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一)屋面防水施工质量控制(1)防水基层质量控制要点1)基层表面应平整牢固,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表层坡度准确,无起砂、起皮、空鼓等缺陷。
2)基层表面应清洁,干燥程度应根据所选防水卷材的特性确定。
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3)基层阴阳角圆弧处、穿墙管、预埋件、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部位,应用密封材料及胎体增强材料进行密封和加强,然后再大面积施工。
(2)防水层所用材料进场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同时在现场使用前,做见证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进场的防水卷材应检验下列项目: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可溶物含量、拉力、最大拉力时延伸率、耐热度、低温柔性、不透水性;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断裂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
(3)防水卷材按不同品种、规格的卷材应分别堆放,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处,应避免雨淋、日晒和受潮,严禁接近火源;并应避免与化学介质及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接触。
(4)卷材防水层的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熔法和焊接法不宜低于-10C;2)冷粘法和热粘法不宜低于5℃;3)自粘法不宜低于10℃。
(5)卷材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卷材防水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等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
铺贴方向、顺序和层数,搭接位置、方向和长度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卷材冷粘施工时,胶接材料要根据卷材性能配套选用胶粘剂,胶粘剂调配要专人负责,不得错用、混用。
3)卷材防水层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应及时做保护层。
(6)双组分或多组分防水涂料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应采用电动机具搅拌均匀,已配制的涂料应及时使用。
(7)进场的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应检验下列项目: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固体含量、干燥时间、低温柔性、不透水性、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2)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和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固体含量、低温柔性、不透水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3)胎体增强材料的拉力、延伸率。
(8)防水涂料包装容器应密封,容器表面应标明涂料名称、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号、生产日期和产品有效期,并应分类存放。
反应型和水乳型涂料贮运和保管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溶剂型涂料贮运和保管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并不得日晒、碰撞和渗漏;保管环境应干燥、通风,并应远离火源、热源。
胎体增强材料贮运、保管环境应干燥、通风,并应远离火源、热源。
(9)涂膜防水层的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乳型及反应型涂料宜为5~35℃2)溶剂型涂料宜为-5~35℃:3)热熔型涂料不宜低于-10℃:4)聚合物水泥涂料宜为5~35℃。
(10)涂膜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涂料防水层分为有机防水涂料和无机防水涂料。
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
施工前应对节点部位进行密封或增强处理。
2)涂料防水层不宜留设施工缝,如面积较大须留设施工缝时,接涂部位搭接应大于100mm,且对接涂部位应处理干净。
3)胎体增强材料涂膜,胎体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
4)涂料的配料温度、配料用量和顺序、搅拌时间和强度、施工环境温度、涂膜遍数和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涂料防水层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应及时做保护层,以防涂膜损坏。
(11)进场的密封材料应检验下列项目:1)改性石油沥青密封材料的耐热性、低温柔性、拉伸粘结性、施工度;2)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的拉伸模量、定伸粘结性、流动性、表干时间。
(12)密封材料应防止日晒、雨淋、撞击、挤压,保管环境应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远离火源、热源;乳胶型密封材料在冬季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密封材料应按类别、规格分别存放。
(13)接缝密封防水的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改性沥青密封材料和溶剂型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宜为0~35℃;2)乳胶型及反应型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宜为5~35℃。
(二)室内防水施工质量控制(1)建筑室内工程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出厂检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现行标准及设计要求。
材料进场时应按规范规定见证取样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2)建筑室内防水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对上道工序未经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防水层完成后,应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采取保护措施。
(3)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坚固,不得有疏松、起砂、起皮现象。
基层排水坡度、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厕浴间、厨房的墙体,宜设置高出楼地面150mm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泛水。
主体为装配式房屋结构的则所、厨房等部位的楼板应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
