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制度&主要内容民法的客体:智慧产品知识产权€民法(一)基本制度1•主体制度主要解决权利的归属问题(权利的取得&主体的确认)2•客体制度智慧成果以及相关工商业标志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能否作为法律保护的对象)3.权项制度(核心)主要解决权利问题,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一个客体可以包括N种权利4•利用制度知识产权的主要功能就是运用(利用&管理)But管理受我国行政体系约束,主要由行政部门管理应当由个人管理or集体管理5•保护制度救济问题国内保护&国外保护(1 )侵权的构成要件(哪些行为构成侵权)(2)保护的具体法律后果,保护的方式(程序&实体)(二)具体内容①著作权法律保护②专利权法律保护③商标权法律保护④商号权法律保护⑤产地的标记权⑥商业秘密权⑦反不正当竞争⑧新型的知识产权(集成电路的簿图设计、网络著作等)二.有关法律法规&参考书(略).研习的方法(一)技术性的成分很多T了解基本的概念(二)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T了解实际中的案件&纠纷(三)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其他法律制度衔接起来(尤其是民法)第一章概论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一)知识产权的含义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商业标志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区别:智力成果:智力一一精神属性。
即不是创造过程,也不是智力本身。
无法表现。
.••用成果这种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知识产品:(不科学,到底是知识还是产品)Maybe所保护的智力成果的客体(二)特征1•无体财产权财产:有体(具有三维性)&无体(非物质)无体财产可以通过客观形式(物质载体)表现出来(1)无体性:由智慧成果决定:涉及文化、科技、商业表现为信息是一种精神财富,可以永久存续(2)物质载体的表现是智力成果受保护的条件之一(3)无限制的复制&重复使用(4)具有广泛的传播性(5)同时被多数人使用(同时还不影响权利人的使用).••侵权很难发现2•内容具有财产权&人身权的双重属性(除商标权)或曰“一体两权”(1)或曰:著作权更多的侧重于人身权由两大法系的不同理解造成德:著作权与作者人身密不可分英美:财产权。
作品对作者来说主要是财产德国不允许作品被买断、转让,英美可以我国现行立法中并无侧重(2)注意区分民法中的人身权&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①民:基于自然人的出生而自然产生的人本身固有的权利知:基于智慧成果or其它脑力劳动产生并非人人都享有②民:主体资格上限与自然人知: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以及国家③民:(除肖像权&名誉权)在自然人死亡后归于消灭知:人身权在理论上可以无前期的存在,不受权利人死亡的影响④民:侵权行为大多是侵权权利主体本身知:侵权主要表现为非法占有&使用智力成果,并非主体本身⑤民:人身权不能继承,与人身不能分离知:尤其是著作权中,有的人身权可以有条件的继承(如发表权)3•必须经过法律的直接确认智慧成果由国家(法律)赋予其权利知识产权是法律的产物4•具有专有性绝对权,排他性一个产品、商标等只能授予一个知识产权But权利人很难完全控制这种专有权•••专有权的相对性智慧成果也继受了前人的很多成果,且容易被复制5.地域性原因:法律的地域性,法律不同。
在特定的范围内才享受权利But Now 国际化T标准统一化6•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中财产权的保护都规定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原因:平衡知识产权人&社会的公共利益(三)知识产权的范围和种类广义: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原产地标记权、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图狭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But 每一个具体的知识产权的范围&种类在各国都不相同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8款2.《Trips协议》第一条(以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贸易:与有形的货物买卖有关(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假冒商品贸易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也要保护)3.我国知识产权的规定(《民法通则》):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发现权、发明权、其它科技成果权(科技进步、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二•知识产权的历史发展(一)国际知识产权的历史发展随着科技文化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发展标志性三法规:1624英《专利法》& 1859法《商标法》是现代工业产权的基础,1709英《版权法》标志着近现代文学&艺术的产生1883 《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至2002年2月成员国163个)1886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针对著作权)(至2002年2月成员国149个)1967 . 7.14.斯特哥尔摩《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隶属于联合国,与世界版权公约一起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国1980. 6. 3.参加第90个成员国(至2002年2月成员国179个)1994 . 4. 15 .《Trips协议》1995 . 7 . 1 .正式生效1996 . 12 . 20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WCT (至2002年2月成员国34个)同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制品公约》WPPT (至2002年2月成员国31个)(二)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1.建国初期制定的一大批保护知识产权的暂行条例&政策2. 十^一届三中全会逐步完善,制定法规&条例,相应加入国际公约&协议3.世贸组织谈判以来我国对法律制度清理、完善、不断修改以求与国际接轨三 .知识产权法的含义、调整对象&体系(一)知识产权法的含义:调整人们因创造使用&保护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国&菲律宾:知识产权法典绝大部分国家:单行法规立法(二)调整对象一一决定了部分法的划分1.知识产权人因创造智慧成果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创造智慧成果的行为是一种事实行为。
