象 肯德基 也令相似的食品产生迥异的口感体验。由此, 以独特的品牌个性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区隔, 进而增强消费者的感知,可更好的促进销售、 巩固市场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