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

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

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
中国的杭州西湖风景区申遗面积为4235.76公顷,包括六个承载突出普遍价值的方面:西湖自然山水、成湖空间特征、景观格局、西湖十景、服务景观、西湖文化、西湖特色植物。

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景观,坐拥十多处历史遗迹,体现中国传统园艺、绘画、诗词文化元素,还反映出中国农耕文明独特的景观审美传统。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

苏堤春晓: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曲苑风荷: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平湖秋月: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断桥残雪: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

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柳浪闻莺: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

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

今日柳浪闻莺,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

花港观鱼: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雷峰夕照:古雷峰塔在七十多年前倒掉了。

1999年7月,当地政府作出了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

雷峰新塔,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

新塔八面五层,依山临湖,蔚然大观。

双峰插云:双峰插云虽然自古至今其观赏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两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著名山峰却至今未变。

南高峰临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米。

南屏晚钟: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岩石、洞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波的振动,振幅急遽增大后形成共振。

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对岸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回音迭起。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

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