(5)厕浴间、厨房等室内小区域复杂部位楼地面防水,宜选用防水涂料或刚性防水材料做迎水面防水,也可选用柔性较好且易于与基层粘贴牢固的防水卷材。
墙面防水层宜选用刚性防水材料或经表面处理后与粉刷层有较好结合性的其他防水材料。
顶面防水层应选用刚性防水材料做防水层。
室内防水工程不得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
(6)穿楼板管道应设置止水套管或其他止水措施,套管直径应比管道大1~2级标准;套管高度应高出装饰地面20~50mm。
套管与管道间用阻燃密封材料填实,上口应留10~20mm凹槽嵌入高分子弹性密封材料。
(7)二次埋置的套管,其周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级(0.2MPa),并应掺膨胀剂。
二次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应清理干净后进行界面处理,混凝土应浇捣密实。
加强防水层应覆盖施工缝,并超出边缘不小于150mm。
(8)厕浴间、厨房四周墙根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应小王250mm,其他墙面防水以可能溅到水的范围为基准向外延伸不应小于250mm。
浴室花酒所在及邻近墙面防水层高度不应小于1.8m。
(9)防水砂浆施工前,设备预埋件和管线应安装固定完毕。
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清洁,并应充分湿润,无积水。
砂浆防水层平均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最薄处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
(10)铺贴墙(地)砖宜用专用粘贴材料或符合粘贴性能要求的防水砂浆。
(11)地漏与地面混凝土间应留置凹槽,用合成高分子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处理。
地漏四周应设置加强防水层。
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150mm。
防水层在地漏收头处,应用合成高分子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处理。
(12)墙面与楼地面交接部位、穿楼板(墙)的套管宜用防水涂料、密封材料或易粘贴的卷材进行加强防水处理。
墙面与楼地面交接处、平面交接处、平面宽度与立面高度均不应小于100mm。
穿过楼板的套管,在管体的粘结高度不应小于20mm,平面宽度不应小于150mm。
(13)卷材铺贴方法和搭接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搭接宽度正确,接缝严密,不得有皱折、鼓泡和翘边等现象。
(14)防水施工完毕后的楼地面向地漏处的排水坡度不宜小于1%,地面不得有积水现象。
(15)洗脸盆台板、浴盆与墙的交接角应用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密封材料嵌填严密,粘结牢固,表面平整,不得有开裂、鼓泡现象。
(16))防水层施工完后,应进行蓄水、淋水试验,观察无渗漏现象后交于下道工序。
设备与饰面层施工完毕后还应进行第二次蓄水试验,达到最终无渗漏和排水畅通为合格,方可进行正式验收。
(17)楼地面防水层蓄水高度不应小于20mm、独立水容器应满池蓄水,(地面和水池的蓄水试验时间均不应小于24h;:墙面间歇淋水试验应达到30min以上进行检验不渗漏。
(三))地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方案控制要求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应根据工程规划、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结构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
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2.冻融侵蚀环境地下工程控制要点处于冻融侵蚀环境中的地下工程,其混凝土抗冻融循环不得小于300次。
结构刚度较差或受振动作用的工程,宜采用延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3.防水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
(2)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土。
(3)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4)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焊缝连续、不得漏焊。
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
(5)在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6)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但不得采用电热法或蒸汽直接加热法。
4.水泥砂浆防水层质量控制要点(1)水泥砂浆防水层应在基础垫层、初期支护、围护结构及内衬结构验收合格后施工。
施工前应将预埋件、穿墙管预留凹槽内嵌填密封材料后,再施工水泥砂浆防水层。
(2)防水砂浆宜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
应分层铺抹或喷射,铺抹时应压实、抹平,最后一层表面应提浆压光。
(3)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得在雨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
冬期施工时,气温不应低于5℃。
夏季不宜在30℃以上或烈日照射下施工。
(4)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5)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拌合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施工中不得任意加水。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
潮湿环境中,可在自然条件下养护。
5.卷材防水层质量控制要点(1)卷材外观质量、品种、规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2)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应干浄、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
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粘结材料的材性相容,基层处理剂喷涂或刷涂应均匀一致,不露底,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3)卷材防水层基面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并应符合所用卷材的施工要求。
(4)不同品种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应辊压粘贴牢固,卷材表面不得有扭曲、皱折和起泡现象。
低温施工时,宜对卷材和基面适当加热,然后铺贴卷材。
(6)铺贴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应采用冷粘法施工,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应根据胶粘剂的性能控制。
(7)铺贴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接缝采用焊接法施工时,应先焊长边搭接缝,后焊短边搭接缝。
(8)铺贴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时,应采用配套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