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上最大对华反倾销案

史上最大对华反倾销案

史上最大的对华反倾销案----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出口反倾销案始末本案例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倾销与反倾销对双方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了解反倾销调查和指控的最一般的程序和方法,认清不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地位未被承认的贸易大国在遭遇反倾销指控时会面临何种不利处境。

此外,此案例也说明了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指控时充分利用本国政府的力量、积极参与应诉、加强“反报复”准备等环节对防止反倾销被滥用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此案例时,也应认真思考和讨论积极应诉与游说、政府层面磋商与协调在反倾销案件处理中的作用。

摘要:2012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范围超过此前美国“双反案”,涉案金额高达210亿欧元,按当时现汇汇率折算超过1800亿元人币,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

如果按指控方的单方诉求来执行,必将对涉案企业造成致命性打击,也将对本已利润低微的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造成重创,同时也会对欧盟内部有关利益集团带来重大伤害。

因此,此次反倾销立案调查,引起了中国政府、欧盟有关国家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应。

Abstract: The European Union formally announced to lodge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into Chinese photovoltaic modules, key parts (such as silicon) on September 6, 2012, which involving more products than the us "double reverse". The amounts are up to 21 billion Euros which worth morn than 180 billion RMB. It is the largest trade litigation that the eu launched to China by far. If the litigation performed as the appeal of the accused party unilaterally, it will not only cause a fatal blow to companies involved and hi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has small profit margin,but also will have significant damage to the Internal related interest group in European Union. Therefo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enterprise involved pay great attantion and strong reaction to the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贸易救济Keyword:Dumping,Anti-dumping,Trade Remedy引言: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其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尤其是诸如中国这样一个以出口增长为主要引擎的国家,所受的负面影响更加深远。

为了把这一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扩张财政和扩张货币政策。

2008年美国推出7千亿美元财政和货币扩张计划,同年11月中国政府也推出4万亿人民币财政扩张计划。

美国政府的财政和货币计划主要目的是拯救濒临破产的大型企业,购买所谓的“有毒资产”(即“次级债”债权等)。

中国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扩张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宏观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

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高科技行业发展的财政支持计划来实现目的,并尽希望快摆脱危机的负面冲击。

光伏行业作为当时的高科技行业和新能源行业,自然引起了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那时,包括中央政府在内,中国各级政府都把光伏企业作为财政、货币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来加以倾斜扶持(如税收减免、信贷优惠、土地供给优惠、政府补贴等)。

结果,短短的几年,中国各地的光伏企业蓬勃发展,投资规模日趋庞大,相对于中国的国内需求,中国光伏行业供给很快便出现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局面。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光伏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也不得不一降再降,许多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

为了摆脱困境,中国光伏企业寻求拓宽国际市场、加大出口的路子。

中国政府也积极支持企业出口以保障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及投资的应有回报。

但当规模庞大的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与日俱增地增长时,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价格也呈不断下降趋势,而且出口的猛增尤其是向欧盟国家出口的猛增,又势必影响欧盟内部光伏企业的正常发展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光伏生产企业对中国的光伏企业产生了高度的戒备心理,不断收集证据并随时准备向中国光伏出口企业发出“反倾销、反补贴”指控。

1、案件详情:对于欧盟内部的光伏企业来说,机会终于来了。

欧洲光伏制造商以Solar World公司为代表,于2012年7月24日正式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书,要求欧盟商务部门对向欧盟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尤其是中国的天合光能、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阿特斯阳光等四大光伏产品出口公司成为申诉书所列的重点调查对象。

由于欧洲市场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最重要市场,中国的光伏企业顿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将要降临。

面对看似突如其来的“横祸”,中国的上述四大光伏企业,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代表,在上述消息曝光的第三天即7月26日,就发表了联合声明,呼吁欧盟委员会慎重考虑Solar World公司的起诉请求,不要正式立案。

