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上的讲话同志们:市区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今天开学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教育局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1700 多名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新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祝愿你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为我市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四有新人建功立业、作出贡献。
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快更好地熟悉我市特别是市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对策措施,进一步了解现行的教育政策法规,共同研讨教育教学方法,使大家能尽快地胜任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对办好这个培训班,市教育局十分重视。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给大家介绍我市教育的概况,然后介绍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及五大战略,最后对各位新教师提一些希望与要求。
第一个问题:全市教育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市现有普通高校3所,其中2所为本科院校,即XX工学院和XX师范学院为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即BB学院;市区现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 所,其中省属中专校2 所(XX卫校、XX纺校),普通中专校12所,其中1所为民办中专,2 所为中等师范学校;市属普通中专校9 所(农校、轻校、建校、工业学校、鲁艺、体校、盐师、阜师、XX兴艺中专),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 所(一职中、二职中),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 所(技校、交校)、职业中专校4 所(机械职工中专、物资职工中专、供销职工中专、粮食职工中专)。
全市现有普通高中82 所,初中383 所,小学1666 所,职业中学27 所,幼儿园1685 所,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机构425 个。
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教职工82407 人,专任教师69651 人,全市大中小学(含幼儿园)在校生138 万人。
概括我市教育工作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两基”成果不断巩固。
1994 年,在苏北率先实现“两基”,1996年开始实施“双高两基”,1997年XX市被HH省政府表彰为“教育先进市”,2004 年6 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联合表彰为全国实施“两基”先进地区。
二是教育资源逐步优化。
“十五”以来,通过布局调整,到2005 年底,全市小学净减少21 64所,初中净减少241 所,高中净减少16所。
2005 年全市消除所有结存危房41 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校舍53 万平方米,在苏北率先实现当年危房当年消除的“无危房”目标。
三是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示范高中9 所,省级重点高中27 所,普通高中在校生数11.87 万人;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9 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7.8 万人。
2005 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5.57%,比2004 年增加9.69 个百分点,今年将达到80%。
四是教育质量有所提高。
普通高考连续三年创下了本科达线人数超1 万、录取总数超2万的记录;我市普通高考和职教对口高考录取总数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普通高考万人口本科达线人数,在全省位居中上游水平,今年全市3.5 万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0392 人,比去年增加765人,增幅8%。
职教对口单招3297 人参加考试,1063 人达本科录取线,上线人数占全省计划招生数的1/3 。
五是市区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市区有国家级示范高中2 所,省重点中学2 所,一般中学6 所,国家、省级职业高中2 所,九年制学校1 所,小学35 所,幼儿园60 所,民办中小学4所。
盐中、市一小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今年秋学期正式招生。
全市教育正在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体系,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九件大事:1狠抓X中、一小南校区建设。
按照时序进度认真搞好两校南校区主体建筑及部分配套设施的建设,两校主体建筑在5月初全部圭寸顶。
积极构建两校南校区的运行机制,同意X中筹建XX市高级实验中学,市一小筹建XX市实验小学,两校南校区实行公有民营新机制。
2 、改革招生办法。
为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考压力,把重点高中60%的计划定向分配到初中。
为充分满足学生的择校愿望,促进重点高中的竞争办学,全市老十所省级重点高中首次实行“零志愿”录取。
市区热点初中招生首次实行“电脑派位”,XX市初级中学、XX市亭湖初级中学电脑派位录取数占招生总计划的25%。
3、调研督查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
4 月份,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带一个组,到定点县(市、区)和学校就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职教发展、教育收费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督查,形成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规范教育收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4、研究市区中等职教资源整合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针对市区职教体制交叉、多头办学、优质资源短缺等实际,在大量调研摸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市区职教资源整合问题,已形成初步方案,待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
5、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出台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见》,8 个县(市、区)申报参加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大丰、建湖已接收省初步验收。
推荐了一千多名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举办了新课程教学观摩会,开展“新理念•新课堂”宣讲活动。
在普通高中开展“学衡水”活动,初中继续开展“学洋思”活动,小学推进特色建设。
6、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
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强职教南北对口协作,上半年全市与苏锡常地区29 所职业学校进行合作办学。
加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行“职教移民”,拓宽职教毕业生就业渠道。
积极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
7、推进教育法制化工作。
对1983 年以来制定的100 多件教育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接受了市人大《教师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举办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培训班,对市区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进行了年检,开展教育基建维修工程专项审计,印发了《关于在市直教育系统建立科级干部廉政谈话制度的意见》,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月”活动。
8、大力治理教育乱收费。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治理教育乱收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开展规范收费学校创建活动,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行风热线”举报。
9、创建服务型、学习型机关和学校。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重抓本级,完善局机关服务承诺制,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有挂钩联系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规定全年在联系县(市、区)下乡镇达三分之一以上,每学期到联系市直学校听取工作汇报两次。
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社会关注教育、教育服务社会、诚信在XX教育”大型活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第二个问题: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及战略:一、教育面临的形势。
经济跨越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教育必须适度超前发展。
“富民强市、跨越发展,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总揽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全局性工作。
富民强市前提是富民,基础在教育;小康不仅是总体上的小康,而且是全面的小康,包括教育小康。
现在各级领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全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教育,这是我们的潜在优势。
经济要跨越,社会要进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努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认真落实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战略,率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经济在发展, 财政在增长,教育投入将会不断增加。
“十五”以来,我市经济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发展,财政收入也是大幅度地增长,教育投入虽然与发展需求相比明显不足,但也在逐年增长。
从近两年看,2004 年全市国拨教育经费比2003 年增长16.4%,2005 年比2004 年增长18.69%。
我市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12%,到2007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 万元;到201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3 年翻两番,到建党100 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三番,财政收入翻四番。
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必将使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需求在增长,改革在深化,办学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住房、教育等已成为消费的热点,而且教育是难得的买方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人才竞争的激烈,广大群众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投资主体将逐步呈现多元化,办学形式将逐步呈现多样化。
为此,办学效益问题将逐步凸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不断提高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
规模在扩大,结构在调整,办学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巩固提高,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逐步普及,随着终身教育、全民教育体系的建立,教育的总体规模将不断扩大,这是大势所趋。
但发展教育不是仅仅追求量的扩张,在积极扩展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要调整好教育的结构,提高教育的质量,提升办学的水平。
我们在看到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一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尚未真正到位,观念性、体制性、保障性方面的问题仍较突出;二是初中持续的入学高峰与高中阶段扩大招生规模的双重压力,带来校舍、设备和师资的严重不足;三是投资的不足,师资的紧缺与流失,带来了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差距在拉大;四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较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教育部门与学校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
面对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未来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创新,为全省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优质教育体系作出贡献,大力实施教育协调化、教育均衡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法制化战略,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跨越。
我市教育发展的战略步骤是:(1)从现在起到2007年,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基础教育,25%的乡镇和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稳定在80%以上,普职比在5.5 :4.5 左右。
(2)到2013年建市30 周年,全市基础教育再跃升一个档次,60%的乡镇和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稳定在9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力争达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5%,消除文盲。
(3)到2020 年,要达到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完善的XX现代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