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鲜度管理方法肉类制品的鲜度管理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鲜度管理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肯定,满足顾客需要,促进肉类的销售,提高营业额,否则只会增加损耗,现将肉类鲜度管理方法分析如下:(一)肉类鲜度管理应从选择原料厂商开始一般要选择有规模、有制度的正规厂商,其肉类质量、运送效率和屠体货源都要有保障,故牛、羊肉的冷冻原料应选择规模较大的贸易商;猪肉、家禽等冷藏原料肉,则选择具有优良肉类制品的厂商,这样才能使原料鲜度得到保证。
(二)尽量缩短肉类加工时间为了维持肉类鲜度,应尽量避免将肉类长时间暴露于常温中,肉类在常温中20分钟,其温度即可上升2℃,细菌也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繁殖。
在37℃下,5个小时可以使1个细菌增生10亿个细菌,肉类在停止加工后要立即送回冷库保鲜。
(三)保持肉类加工的正确方法肉类加工时要按一定的工作流程操作,每一工作环节要有专人负责,如按照:(四)保持肉类鲜度的现场处理方法1、冷盐水处理法这是肉类保鲜常用的方法,是以0.9%左右的冷盐水,水温在0℃左右,浸泡原料肉约15分钟,鸡肉5-10分钟,内脏10分钟,以达到保鲜效果。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在肉类分切过程中,使逐渐上升的肉温急速下降,可防止细菌的增殖;可使在内部形成汁液的肉类利用冷盐水渗透而使肉质更为紧密,在分切时较为容易。
另外在0℃左右的低温,对肉类有良好的保存效果,可使脂肪在低温下变得较为坚硬,使脂肪不易变质。
2、冰温法利用调整原料肉的冷藏温度,使之接近肉的冻结温度,最适宜温度约为-1.7~0℃。
(五)要以冷冻、冷藏方式储存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肉类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故为维持肉类的鲜度,无论是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均要以低温储存。
在加工处理前,都要预冷10~15分钟。
冷冻肉类应在-18℃以下的冷冻库储存冷藏肉类应在-1~1℃之间的冷藏库储存。
冷库内贮藏的肉类不要堆积过高,且不要紧贴墙面,须离墙面5公分以维持冷风正常循环,否则会影响品质,冷库内要用货架放置肉类。
(六)处理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10~15℃左右肉类在低温下加工处理是维护肉类鲜度的良好方法,低温下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使肉类不易变质。
(七)要以适当的材质覆盖肉类原料及成品肉类表面如果长时间受冷气吹袭,表面水分很容易流失,而产生褐色肉,损害口感,因此分装原料肉时要用塑胶布盖上或保鲜膜包装后再储存。
(八)控制岛柜温度冷冻柜温度应控制在-18℃以下,冷藏柜温度就控制在0~5℃。
(九)肉类陈列时,要注意适当的陈列高度陈列时,肉类勿堆积太高,因为重叠部分温度会增高,无法感受冷藏温度,从而影响肉类鲜度。
(十)检查肉类品质无论在营业前,营业中,关店时均应检查肉类品质,不良品及时处理。
(十一)减少污染源要经常实施作业场所,个人,设备等卫生管理,以减少商品污染而带菌,使肉类鲜度下降。
(十二)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控制收货时要注意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特别是冻品、干货,超过保质期限1/3则不应收货。
(十三)日进日出,天天新鲜肉类必要时要降价清空,做到日进日出,以良好的商品流转保证肉类天天新鲜。
(十四)滞销商品处理滞销商品要及时处理,可按照以下程序的处理方法处理:退货----换货----转货----降价----清仓白条猪的成本核算猪肉部分以白条或红条的方式进货,而不象其他国家以部位肉的方式进货。
以白条等方式进货后,必须分割成部位肉,才能被顾客购买。
例如:分割成前臀尖、后臀尖、五花肉、里脊、通脊、排骨、肘子、腔骨、棒骨等不同的商品。
在超市的商品管理中,一种商品必须给一个货号,如白条是一个货号,分割后的商品,五花肉是一个货号,前臀尖又是一个货号……依次类推,这样的结果,假设进货的白条为A,前臀尖是B1,后臀尖是B2,……产生了进货A,形成销售的B1、B2、B3……而非一般商品进A销A的对应现象。
进A销A的形式,其成本核算很简单,销售额-进货额=毛利额。
但是进A销B的方式如何核算成本呢?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这种非对称货号商品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第一步,采购首先要了解进A销B的过程中,能产生那些品项B,这些品项要先确定出来,如附表一,其次采购将每一品项建立了一个货号,这样在电脑资料里就可以看到每一进货数量、金额、及销售数量、金额。
因为进货的数字已录入电脑中,销售走pos 系统也及时进入电脑系统。
再来采购必须把B单品可能进部位肉的部分品项,另外建立一个货号,为了便于区分部位肉还是分割肉,可以在品名上做标记,例如:000001五花肉(分),000002五花肉(部)。
最后,若超市有二家以上白条供应商,那么采购得再建一组货号,才能将成本计算准确。
例如:超市有A、B两家供应商,建立货号的方式为,000101白条(A)、000102白条(B)。
