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29张PPT)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29张PPT)
关于宗教
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 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 —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 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而且是全球8亿多天主教徒的信 仰中心。圣彼得教堂是目前全世 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梵蒂冈将一 个宗教的神奇演绎得美轮美奂。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三、追求幸福的回响(宗教改革的影响) 依据以下图片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上查 断理 头一 台世
被 送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三、追求幸福的回响(宗教改革的影响)
1.性质:资__产__阶__级__反对__教_会__和__封_建__统__治__的_思想和政治运动 2.影响: (1)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腐败,兜售赎罪券
黑
在
暗 篇
赎德 罪国 券兜
|
售
压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
抑
皆因自身的腐败。” 只要买赎罪券,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束 即使谁杀害了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
缚 便可以洗净罪恶了。
——摘自《西方宗教史》
一、穿透黑暗的曙光(宗教改革的背景)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C.路德教派的教徒 D.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清教徒
模拟 考场
3.(2013·山东日照一模·7)关注时代特征,是 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 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 括,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 )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
一、穿透黑暗的曙光(宗教改革的背景)
片段三 修士路德发誓终身不
婚,过着禁食、抑欲、 守夜的苦修生活,希望 得到救赎。
路德还获得了两次到罗 马教廷参观学习的机会, 然而天主教会、教皇的 权威和腐败,却让他很 失望甚至愤怒。
一、穿透黑暗的曙光(宗教改革的背景)
黑 暗 篇 | 压 抑 束 缚
结合材料分析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腐败体现在哪?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希腊先哲 提倡怀疑,强调人的价值
文艺复兴 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 人
路德:人灵魂得救自主权 宗教改革
的
加尔文:世俗奋斗获成功
解
启蒙运动 天赋人权, 理性至上
放
自然科学 人征服自然,创造未来
1.(2013·广东广州一模·20)下列言论,符合 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 )
①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 ②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
模拟 考场
请以“人的解放”为题,根据今天和本单元所学以及 课后自主收集材料,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感受。
同学们,再见!
经济: 最大封建主
黑 暗 篇 | 压 抑 束 缚
宏伟的庄园
中世纪天主教会占 据了各国土地的1/3, 甚至更多。并向全体 居民征收十一税。 (收入的十分之一交 给天主教会)
——恩格斯
天主教会对各国的 敲诈尤其以德国最为 严重,德国甚至被戏 称为“教皇的奶牛”。
政治: 教权高于王权
黑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佛教(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东正教
基督教(1世纪) 耶稣
伊斯兰教(622) 穆罕默德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小知识:基督教3世纪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1054年分 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部教会与罗马为首的西部教 会。东部教会自称东正教;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公教会 (天主教会)。16世纪宗教改革中诞生新教。 注释: 世界基督教徒约有13亿(其中天主教徒7亿,新教徒5亿, 东正教徒1亿)。
×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直接对话、得救
加强罗马教皇的权威, 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
使人获得了精神自由和 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人文主义色彩
二、冲破樊篱的呐喊(宗教改革内容)
①“因信称义”“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否_定_教_会_权威_,_信_仰自_由____
②建立廉价教会,允许神职人员结婚 意义:_追_求现_世_幸_福________
(2)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3)文化:摧毁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形成基督教三足鼎立,
具有思想解放性质,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史观分析
现代化史观: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文明史观: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总结感悟
1967年路德荣登《时代》封面人物 2013年教皇方济各当选年度风云人物
获选评语:他把教皇的权威拖出宫殿走向大街,访 饥问苦,关注现世的生活和幸福,财富与贫穷,公 平与正义,挑战了天主教的传统观点,推行了宗教 改革,成为新的道德之音!
“原罪”
问题1 材料反映出天主教的核心教义是 什么?
“救赎”
一、穿透黑暗的曙光(宗教改革的背景)
片段二 青年路德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然而一场暴风雨改变了他的命运, 甚至改变了整个欧洲社会。
1505年7月2日 ,返校路上的路 德突遇暴雨闪电,他吓坏了,脱口 而出: “圣安娜,救我!
我愿意成为一名修士!”
“那些向信徒说‘信仰,信仰’,自身却亵渎了信仰的神职人员滚开去!” “那些向信徒说‘神爱世人’,却妄图垄断心灵通向上帝的神职人员,永 别!” “信徒与主之间,不应该有任何人为的阻碍,只有信仰和匹配信仰的所行所
二、冲破樊篱的呐喊(宗教改革内容)
教皇 因行称义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教徒
孕 材料三 在中世纪,人类的意识被一层由信仰、幻想和幼稚
育 的偏见织成的纱幕笼罩着,一直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
斗
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 布克哈特《人性的复兴》
争
15c16c的欧洲在经济、阶级、政治、文 化方面孕育着怎样的新因素?
一、穿透黑暗的曙光(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改革的必要性 (二)改革的可能性
二、冲破樊篱的呐喊(宗教改革内容)
片段五:舌战群雄,1519年莱比锡大辩论
历史情景剧:教皇代表艾克VS路德
艾克:教皇说 “所有羔羊必将通过教会的洗礼祈祷和仪式,通过牧羊人的引 导开解和帮助,才能得到救赎。” 路德:“神爱世人,但更爱牧羊人?神爱世人,但不愿意与每个人的心灵直 接沟通?祈祷之时,在家里,在教堂,有不一样吗?救赎,真的必须在神职 人员的引导下才可以吗?” 艾克皱了皱眉:“教皇是主唯一的地上代言人,他的话就代表着主的威严。” 路德双眼一亮,立刻打断了艾克的话:“所以,我们无法因信称义,哪怕心 中信仰再虔诚,所行所为再符合《圣经》教诲?” 艾克:你这就是在挑战教皇的权威,这是教皇给你的敕令,命你在60天内收 回《九十五条论纲》,好好反省悔过,否则开除你的教籍!” 路德:“除了上帝和《圣经》,我不接受其他任何权威。我的良心是出于上 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会撤回任何东西,这是我的立场!”(当众撕毁敕令) 并大声呵斥:
③建立民族教会 意义:_加_强王_权_,_实现_国_家_统_一 _____
二、冲破樊篱的呐喊(宗教改革内容)
片段六 迟来的胜利
路德去世九年以后, 1555年,德意志新旧诸侯签 署和约,规定“教随国定”, 路德教获得合法地位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对于宗教改革而言,路德
更多地是一个摧毁者,而加 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建造 者……
暗 篇
德皇亨利四世和教皇斗 争失败,被开除教籍, 1077年1月,他带着妻子
|
和孩子,在卡诺莎城堡外
压
的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
抑
终于得到了教皇的一个赦 罪之吻。
束
缚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
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文化: 禁锢思想
黑 暗 篇 | 压 抑 束 缚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信仰自由 追求享受 麻木顺从 以人为本 无拘无束 神权至上
很大的力量 ③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
要的事了 ④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
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模拟 考场
2. .(2013·广东茂名二模·19)“一切生活现 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 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 的召唤。……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 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 可能是( )
1.经济 最大的封建主,轻商
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 教权高于王权,腐败
王权强化,资产阶级壮大
3.文化 禁锢思想
文艺复兴解放思想
4.导火线 教皇在德国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
的发展
——根本原因
二、冲破樊篱的呐喊(宗教改革内容)
片段四:马丁•路德愤怒了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即《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大门上,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创始人, 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
上帝
永生与永罚
选民
弃民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 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 劳,而完全靠上帝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 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材料一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
黎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 级和新贵族追求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