在这份联合声明中,上述四大光伏企业,还代表了中国的光伏制造行业向中国政府发出呼吁,希望中国政府给欧盟委员会施压,阻止欧盟正式立案。

但是,由于涉案企业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关乎中国巨大贸易利益,欧洲的各大媒体和有关部门对此次起诉书的炒作愈演愈烈,中国商务部感到事态严重,认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因此,在上述四大公司的联合声明发出后仅仅半个月,中国商务部于8月13日就紧急召见了天合光能、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阿特斯阳光四大公司,要求这四大公司汇报有关情况,商讨对策。

会后,这四大光伏巨头代表中国光伏行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关于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将重创我国产业的紧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报告》中,四大光伏企业对中国光伏生产行业发展现状和出口情况进行了评估,并指出:相对于中国国内需求,中国光伏产品组件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得不靠廉价而又大量出口来维持中国光伏行业的基本生存和发展。

《报告》呼吁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及其有关部门进行外交磋商和协调,保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阻止欧盟滥用反倾销政策。

但是,尽管中国商务部很快受理了中国光伏企业的申请,并委派了官员带领涉案企业代表奔赴欧洲各国游说,也未能阻止欧盟的正式立案。

8月31日,欧盟向中国驻欧盟使团发出照会,对中国光伏出口企业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告,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

关于倾销与反倾销问题,依据GATT和WTO《反倾销守则》各版本的定义,倾销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而反倾销则是合理、合法的行为。

因此,从法理上讲,是否实施反倾销,主要看是否有倾销事实、是否有相应的产业损害或损害之威胁;而是否构成倾销,关键在于“正常价格”的认定。

在“正常价格”的认定方法和程序上,非市场经济国家与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不同,非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出口价格之“正常价格”认定,是以“替代国价格”作为标准的,即找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的同类产品出口价格作为替代国价格。

如果被诉方的出口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则构成倾销,因而原告方政府就进行反倾销惩罚。

但是,原告方的指控往往会夸大其词,按照司法程序,被告方可以为自己辩护,反驳原告方所列的“替代国价格”不合理。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未得到欧盟承认,按照WTO《反倾销守则》(第五版、第六版)的规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出口在反倾销立案调查公告发出后的一定期限内,被诉企业可以为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进行辩护。

欧盟规定的期限为10天,即涉案企业在欧盟立案公告正式发布后10天内,可对起诉方所列的“替代国价格”进行抗辨。

此外,涉案企业在15天之内还须向欧盟提交证明自己市场经济地位的调查申请表;在提交了申请表后的一个月内,欧委会官员就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涉案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到中国进行核查。

依据欧盟的法律程序,欧盟正式立案后9个月内,就会对涉案企业进行初裁,宣布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率;而初裁后的1个月内,欧盟会对初裁结果进行评议。

在这期间,中国有关出口商可以要求欧盟委员会召开听证会,听取涉案企业的申诉;在立案后第10个月到第15个月期间,欧盟委员会将作出最终裁决。

面对如此紧急而复杂的应诉程序,中国企业被迫为此紧急准备相关法律材料,遴选应诉人员,聘请诉讼律师。

由于此案关乎中国光伏行业的重大利益,中国政府也给予了涉案企业的巨大支持,除了委派官员带领企业奔赴欧洲游说、解释之处,中国政府的有关官员还与欧盟进行了多次外交斡旋和交涉。

譬如:2012年9月11日,中国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就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德国、法国以及欧盟总部,就中欧光伏产品贸易问题进行了磋商。

在访问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分别会见了德国经济部对外经济政策司司长布劳纳、总理府对外经济司总司长霍斯特曼、外交部经济司总司长埃尔布林、欧盟贸易总司司长德马迪,就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一事阐述了中国官方的立场;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在欧盟立案公告发出后不久,与当时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电话会谈时也曾明确表示了中国政府的官方立场。

李克强总理在此次电话会谈时向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当前中欧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希望双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

贸易战没有赢家。

”“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

”但是,多次磋商并未达到中国光伏行业最初期望的免征反倾销税的目标。

不过,终裁结果与欧盟及全球主要媒体起初炒作的47.6%的平均反倾销税率有较大差距。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