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学习心得
刘清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在这样一个充满收获与希望的季节,我们
来到了美丽的泉城---山东济南,有幸参加了“全国新语文阅读和写
作模式研讨会”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我更是有幸聆听到了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专题报告,齐静老师的“比较阅读”专题报告,以及
邢淑红老师的“主题阅读”专题报告。

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但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深远悠长……
其中使我内心受到触动最大的是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
讲座,韩老师干脆利索而又不失亲和,我不但佩服韩老师的谦虚和真诚,而且佩服她的大胆改革。

她说:“我不是学者,不是专家,就是一位区区的小学语文教师。

每天带领孩子认认字,读读书,也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她说:“今天我向朋友们推广的做法,你们可能做不到,因为你
们的大教育背景不允许你们做。

你们忙着应付月考、期中考试、期末
考试,哪来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呢?”足见韩老师的谦虚与真诚。

是呀,“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5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

韩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

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
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

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
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

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
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
键词:
-
时间关键词:课内。

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她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
教材外的读物。

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读一本书效果最好,读完一本
换一本。

质量关键词:海量。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平均识字量超过2000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

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

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
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

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
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方法关键词:阅读。

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
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讨论一下。

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

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可是要真正地将读书活动进行到底,时间必须有所保障。

为此,
韩老师向校长提出要求,取消考试,为海量阅读的试验提供时间的保证。

虽然开始遭到了部分家长或老师的质疑,然而实践证明,海量阅
读与考试并不冲突。

孩子们没有了考试的枷锁,会更有充足的时间来徜徉在书海中,获得读书的乐趣。

在广泛阅读中,孩子们的识字量突
飞猛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远远高于平行班,至于生字的书写这道难题在韩老师的集中训练中也迎刃而解。

孩子们不再视复习期为灾难日,那快乐的情绪,强烈的读书欲望正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所期待的。

学校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学生”,具备从学习中体味到快乐和幸福的
能力的学生。

韩老师的这种大胆改革的魄力令人佩服。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实现了真正的教
学相长。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
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实现教学
相长的关键是阅读。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一个传播文化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增
长见识,就可能逐步实现课堂上的对等交流。

所以说,和学生一起阅读——这是一条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成长的通衢大道。

-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我会尽力将所思所感践行在教学实际中,
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
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让语文教育焕发
出绚丽的光彩,让我们的孩子变得阳光、幸福,让轻负担高效率的教
育梦想成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