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葛兰西思想及研究意义浅析

葛兰西思想及研究意义浅析

河南大学课程论文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的一点体会科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指导教师原威则副教授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学号 104753080111姓名张丽 (2008级)河南大学课程论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后的体会科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指导教师吕世荣教授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学号 104753080111姓名张丽 (2008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后的体会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社会思潮,在当代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准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从而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正确、深入、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月革命胜利之后。

当时欧洲各国相继仿效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又都陆续失败。

一些革命家开始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寻求与探索新的革命途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即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

葛兰西与卢卡奇、科尔斯被并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社会思潮,在当代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都是本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或领导者,都是在本国革命失败后,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反思。

体现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本国具体化思想。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主要观点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斯被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般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科尔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为标志。

卢卡奇的主要理论就是物化思想。

他说:“商品结构的本质常常被人们所指出。

它的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虚幻的客观性’,一种看来是非常严格地合理的包括一切的,以至掩盖了它的根本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每一痕迹的自主性”[1]p143-144.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标志是把可计算性和合理的机械化应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

合理的可计算性弥漫于社会的个个方面,甚至在婚姻中,人的品质和才能也不再是他的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人能够像对外部世界的物体那样加以占有和处置的东西。

卢卡奇还研究了走出物化的基本途径。

他认为总体性的渴望是走出物化的基本途径。

“只有作出经常不断地努力,通过把存在的物化结构同总体发展的具体地表示出来的矛盾联系起来,注意到这些矛盾对总体发展的内在意义,去瓦解这些结构,才能克服物化”。

[2]P290-291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在其产生之初,曾遭到来自第二国际的批判。

比如德国革命失败后,科尔斯分析当时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出德国革命失败不像是一般所说的是因为缺乏一个领导夺权的革命性的政党组织的问题,而是缺乏夺取政权的理论和文化上的前提,缺乏意识形态的准备和政治领导的问题。

为此科尔斯不仅发表了一系列通俗读物,向德国共产党宣传他的观点,而且撰写了分析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性堕落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他们都遭到来自第二国际和共产国际两方面的批判。

他也因此于1926年被开除出德国共产党。

科尔斯坚持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他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意识并不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之上和对面它们作为一个客观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

所以应该从总体性的角度出发,把理论和实践看做同一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两个方面,而不应该把实践看做外在于认识的认识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为什么西欧工业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没有继十月革命之后取得成功,葛兰西在狱中思考了这个问题,并提出著名的“阵地战”思想。

葛兰西认为,历史集团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性在历史上的具体表现。

而历史集团又体现为市民社会(私人机构)和国家(政治社会)。

统治阶级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不仅要依靠暴力和强制性的国家机器,而且要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控制。

统治阶级通过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将其哲学灌输给受压迫的人民。

并使它成为大家遵守的规范,从而获得人民对“合法”统治的认可。

而当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脱离时,就提出了新的领导权的问题,即国家的历史基础位移了。

葛兰西鉴于西方资产阶级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优势,特别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

他说:“一个社会集团在夺取政府权力之前,能够甚至应该成为领导者(这是夺取政权的主要条件之一)。

”[3]p317葛兰西告诫工业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比工业落后的东方国家无产阶级更加注意开展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斗争,在成为统治者之前,首先确立无产阶级领导权,否则夺取政权只是一句空话。

葛兰西进一步考查了东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别。

他提出,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而市民社会则是原始的和胶状的。

例如俄国市民社会是简单的少层次的,工人阶级集中于少量的大城市,大量的小农群众分散在农村。

沙皇国家就是一切。

一旦反动政权被砸烂,资产阶级政权土崩瓦解,无产阶级就可以立即成为统治阶级。

而在西方,国家与市民之间有一种紧密的联系。

在国家动摇时,立即出现一个强大的市民社会维持力量。

国家仅是前沿战壕,在它后面有一系列的坚固的堡垒和兵营。

与俄国相比,西方资产阶级要强大得多,他们不仅用前沿阵地——反动政权,而且拥有众多的、坚固的堡垒和战壕(思想、文化、学校、教会、道德观念、习惯势力等)。

因而进攻与防御的关系十分复杂。

所以,西方无产阶级仅仅夺取政权是不够的,而且还需攻占市民社会的阵地。

所以在西方,只能打稳扎稳打的“阵地战”。

葛兰西在论述历史集团(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暴力与领导权时、具体考查了知识分子的形成及所特有的历史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

葛兰西指出知识分子并不构成独立自主的阶级,而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阶级,但知识分子并不是其为之服务的社会阶级的消极代表,他们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具有特殊的历史作用。

知识分子是整个阶级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与政治领域具有同质性和自己作用的意识,知识分子是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活细胞,他们建构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使命,并使这种意识形态成为渗透到整个社会的世界观。

在意识形态的传播方面,知识分子不仅掌握着宣传工具,而且肩负着在市民社会内部组织、建立意识形态结构的重任。

同样,在政治社会中,知识分子也肩负着管理国家机器与军队的重任。

所以某个阶级只有只有当形成了善于行使领导权的知识分子阶层之后,才能有效的具有同质性。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习后的一点体会在1930年初,我们新中国的开拓者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就指出:“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这样就可以解释现在西欧各国的革命主观力量虽然比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也许要强些,但因为他们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比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更要强大许多倍,所以仍然不能及时爆发革命。

现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因为反革命的力量也是相对弱的,所以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

”[4]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20世纪20-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大潮中,在中国与西欧,两位远隔万里又毫不相识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竟然对革命前景和趋势作出了同样的的论断,不能不让人称奇。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和俄国的有一定层度的相似之处。

中国的市民社会是原始的胶状的,国家就是一切,无产阶级集中于少量的大城市,大量的小农群众分散居住于农村。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敢于直接批判权威理论,敢于直诉己见,没有讲究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

这是可敬可佩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是一种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作为后人,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待西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史和前苏联、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去研究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不论被哪个国家接受和运用,都会发生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的转变,不能生搬硬套。

要根据本国的具体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成为列宁主义,在中国则出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能帮助我们完整准确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把马克思主义回归到原创形态去理解。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深受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苏联模式的影响。

我们接受的不是原创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苏联加工过的马克思主义。

长期以来,我们把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标签,后来终于在邓小平同志的力推之下,我们改变了看法。

我国开始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缓慢推进的重要原因还是苏联模式的影响。

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我们能够认识到,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建立在当时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欧洲工人运动的基础之上。

当时,还没有哪个国家把这种理论变为现实。

当时,仅有巴黎公社维持了72天。

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种理论也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并进行丰富和完善的。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当做不能更改的教条。

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邓小平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很朴实的道理,就包含这种含义。

有学者说,原创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在解释无产阶级专政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权合一的巴黎公社形式;一种是现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形式。

关于“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这一思想是恩格斯晚年提出来的,但常常被冷落或作出不正确的解释。

“如果说有什么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的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

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法国大革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5] p412对于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原创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规定为一党制。

只是苏联模式里把它改成一党制,并影响到苏联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两次无产阶级专政由多党制向一党制转变。

一次是十月革命之后,苏联由多党制向一党制转变。

一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东欧诸国,如:保、捷、罗、波等国由多党制向一党制转变,当然主要是受当时苏联的影响。

一党制是苏联模式,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今天有不少学者指出,应加强中国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功能,健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

还有学者指出,原创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全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不是国家占有。

我们对原创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还有待深入研究,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关主题