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概论

知识产权概论

知识产权概论一、知识产权的概念1.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方法,主要有“列举主义”和“概括主义”两种。

“列举主义”的方法,通过系统地列举所保护的权项,即划定权利体系范围来明确知识产权的概念。

“概括主义”的方法,通过对保护对象的概括抽象描述,即简要说明这一权利的“属加种差”来给出知识产权的定义。

知识产权的概念的外延界定,采取列举式可能难以包容其全部范围,而采取简要的概括方法较为适宜。

2、有关表述⏹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签订了《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该公约提出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包括: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2.表演艺术的演出、语音、广播;3.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发明;4.科学发现;5.工业设计;6.商标、服务标记及商号名称;7.反不正当竞争;8.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切来自于知识活动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财产属性四、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1)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第一,独占性,即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

第二,排他性,即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2)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3)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专利法专利法律关系的主体概述一、发明人发明人的条件:第一,发明人必须是直接参加发明创造活动的人;第二,发明人必须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二、申请人1.申请人是指依法享有就某项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专利申请人依法向国家提出专利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方可获得专利权从而成为专利权人。

2.专利权人与申请人不同,二者相分离。

三、专利权人专利权人即指享有专利权的人。

专利权的归属⏹一、自由发明⏹自由发明的权属都归发明创作的完成人,即发明人。

⏹二、共同发明⏹共同完成发明创造的人即是共同发明人。

⏹共同发明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同一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共同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共同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和取得的专利权归全体共有人共同所有。

职务发明创造(一)职务发明创造的确认职务发明是指发明创造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具体包括:(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2.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1.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和取得的专利权归发明人或设计人所在的单位。

2.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3.发明人和设计人享有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并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

可享受荣誉和精神奖励。

委托发明1.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2.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专利的种类A 发明(一)发明的概念1.发明,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具有积极意义并表现为技术形式的新的智力成果。

2.发明应当具有以下特征:(1)发明中应当包含创新(2)发明必须利用自然规律(3)发明是具体的技术性方案。

(二)、发明的分类(1)产品发明:产品发明是指通过智力劳动创造的,能以有形形式表现的各种制成品或产品。

(2)方法发明:方法发明是指把一种物品或者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状态或另一种物品或物质所利用的手段和步骤的发明。

B 实用新型(一)实用新型制度以实用为目的的产品新设计实际上是现在的实用新型的雏形。

1891年,德国制定了第一部正式的《实用新型保护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用新型保护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二)我国的实用新型制度1.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2.实用新型的特征:(1)实用新型必须是一种具有形状或者构造的产品。

(2)实用新型必须具有应用性技术特征,即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实施,并可以工业方法再现。

(3)实用新型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即属于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它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创造性。

C 外观设计(一)外观设计的概念和特点1.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2.外观设计的特点:(1)外观设计必须是对产品的外表所作的设计。

(2)构成外观设计的是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

(3)外观设计是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4)外观设计必须富有美感。

(二)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外观设计保护制度是在产业革命使大量工业品进入市场后应运而生的。

就世界范围来看,保护外观设计的法定形式有多种多样。

在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方面,采用以交存的照片或图片为准的方式,而不像发明或实用新型采用文字说明方式。

专利权的产生A 专利的申请一、专利申请的原则(一)书面申请原则专利申请的书面原则,是指申请人为获得专利权所专需履行的众多法定手续都必须依法以书面形式办理。

(二)先申请原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三)单一性原则1.又称一申请一发明原则,它是指一件专利申请只能限于一项发明创造。

2.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3.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四)优先权原则1.国际优先权: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2.本国优先权: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3.申请人享有优先权的,优先权日视为申请日。

二、专利申请文件1.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的文件(1)请求书。

(2)权利要求书。

(3)说明书及其摘要。

2.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应当提交的文件(1)请求书。

(2)图片或者照片。

(3)简要说明。

(4)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样品或者模型。

首先,应当核实一下该发明创造是否属于专利法的保护范围。

三、专利申请的提出⏹可直接向专利局递交申请,也可委托专利代理人办理申请事宜。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完毕后,应当尽早向专利局递交。

B 专利审查我国对发明专利审批采用审查制,即必须经过初步审查公开和实质审查才可授予专利权;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采用登记制,即只经过初步审查就可以授予专利权。

一、发明专利的审查程序1. 初步审查。

2.早期公开: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有优先权的自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

也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

3.实质审查:(1)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3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对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2)实质审查的核心内容是发明是否具有专利性条件,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4.授权登记公告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并发给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

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程序⏹1、初步审查⏹2、授权公告⏹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不进行实质审查。

三、专利的复审与无效宣告程序1.复审是指由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当事人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有关处理决定的请求所进行的审查。

2.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设立专利复审委员会。

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

3.复审请求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关于专利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从专利申请被公告授权之日起,任何人都可以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为由,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宣告该专利权无效的请求。

5.专利复审委员会经审查,作出宣告或维持该专利权的决定。

6.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无效宣告请求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7.专利权无效宣告的法律效力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不存在。

专利权无效宣告的决定,对该决定作出以前的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纠纷的判决、裁定,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专利权人签订并已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

但是,因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由专利权人赔偿;如果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实施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受让人返还专利使用费或者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时,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人或专利权受让人全部或者部分返还上述使用费或转让费。

宣告专利权无效,即产生一事不再理的效力。

C 授予专利的条件一、专利授予的消极条件(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二)科学发现⏹(三)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五)动物和植物新品种⏹(六)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七)其他不授予专利的技术领域二、授予专利权的积极条件之一:新颖性(一)新颖性的概念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