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新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新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新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īng) 红晕.(yūn) 宽宥.(yòu) 汲.取(jí)B.沆.砀(hàng) 鲜妍.(yán) 游弋.(yì) 骈.进(bìng)C.妖娆.(ráo) 栖.息(qī) 亵.渎(xiè) 睿.智(ruì)D.佝.偻(gōu) 风骚.(sāo) 皓.月(hào) 层累.(léi)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B.《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个专题片拍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全长6300公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30%左右。

B.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C.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国庆黄金周期间,小罗建议去云南丽江,小韦建议去海南三亚,我同意她的建议。

5、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比喻)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反复、排比)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引用)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③②④①D.②①③④7、根据提示默写。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路难》李白)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李贺)④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词》刘禹锡)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⑥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朱熹)⑦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艾青)二、文言文阅读。

(15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意思。

(1)余拏一小舟(_______)(2)上下一白(________)(3)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清幽、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做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地正面描写。

D.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智慧不会衰老鲁先圣①苏格拉底长相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粗矮的身材,还有些秃顶。

但是,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与他睿智的哲学同样享有盛名。

人们知道雅典有一个长相十分丑陋的苏格拉底,同时更知道苏格拉底无与伦比的智慧。

②苏格拉底本人从来也没有介意过自己长相的丑陋,他并不在乎自己出现在什么地方会给他人留下难堪的印象,相反,他总是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

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准时出现在市中心的广场边,发表演讲,撒播智慧,告诉人们幸福的真谛。

只要他一出现,整个城市似乎就动起来了,人们像时刻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出现,立刻就从四面八方围拢到他的身边。

他立刻就成为城市的核心。

大家不是围观嘲笑,而都是静静地听着他的演讲,感受他的智慧。

③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长得这样丑陋,怎么丝毫没有羞耻的感觉?苏格拉底这样回答:每个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生得美和丑都没有必要炫耀和自卑,再漂亮的面孔也会衰老,只有美化自己的心灵,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你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才会具有永恒的魅力。

④面对苏格拉底,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给了他无比丑陋的外貌,同时又给了他超凡绝伦的智慧。

当他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时候,人们关注他什么呢?是他的丑陋的容貌,还是他的智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只是对他的智慧津津乐道,也没有人因为他的丑陋而否定他的哲学。

⑤其实,长相并无美丑的标准,有的人以小巧精致为美,有的人以强悍粗犷为美,有的人欣赏杨柳细腰的纤弱,有的人喜欢丰腴富态的高贵,我们大家都是其中美的一种,没有什么真正的丑陋。

美是一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

苏格拉底喜欢去公共场合,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容貌会引起什么议论,而是考虑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吸引他人,征服他人,引领人们走进自己的心灵,获得心灵的快乐和幸福。

事实上,当时的苏格拉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全征服了人们,人们心目中的苏格拉底形象,不再是那个长相丑陋的人,而是一个具有高深智慧充满魅力的哲人。

⑥苏格拉底把自己变成了一种美的象征,而且这种美...是永恒的,甚至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他的美依然在全人类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⑦一个人的长相并不是最紧要的,如果一个人把长相看成人生的关键,就一定会与幸福背道而驰。

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

不会衰老的,只有智慧。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客观地介绍了苏格拉底的长相和智慧,为下文的分析作好了必要的交代。

B.第⑤段指出美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主观感受,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而人们眼中的苏格拉底不仅不丑陋,还因为智慧高深而充满个人魅力。

C.文中反复将苏格拉底的外貌与智慧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智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D.本文意在告诉读者,要用智慧找到生活中的幸福和自信,无需注重外表。

2.下列内容不属于第⑥段中“这种美”的一项是( )A.秦始皇运用自己的雄才大略,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B.曹雪芹耗尽心血创作的《红楼梦》,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精彩的内容。

D.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3.联系全文,谈谈对文章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尊严是自己给的叶春雷①我们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尊严是别人给的。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自己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你。

②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一部叫《先生》的专题片,有一集讲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1948年梅校长到了美国,管理清华大学庚款奖学金。

美国人曾经返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奖学金,帮助成立清华大学,并资助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到美国留学。

据专题片介绍,梅校长是出了名的“老报”,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他给自己定的薪水是月薪三百元。

当时国民党当局觉得过意不去,要求梅校长将薪水提升到月薪一千二百元,但是遭到梅先生的拒绝:“我自己定下的规矩,怎么能自己改动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梅先生的清廉,还有梅先生的慎独精神,手中握着这样大一笔基金,随便手松一点,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而且政府也开了口子,何必如此自苦?甚至还近乎自虐,但梅先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实际上,他让自己活得非常有尊严,这样才赢得大家的一致尊重。

③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的恩赐,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道德自律的自动生成物。

像梅校长这样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

而且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不是我有钱或者有权势,我就活得有尊严。

尊严来自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你的财富与权势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一个有钱有权势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会来奉承他,他不是很有尊严吗?我想说的是,那不是尊严,那只是一种威压。

这种威压随金钱和权势的累积而不断强化,也会随金钱和权势的消减而消减。

当我们抱怨世态炎凉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抱怨我们丧失了金钱和权势的威压,所以大家不尊重我们了。

如果我是一个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的人,我就不会抱怨世态炎凉。

因为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除非你腐化堕落。

比起嗟来之物的金钱和权势,尊严感自然要牢靠得多。

梅校长临终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居然没有一分钱的积蓄。

我想,大家绝不会说:“梅校长真是穷困潦倒啊!”大家只会说:“这是一个多么有尊严的人啊!”④当我们明白了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我不名一文,即使我毫无权势,我也是可以给自己尊严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了。

颜回的快乐,是一种拥有尊严的快乐。

同样在《庄子》里,提到颜回的同学原宪,那也是一个穷愁潦倒却活得非常有尊严的人。

当原宪的另一位同学,大富豪大外交家社会名流子贡乘着大马车经过原宪居住的陋室,而对原宪进行揶揄挖苦的时候,原宪傲然地说:“像你这样靠拉帮结派、逢迎媚世、毫无操守换来的宝马香车,我根本不屑一顾。

”子贡是否如原宪说的那样不堪,我们不去讨论,我想说,原宪对自己的操守有一种自信,所以他虽然穷愁潦倒,但依然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