000102五花肉(A分)、000103五花肉(A部)、000104五花肉(B分)、000105五花肉(B部),依次类推。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要得到较准确的成本核算,必须每一项单品都要有清晰的数字,才能够由电脑的统计数字中,分析出操作错误的地方,而加以修正,最终得到正确的毛利率。
以上是开始做白条成本核算前采购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
成本核算的第二步,是有关营运执行的部分。
第一、进货验收时,必须把原料对应正确的货号。
例如:A厂商进的白条,要录入000101白条(A)的货号,不可录入000102白条(B)的货号。
A厂商进的部位五花肉,要录入000103五花肉(A部)等,依次类推。
第二、销售分割。
最初的几次分割肉都要记录分割后的部位肉的重量占比,等到重量占比的数字逐渐稳定之后,就可以建立标准的部位肉重量占比。
但是,假如更换供应商,或是猪种改变或白条等级改变等因素产生的时候,就要重新再建立标准的部位肉占比。
为什么要建立部位肉占比呢?主要是要与销售后的部位肉占比做比较,找出差异点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如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过大、串号销售、还是无形的损耗等等。
另外可以查出部位肉占比的合理性,如小刀手下刀的方式是否正确,猪的品种是否优良,甚至还可以提供给采购做为议价的依据。
第三、销售贩卖。
每一块肉品销售时,必须对应正确的货号。
例如:销售A厂商的分割五花肉,其货号必须为000102五花肉(A分)。
这是很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否则无法准确算出毛利率。
若有2家以上供应白条,必须分开贩卖,使用另一套货号,如B厂商的分割五花肉,其货号为000104五花肉(B分)。
第四、绞肉的处理。
分为以部位肉为原料做绞肉,或以分割肉为原料或混合分割肉及部位肉为原料者,尤其以混合分割肉及部位肉为原料者,必须称重并计算出占比才可以掌握销售后,到底使用多少分割肉去创造多少绞肉销售额。
所有的90%精肉馅,60%肥瘦肉馅,30%的肥肉馅的算法是一样的。
第五、盘点。
每日下班前必须盘点。
将昨日盘点重量×白条进价=昨日库存金额。
今日白条进货量×白条进价=本日进货金额。
今日库存重量×白条进价=今日库存金额。
销售成本=昨日库存金额+本日进货金额-今日库存金额。
另外一并将调拨出去及调拨进来的重量也一并计算。
第六、毛利核算。
从资讯系统中可以查到白条切割后每一单品销售的重量及金额。
其金额的加总就是销售额。
(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额×100%=毛利率(含税)。
到此为止,基本上白条的当日毛利率已可知晓。
第七、人工三级帐的建立。
如附表一。
含税进价:所有销售的分割肉的含税进价都以白条的进价填上,除了肥膘(进价为0)之外;售价:以实际售价填上;实际分切重量:从电脑系统中登入。
销售金额:也从电脑系统中登入。
实际分切重量占比:可将其分割部位肉再深加工的单品之重量作加总,实际分切重量占比×部位肉毛利率=部位肉贡献度;单品的贡献度也是同样算法。
由贡献度的大小,可以找出那个部位肉或哪个单品要特别重视。
例如:贡献度大的,可以注意重量占比是否可以再提升,而毛利率是否可以稍微调降,以创造更好的销售额;贡献度低的商品,应该注意重量占比是否可以再降下,以创造更好的利润。
如果反复的从三级帐去总结这些问题,毛利率会逐渐提升。
操作好的店曾经创造19%的毛利率。
白条猪成本核算推展初期,大部分会遇到的问题如下:一、盘点后未覆盖,造成毛利率不准确。
每月底的生鲜盘点必须从新建立最新资料。
如000101白条(A)只有进货没有销售,那么这个货号的库存就愈来愈多,而000102五花肉(A分),只有销售没有进货,那么这个货号永远是负库存。
到月底若不覆盖的话,下个月的盘点结果也就失去意义了,所以月底盘点后,相关资料数字必须覆盖。
二、不会计算成本。
由于是新的成本核算方式,很多员工不明白如何操作,造成数字遗漏或不会计算。
这需要主管在事前充分培训及演练,熟悉之后就没什么问题。
三、不清楚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很多员工心理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新增加的工作存在排斥的动作,而不加配合,这也需要事前加以沟通及说明的。
四、执行细节的问题。
主管必须鼓励员工遇到问题立即反应并帮他排解困难,才能顺利推展工作。
与肉有直接关系的三个温度(1)环境温度:为空气温度,即肉所放置的周围温度,在冷藏库中为0°C,在作业室则约有效期18至20°C,但以15°C为宜。
(2)肉表面温度:为肉的表面温度,其对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最敏感。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立即反应到肉表温度,且随之很快升高。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切片肉,因为其表面积大。
(3)肉中心温度:为肉的中心温度。
肉的温度测定最重要部分为肉中心温度,如肉的表面温度即使升到4°C时,而肉中心的温度仍然在0°C或者冰温时,对于肉的鲜度影响较小;如果肉中心温度上升到4°C时,表明肉已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即使立刻放入低温中,肉中心的温度也不会马上下降,如此对于肉的鲜度影响很大,因此在店内最好放置一支插入式的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