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1.24 监控量测数据应按设计要求的频次读取数据,量测 数据内容应完整、成果真实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日检查一次量测数据,监理单位按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进行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检查书面记录。 1.1.25 监控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反馈于施工。当拱 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 5mm/d 或位移累计达 100mm 时,应暂停 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日检查一次量测数据,监理单位按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进行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书面记录。
1.1.7 隧道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 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 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地质素描的内容应 真实可靠,应有文字和数码影像。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法、测量(尺子,罗盘)、照像、数 据记录; 1.1.8 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方法、预报范围、频次等应符 合设计要求规定。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次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与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对照检 查。
1.2.3 隧道地段贯通地线的规格、型号、电气特性应符合 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相关规定 进行测试;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相关规定进 行见证试验或平行检验。 1.2.4 贯通地线的敷设位置、接续和防护方式应符合设计 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 1.2.5 各部引接端子之间、各部引接端子与贯通地线之间 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测试检查;监理单位观察、见 证试验。
9. 强调了系统锚杆应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施工,并根据国 标完善了全长粘结锚杆的长度和注浆饱满度检验方法。强调了 喷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不能湿喷时需另行 设计。 10. 将原验收标准衬砌底板、仰拱、仰拱填充内容合并到 混凝土节中,吸收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最新 要求,使隧道混凝土验收项目层次更清晰、内容更全面,保持 了相关标准的一致性。 11. 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 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的要求。强调了软弱围 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 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 90 m ,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 70m。
1.3.2 变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表8.7.2规定及设计要 求。 表8.7.2 变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项目 布置要求
Ⅲ级围岩每4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 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 断面 Ⅳ级围岩每3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 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1个,每个观测断面在 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一般项目 1.1.11 采用物探法时,炮孔、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等应符 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循环一次。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法,尺量、水准仪测量、测角仪测量、 记录数据。 1.1.12 采用超前钻探法时,钻机钻深不宜小于25m。成孔的 倾角和方位角偏差应不大于1°,深度偏差应不大于0.5m。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循环检查每个孔。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法,尺量。
12. 增加了综合接地、沉降观测与评估的验收内容,加强了 隧道工程与轨道、及站后相关专业接口之间的联系。 1.2 综合接地 主控项目 1.2.1 接地体的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和尺量,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1.2.2 接地体的位置、埋设深度、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1.1.18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加密布置量测断面,并适 当增大监控量测频率。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 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当拱顶下沉、 水平收敛速率达 5mm/d 或位移累计达 100mm 时,应暂停掘进,并 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1.1.19 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 点并实施监测。 1.1.20 施工中应定期观察支护、二衬表面情况,对于有开 裂、掉块、渗漏水等情况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1.1.21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 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 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异常,应及时采取补 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
1.1.9 超前地质预报施作里程、位置、搭接长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规定。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次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与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对照检 查。 1.1.10 超前地质预报施作后,应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归纳 总结预报成果,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次施作后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见证 检验。 检查方法:检查数据记录、预报成果。
备注
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至少1个。 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 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 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尺量,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建 设单位委托的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按规定要求进行相应数量的 平行检查。
1.3.3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的频次应不低于表 8.7.3 的规定。 沉降稳定后可不再进行观测。 表8.7.3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主讲人:袁国忠 二O一一年六月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共分15章,包括: 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加固处理、洞口及缓冲结构工程、洞身 开挖、支护、衬砌、辅助坑道及附属洞室、明洞工程、防水和排 水、附属设施、盾构、TBM掘进机、隧道单位工程综合质量评定 等。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共分 13 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洞口工程、洞身开挖、支 护、衬砌、辅助坑道及附属洞室、明洞工程、缓冲结构、防水和 排水、附属设施、隧道单位工程综合质量评定等。 整篇结构看,高铁验标增加了加固处理、盾构、 TBM 掘进机 等章节,将暂行标准中的缓冲结构一章合并入洞口工程。 下面向大家介绍《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同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比较,调整和 新增的主要内容。
超前地质预报 一般规定 1.1.1 建设单位应组织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审查和技术 交底;审批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监督检查超前地质预报实 施情况,必要时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组织审查。 1.1.2 勘察设计单位应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分 析和研究施工预报成果,并结合实际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1.1.3 施工单位应负责预报实施大纲的编制;按建设单位 审批后的方案组织施工预报的实施;及时向建设、设计、监理 等相关各方提供预报成果。
1.1.4 监理单位应对预报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理,核查施工单 位现场人员、设备、数据采集、工作量等。 1.1.5 岩溶及富水破碎断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以水 平钻探为主的综合方法。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应进行专项 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时收集分析预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并 指导施工。 主控项目 1.1.6 洞身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开挖前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检查预报成果。
一般项目 1.1.26 隧道内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后 12h 内布设,并及时读 取数据,最迟不得大于24小时。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安装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 1.1.27 隧道监控量测元件、工具精度、测量范围满足符合 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读取数据,仪器测量,第三方鉴定。 1.1.28 测点埋设应符合设计量测方法和现行《铁路隧道监 控量测技术规程》要求。隧道收敛测点应埋入围岩浅层内;当 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闭合三角形,保证牢固不变 形;无尺量测的测点应贴反光标,标识应准确、醒目。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安装段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
7. 强调了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Ⅳ、 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 35m。强调了双线Ⅳ、 Ⅴ级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锁脚锚杆(管)、横向临时 支撑或临时仰拱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 8. 新增了监控量测验收内容,强调信息化施工,加强施工 安全控制。规定了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 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后上岗,明确了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 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和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控制标准。
1、贯彻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增加了工序操作责任人的 登记事项,体现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责任追溯要求。
表3.4.1 ______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表续:
2. 优化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单元划分、组织程序、实施 方法和工作内容。 3. 调整了检验项目、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质量检测工作 更趋科学、合理、先进、有效。 第7—3—14: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C25 喷射混凝土24h强度应不小于10MPa。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级连续围岩进行一次工 艺性试验。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贯入法或拔出法或无底试模检测。 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4. 增加了“加固处理”一章,包括地表注浆加固、井点 降水、旋喷桩、灰土挤密桩、洞内预注浆等验收内容,对影响 隧道洞身安全质量的加固处理过程重点环节提出了验收要求。
1.3 沉降观测与评估 主控项目 1.3.1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8.7.1 的规定: 表8.7.1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照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与 技术设计书进行评估。施工单位测量,监理单位确认。
主控项目 1.1.22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布点应牢固,平面位置和 断面里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 1.1.23 隧道内测点设置平面位置和断面里程应符合设计要 求,Ⅳ级围岩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不得大 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安装循环检查一次,监理单位按 断面数量20%进行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