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湖心亭看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
首先,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和能力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 朗读和背诵全文。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确定为: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默读、齐读、自由读、品读,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做到理解成诵,感悟文章的内容。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鉴于此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些学法的设置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学会自主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上七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师: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被誉为“人间天堂”,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你记得的描写西湖的作品有哪些?
今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欣赏冬天的西湖,肯定另有一番滋味。
(了解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明亡后,他不忘故国,参加反清斗争,后入山隐居,著书以终。
他在回忆录中说:“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其作品多缅怀往日繁华生活,寄寓故国之思,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
本文出自《陶庵梦忆》)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注意停顿及红色字词的读音。
(先标注
在书上然后伴着优美的音乐来自读课文)
(1)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2.小组合作,自主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解释红色词语,疏通
文意。
(老师已经给出了本课的重点字词请同学们注重注意,并标注在书上)
(1)一:上下一白(全)惟长堤一痕(一道)
(2)是:是日更定(这)是金陵人(是)
(3)白:上下一白(白色)强饮三大白(酒杯)
小结:概括每段内容。
(第一段写作者到湖心亭看雪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
第二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
3.迅速找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天气状况,并简要说说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记叙张岱晚上到湖心亭看雪及湖上奇遇。
)(三)品读赏析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字吗。
(他是个“痴”人。
)哪些方面可看出张岱很“痴”?
1、为痴行。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
这么冷的天。
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孤怀雅兴,超凡脱俗、孤芳自赏、清高孤傲、卓然独立。
)
2.品痴景。
1)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2)这雪景有何特色?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雪景吗?
苍茫、阔大、广袤无边、朦胧、缥缈、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3)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写景有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
用词形象有特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
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西湖雪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
正是在这种满世界白茫茫一片的雪
景的衬托下,眼前的具体景物都显得很渺小。
白描原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3.悟痴心。
背诵景物描写部分,说说这样的雪景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忧郁、惆怅、孤独。
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找出文中体现出作者游湖看雪心境的词语,说说作者“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独——与众不同喜——知己之乐痴——醉情山水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六)小结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