But —旦创造出(且合法),就产生了与他人的权利义务关系2.知识产权人(或授权他人)使用智慧成果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专有权&专用权一一权利具有排他性,他人不得损害or妨碍权利人的使用3.权利人因转让其智慧成果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保护广大公众使用智慧成果的权利许可使用&转让制度(合同关系)4.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一旦受到侵害所引起的法律救济关系权利人与侵权者之间侵权行为的认定、采取救济的措施(三)制度体系法律上的问题、管理制度上的问题1.智慧成果的激励(奖励)制度2.国家对权利取得的调控制度(取得条件&程序)国家对知识产权的干预3.权利独占性的限制制度(主要体现在对权利保护期限、地域范围、权能的限制)4.权利流转秩序的制度许可&转让制度所应遵循的规则5.侵权行为的救济制度侵权行为的认定&法律上的制裁四.知识产权法的地位&作用(一)地位: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或曰应放入民法典物权篇后,或曰不应放入,或曰把知识产权总的规定放入总则中规定反对者理由:1.技术性很强,不宜放入民法典中2.许多是管理者的规范取得&使用要国家机关审查、管理&监督3.制度具有易变性•••反映科技成果4.具有国际性发展趋势:逐步趋向国际化、(二)作用1•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创作&科学技术研究的积极性2•有利于智慧成果的广泛传播,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3.有利于繁荣社会的文化4•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的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与协作五•知识产权法的发展趋势&所面临的问题(一)发展趋势1.知识产权法保护的范围越来越广,许多新的法律制度不断被纳入知识产权法律体系2.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水平越来越高3•国际型的广泛合作与协调得到了不断发展,大的国际性公约&协议不断被设\立4•体系化发展法典化(二)所面临的问题1•知识产权的范围问题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广2.权利体系的研究民事权利一一知识产权的相互比较中发现3.高科技对知识产权所产生的影响网络技术&基因技术对知识产权法提出了新的问题4.加入WTO之后,对我国知识产权的影响国际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和国际接轨而非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5•我国民法典与知识产权立法体例&立法模式6•知识产权审判实务的研究第二章著作权著作权民事性更强,专利&商标商事性更强或曰:民法人身权项商事性质发展,知识产权的趋势Maybe商事化一.著作权&著作权法概述(一)著作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著作权:特定形式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作品的所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总称(in《著作权法》)作者: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特殊情况下的国家依法:著作权法&其它相关法律中有关著作权的规定专有权利:除了法律另有规定or当事人另有约定之外,未经权利人许可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其作品英美把著作权称为"版权”(copyright ),体现财产权利欧洲大陆国家把著作权称为"作者权”,体现人身权利2•制版权:没有著作权or著作权保护期限已经届满的作品经过制版人整理排印并予以发行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经过制版而发行的出版物,没有经过制版人的同意or许可,他人不得对其进行翻印在我国台湾著作权法中有专门一章对年代久远But仍有一定流传价值的作品的一种保护。
权利人无著作权,But付出了一定的脑力劳动,理应受到保护不同点:(1)制版权的对象是没有著作权or著作权已经届满的作品•••不是著作权,也不是著作权范畴内的权利(2)专有权的内容是对其整理制版排除他人翻印的权利,But其它人有权对同一内容进行整理制版3•出版权:出版单位通过与作者or其他著作权人订立协议的方式而获得出版作者的作品的一种专有权利\通说出版权是发行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曰出版(press )是将作品复制然后传播在民法上是加工承揽行为出版权是著作权的一项内容出版社对作品无出版权,享有的是专有出版权限(一般为十年)4.作品的所有权作品都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载体)表现出来,这种载体本身也有所有权(一体两权),两者可以分离在行使作品的所有权时,不得侵犯作者的著作权作者将作品转移时,其享有的著作权可以不转移(除了展览权)作品的载体灭失了,会影响到作者行使其著作权。
作者可以对载体的灭失请求其所有权&著作权(侵权后果:权利的竞合)5.专利权(1)保护的对象&保护的方式不同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具有原创性便可获得独立著作权(•或曰著作权保护的是思想&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而非思想&客观事物本身)《Ttips协议》第9条同一事物,用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均可获得著作权专利保护的是思想内容,必须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必须未经他人发表or尚未公开使用(2)排他性的程度不同专利权比著作权有更严格的独占性&排他性著作权有法定许可&合理使用制度(3)保护的期限不同著作权长于专利权著作权:自然人终生+死亡后50年合作制作,最后一个作者死后50年其它组织,首次发表后50年专利:10年〜20年原因:著作权的商业价值较弱,更侧重于保护其人身权利(4)取得的方式不同著作权:自动产生,创作完成后必然取得专利权:不是自然产生,都要经过申请、审查、批准&授予,通过法定程序才可取得6.商标权作品一旦作为商品的标记,有可能作为商标出现商标的表现形式很多,以文字、图形or两者结合又有可能构成作品可以通过商标权&著作权双重保护二.著作权法及其性质(一)著作权法:调整作者在创作、使用以及传播其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可以适用民法的有关规定3•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特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